每天一本书
一年多读365本书
《芳华》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素颜如水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严歌苓的小说《芳华》。
严歌苓的写作成就,有目共睹。几乎所有她的小说,都被拍成了电影。《少女小鱼》、《天浴》、《小姨多鹤》等等,每一部都是经典,甚至每一部,都能捧红一个女主角。
《芳华》这本小说由冯小刚导演执导,上映后迅速席卷全国,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
有人说,《芳华》里的青春,有那么多污点,有什么值得纪念和歌颂的?
这让我想起北岛有句诗:“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青春到头,都免不了一场破碎。年轻的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太片面,对未来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所以青春,不管怎样破洞百出,那也是我们的最好的时光。
严歌苓的《芳华》里,刘峰与何小曼,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亦是一个时代的窗口。
你可能认为,他们的人生破碎而遗憾,但芸芸众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伟人,活得那么波澜壮阔。
他们没有大富大贵过,但他们内心平静而安宁。那是一种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他人的坦然。
就好像天主教的修女,在离开人世之际,既没有财富,也没有家庭,但她们去的安然祥和,因为,她们内心安宁。
接下来,就请跟随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一起来读《芳华》这本书,看看严歌苓是怎样写这一群文工团里的青年,以及他们后来的人生的。接下来,我将以书中文工团一名女兵的第一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
他叫刘峰,三十多年前我们这群文工团的女兵都叫他:雷又锋。
不挖苦的,我们女兵那时正经崇拜浑身美德的人,只是带点善意打趣。
整个文工团,不管谁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说一句:“找刘峰!”
后来,刘峰被选为我们军区的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军学雷锋标兵大会。
他从北京回来那天,我们女舞蹈队两个分队都坐在冬天的阳光下学文件,不知怎么就冲着归营的活雷锋全站起来了。
接下来更傻的事发生了,所有人都拍起了巴掌。
但是他马上确定整天胡闹的女兵们此刻一点也不胡闹,有她们眼里的真诚崇拜为证。
一向遭我们冷落,因此试图用冷漠呆板战胜我们的何小曼也动人起来,朝刘峰睁着两汪墨水似的眼睛。
何小曼整个人可以忽略不计,就那双眼睛长对了,黑得就像秘密本身。
“学习呐?”刘峰说。
还是老老实实的,就这样问候我们。好像我们是他在村口碰上的一群纳鞋底的姑娘媳妇儿,正碰上他进村,搭讪一句:“做活儿呢?”
刘峰胸前别着三等功军功章,真金子似的。某个二百五带头,我们挨个跟刘峰握起手来。
这个刘峰,一手还拎着个沉重肮脏的行李包,一只手给这么多人供不应求地握。
好人的风光,转瞬即逝
后来爆发“触摸事件”,我回想起来,觉得刘峰对林丁丁的追求,也许早到林丁丁刚来的时候。
可能是那次,林丁丁和刘峰一起练功的时候。
就在林丁丁冲着他的喉结扬起腿时,把一个东西从她灯笼裤管里发射出来,直飞向刘峰,落在他的士兵布鞋之间。
这可是一个见不得人的东西。林丁丁的脸顿时血红,扑上去,捡起它来,然后撞开门飞奔出去。
大概把那东西看清的只有刘峰。他窥视了闺房秘密,虽然不是故意的,却感到某种罪责。
可能就是从那天起,刘峰就决定要对林丁丁负责。
可是丁丁做着大多数文工团女兵共同的梦:给一个首长做儿媳。
刘峰和林丁丁,是没有可能的,可是刘峰不知道。
直到一九七七年的九月底。
这天,刘峰带林丁丁去看他新做的沙发。刘峰得到丁丁的夸奖,就忍不住跟她告白。
刘峰老老实实地表白,已经说得够白了,丁丁却还糊涂着,问他等自己干什么。
刘峰就说,小林,我一直都喜欢你。
刘峰走错的一步,就是他往前一步,把丁丁抱在了怀里。
丁丁的挣扎很轻微,但男人们都知道女人在这种时刻都会半推半就一下。
可林丁丁突然破口大喊:“救命啊!”
这一喊,毁了刘峰的后半生。刘峰被下放到伐木连,之后越战爆发,刘峰上了前线。
好人的劫后余生
中越边境冲突起来,听说刘峰已经调回他过去的老连队。
他一定是先看到我的,但不愿意招呼我,转身站在一个卖油淋鸭的摊位边。
因为等着买鸭子的人多,他想混入人群,错过我。但是我没让他错过,扬起嗓子叫了他一声。
下面就是我的表演了,也不高明。我热情过火地冲了一步,手伸了老长,不由分说握住他的右手。
就在碰到他手的刹那,我明白了,那手是假肢。那只曾经摸过丁丁的手,被丢在了战场上。
我跟他就在街边站着说话。我们不经意地谈着上前线的事。
我们说到何小曼,刘峰说,可见当时医护人员太欠缺,连何小曼这样瘦小的女兵都上前线了。
我说小曼是五份申请书把她自己送上前线的。
刘峰摇摇头,说要是人员足够的话,十份申请书也不会让她上去。
大夏天里,那种冷的、硬的、廉价的胶皮感觉留在我的手上,在我掌心上留了一块灼伤。
当时我们文工团的另一个女兵小郝遇到刘峰,看到他的假肢,还破了个洞,她心里挺堵的。
小郝说,她请刘峰吃饭那天,看见刘峰老远骑着单车来了,一只手握把,假手搁在裤兜里,车骑得飞快,从落地窗前面骑过去,又骑过来,可能是不敢确定,我会请他到那么豪华的地方饮茶。
小郝说的时候,无限惋惜。
我想,刘峰其实是愿意死在前线的,那样,起码他会被当作英雄。
可现在,他丢了一只手,却要苟且地活着。
后来,他也曾娶妻生子,只是又被妻子抛弃。
好人的爱情
其实,刘峰也是有人爱的。这个人,就是文工团的何小曼。
何小曼来自什么样的家庭呢?
父亲是个文人,做过画报社编辑,写点散文编点剧本,没怎么大成名。
她的母亲呢,长相是好看的,剧团里打扬琴弹古筝,像所有可爱女人有着一点儿恰到好处的俗,也像她们一样略缺一点儿脑筋,因而过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都绝对随大流。
可是,小曼的父亲自杀后,她们的生活就一下子变了。小曼跟着母亲改嫁,从此过上了看人脸色的日子。
直到一九七三年,部队到上海招文艺兵。何小曼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个考生登记簿上。
何小曼的敏感和倔强,她泛着酸味的头发,让她成为我们欺负的对象。
女兵对何小曼的歧视蔓延很快,男兵们不久就受到了感染。
1976年夏天,我们排练舞蹈,舞蹈的高潮是男舞者把女舞者托举起来。跟何小曼搭档的男舞者死活不愿意托举她。
舞者说,何小曼不讲卫生,她整个人都是馊的。
杨老师问,那你告诉我,是不是换个人你就愿意举了?
男舞者不说话,但意思是:那可不,换谁都行。
杨老师抬起头来,扫视我们全体,但谁的眼睛也不跟他的目光对接。
就在这时,何小曼的新搭档出现了。
从男舞者队伍的尾巴尖上走出一个人来,走到何小曼身边,说,杨老师,我来吧。
刘峰。我们的好刘峰。他两手轻轻搭在何小曼的腰上,等着杨老师下达“开始”的指令。
到了第二天排练,刘峰和何小曼跳得默契和谐,被杨老师请出队列,给所有人示范。
就是这一次托举,就是从这一天,何小曼开始依恋刘峰。
她对刘峰更深层的爱,则可能是何小曼的精神病好了之后。
何小曼上前线当护士,见到满满一操场的尸体,恰恰是刘峰那个军的。
躺在裹尸布和胶皮袋子里,她觉得个个都像刘峰,这让她受到强烈的刺激。
这之后,小曼因为背一个受伤的战士走了几公里成为英雄,戴着大红花到处做报告。
之前的她从来不被重视,这一下子,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让她精神失常。
小曼住精神病院的三年,看望她的一共有五人次,这是主治大夫告诉她的。
第一是她母亲,看了她两次。再有就是野战医院政治处主任的探望。最后一人是谁,小曼一直没搞清,据说此人也来过两次,这样算起来便是五人次。
出院那天,精神科保管员把探病的人留下的东西清点给小曼,有母亲带来的当时上海流行的连衣裙,有政治处主任给她带来的二等功军功章。
最后就是一封信,字迹她熟,但想不起是谁的。
拆了封口,里面掉出一张二人合影,竟是刘峰和穿蓝条病号服的小曼自己。
除了母亲,还牵挂着她的,就只有刘峰了。
何小曼的感动非同一般,她从精神病院出了院,就找到了转业回乡的刘峰。
她给刘峰写了封简短的信,说她出院了,调到五十四陆军医院继续当宣传干事,谢谢他在她住院时来看望她。
然后他们约着,一起回云南看望阵亡战士的陵园。
在烈士陵园附近的招待所,他俩在刘峰的房间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聊到半夜。那场聊天,更是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
在他即将被发配到伐木连的前夜,他就明白。
那时候,他心里还装着林丁丁,他不能爱何小曼。
后来,刘峰漂到北京,在侄子的公司打工,何小曼也来到了北京。小曼来北京,是来护理她的堂叔。
何小曼心里一直有刘峰,刘峰对何小曼也有一份特别的感情。可他们再次相遇时,两个人都单身,却没能结为夫妻。
因为身患绝症的刘峰,不愿意拖累小曼。
小曼告诉我,刘峰后来跟她来往紧密是被他侄子逼的。
侄子老给他说媳妇,尽说合些年纪不大的打工女,有一次竟然说了个三十岁的哑巴。
刘峰终于求小曼帮忙,两人合做一餐饭,请侄子一家的客。
侄子一家来到这个两居室,心就死了,也满意了,再也不给刘峰说媳妇,不过经常提出要到叔叔“婶婶”家暴撮一顿。
此后常常就是侄子带酒和卤菜烧腊,小曼和刘峰做热炒和烧炖,充一回“天伦之乐”。
他们没有结婚,小曼却心甘情愿地,以朋友的身份,陪伴刘峰走过生命最后一程。
刘峰的追悼会上,小曼没有哭。也许她的眼泪是逆向地流淌,往心的方向去了。
书里写了一群可爱的人,在时代的变革下,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
刘峰和何小曼,是这群人里的好人,虽然他们后来的生活,并不是最好的。
“芳华”二字,本身就是带有遗憾的,因为在时光下,它只能是过去的气息。
像悬挂在岁月深处的明月光,喧腾在记忆深处的惊涛骇浪。可以回味,但却无法触及。
那就是我们的青春,是我们不得不告别的信念,不得不放手的执拗。
青春,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流离失所,在洗尽铅华之后,许多人对人生满是失落,而只有那两个相同的温暖灵魂靠得越来越近。
你不要贪图太多,也不要过于执念,去寻找与你相同温暖的灵魂。
失去的,散去的,终归是生命的过客;相投的,相逢的,不过是生命的缘分。
刘峰与林丁丁又如何,与何小曼又如何?你爱豪门富贵又如何?你爱粗茶淡饭又如何?到头来,何事不是一场空。
读完《芳华》,你或许会怀疑“好人终有好报”这句话。但我仍然坚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因为,一个人最大的信仰,应该是他的内心。
楚辞《九章•思美人》中,有这么一句:“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纵使芳香与水泽都在这污乱中糅杂,芳华终究会卓然自现的。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九十九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电影《芳华》剧照
*文:沐儿,慈怀读书会专栏作者,旅居欧洲,走过30多个国家。
今日话题他们没有结婚,小曼却心甘情愿地,以朋友的身份,陪伴刘峰走过生命最后一程。对于文章中小曼对刘峰的爱情,你怎么看?
所有渴望坚持读书、改变自己的人
欢迎加入慈怀每天一本书交流群
长按以下助手二维码
与百万书友交流讨论,组队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