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aohuama2015)
01
▼
近日,一张照片上了热搜。
一个小男孩坐在诊所椅子上输液,白发苍苍的老人怕药液太凉,一直把输液管含在嘴里。
也有很多人留言,说这是溺爱,隔代育儿就是不靠谱。
还有人指责老人没常识,输液药物不应该随意加热,容易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接受记者采访,老人很不好意思:“当时心疼俺孙儿,心想这样他能暖和点。”
这位老人70多岁,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他和老伴一起照顾孙子,天冷还会帮孙子捂脚。
网上一众评论兵分两派,一派是心疼老人的,一派是指责老人的。
不知道孩子的父母看到,会作何感想。
02
▼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下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上占40%,老人成为带孩子“主力军”。
老人带孩子,就一定是劳苦功高么?
并不是。
一边享受父母带娃的便利,一边质疑隔代育儿的弊端。
你要给孩子穿尿不湿,老人却习惯把屎把尿。
你坚持纯母乳喂养,老人说你奶水太稀添点奶粉更好。
婆媳决裂算什么,跟亲妈都能决裂。
而那些帮忙带娃的父母,心中同样是难言的痛。
若是不帮忙带,眼看着子女工作忙碌,为生计辛苦奔波,着实不忍心。
若是帮忙带,自己当年经验早已被淘汰,新生的知识一片茫然,就算想从头学习,眼晴花、脑子慢,精力体力都不够用。
网曝武昌63岁的张阿姨,在4年前开始帮女儿带孩子。去年孩子上了幼儿园,张阿姨原本以为可以喘口气,结果女儿又怀上了二孩。
张阿姨说,她一个人既要管孩子,又要忙家务。每次想和女儿摊牌,但一见他们为工作太辛苦,又忍不住没有开口。时间一长,张阿姨开始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头晕心慌脾气暴躁,医生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
二胎开放后,很多家庭都是双方父母一边带一个。老人带娃似乎理所当然的成了该履行的义务。
按理说,老人帮子女带孩子是情分,而不是本分。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代年轻父母如果为了带孩子辞职,拿什么来养全家?
这是当下无法解决的矛盾。
03
▼
老人具备科学育儿知识,可以解决隔代育儿的分歧与矛盾么?真未必。
她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专家,深受广大新手父母的喜爱。
她也是隔代育儿的代表,女儿女婿特别忙,她这个外婆牵头照顾着两个外孙,为外孙记录的日记还出版成育儿手记,常年稳居母婴科普类书籍销售榜首。
可你知道吗?
这样一个走在育儿前沿的外婆,与女儿同样有育儿分歧。
她不赞同孩子过早去早教,女儿则早早报名接轨国际潮流;
她认为婴儿游泳带颈圈危害大,女儿却认为无伤大雅。
张思莱奶奶表示,她们母女对彼此的很多做法都非常不以为然,但她会给女儿保留很多空间,因为她知道,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父母的职责。
这也真正反映出隔代育儿矛盾的真正核心:
彼此都怀着百分百爱孩子的心,谁都觉得自己的方法对孩子好,都希望按自己的方式执行。
04
▼
隔代育儿,无论吐槽多少次,我们仍然应该是对帮忙带孩子的父母充满感恩。
我们一直高喊独立、自由、活出自我的口号,其实,我们的父母原本可以有更舒适惬意的晚年。
时代真的在变化,他们真的可以有很多选择,而不是“退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看看孩子还能解闷”。
很多年轻父母,一味吐槽老人带娃的种种问题,忽略了自己得到的实惠和便利。
下班回到家,打游戏刷手机逛淘宝,一边打着各种旗号把孩子推给老人,一边又埋怨,“我给你个可塑性极强的小婴儿,你怎么就不认真给我养出个人见人爱的孩子?”
最近疯转的,张娜拉饰演的“妈妈的日常”短片惹了多少人的眼泪。
老人带娃,不过是把张娜拉变成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撑着老胳膊老腿,又带娃又做家务,还要接受子女对自己带不好娃的批评指责。
教不了英语,玩不了乐高,出门不会用打车软件,取钱不知手机银行,花钱不懂微信支付,我们认为简单得要死的便利,戴着老花镜的老人却在被淘汰,他们抱着孙子步履维艰,应付吃喝拉撒已经用去了半条老命。
人,的确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养孩子,确实需要不断学习科学喂养和心理学知识。
可是毕竟,父母是来协助我们带孩子的,不是来考研读博的。
如果连子女对他们都没有宽容和感恩,那么这世界,真的对他们没有善意了。
图源网络
-End-
作者:李爱玲,情感作家,职场妈妈,已出版《你若不伤,爱就无恙》《你才是自己的过来人》,最新作品集《越女王,越少女》已上市。微博@李爱玲的桃花马。微信公众号:桃花马上石榴裙(ID:taohuama2015)。
作者:Gloria。修辞学硕士,专栏作者。从国企高管到全职妈妈,探索育儿育己之路,育有三岁爱阅读的快乐男孩一枚,愿与孩子共同快乐成长!转载需注明来源公众号:桃花马上石榴裙(taohuama2015)
✤✤✤往期回顾
离婚如离职,都是因为这两点
有爱的夫妻,一定会做到这一点
✤✤✤✤✤✤●主编╱ 艾明雅 李爱玲
●排版╱ 清 风
本文由【桃花马上石榴裙】发布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新书购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