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看看自己的生活,大学毕业就赶紧工作,月薪勉强糊口,但是天天加班,日日工作,交际圈子小,根本没时间和机会恋爱;还有啊,熬夜,脱发,加班肥样样都占了……
我忍不住笑。
“我想想,那些考公务员的同事也蛮好的,朝九晚五,规律啊。事业单位也是,工资低点,但是福利好,为啥我当时没听我爸妈的去考呢?!”她又道。
我还是忍不住笑。
无论你是20岁,还是30岁,甚至有些人到40岁,还是会不停地一边发问,一边前行。
很忙,很辛苦。
有一天半夜给我发消息,“我想想以前在单位上班也挺好啊,虽然收入低,但是活儿轻松,稳定,万年不变的那种,不担心吃了这口没了下口。你说我当时是中了什么邪,非得自己创业呢?!”
过了一会儿她回了一句,“也是。”
不是公务员不好,也不是事业单位不好——我有一些朋友在这些单位里都做得非常好,重点在于,你是否适合它,你在这里是否能够变得更好?
大概总是会在午夜梦回,感叹自己耗费青春,浪费人生,虚度光阴吧。
钱钟书先生《围城》的那段描写,不光可以用来形容婚姻,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还蛮适用的。
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
这两位朋友,虽然年纪不同,一个在围城外面羡慕着里面,而另一个则是走出围城感受到了风雪严寒,也会怀念围城里的光景。
但如果让他们去围城之中,束缚住手脚,他们还是会向往走出围城。
这大概是人性的软肋。
羡慕的永远是自己还没有得到的。
就像是小朋友们在玩玩具一样,看到别人手里的,永远都觉得“那个更好”,于是有的孩子可能就跑过去抢了;
还有一部分可能比较内敛,不好意思抢,但是心里会偷偷羡慕,猜测“那个也许更好玩吧”?
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会执着于自己已经拥有的那个玩具——也许他很幸运,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也许他比较有心,能够在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里,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在我们长大成熟,寻找自我,找到真正的自己的乐趣和快乐的过程中,肯定会羡慕别人所拥有的那些,金钱,地位,权力,大房子,财务自由,帅气的老公……凡此种种。
但是如果真的让你拥有这些,那就会满足吗?!
未必。
一个人的终极自由,是看得到自己的内心,听得到自己的心声,找到真正喜欢的自己,
跟你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没关系。一无所有的时候,有些人也会很快了。
因为他的幸福滋生于内心。
这才是最强大最自由的人。
因为这时候,无所谓城里城外,因为可以清晰地追求到自己内心最渴望、最想要的东西。
前些日子朋友吃饭,开玩笑说起来:如果有100万,你打算干啥?
有人说要出去旅行,有人说要买房子交首付,还有人说拿去理财好了。
我说,若是我有100万,大概就是回家写字。
朋友们笑我说,肯定不会啊,有了100万,你肯定还想要200万;有了200万,你肯定还想要1000万……
大概按照“逻辑”来说,的确是这样的。
但我知道,我不会。
因为,在所有的生活的薄纱后面,那些烟雾缭绕眼花缭乱的欲望后面,那些让人心动冲动激动的瞬间后面……我的终极目标一直都在那里。
有没有钱,我都会这样做。有多少钱,我还是会这样做。
只不过是,可能有钱了,会做得更心安理得一点——不给家人添麻烦;
没钱呢,大概就有点心虚吧,但还是会这样做。
就如同山本文绪当年搬回娘家写小说,蜷缩在小房间里写作。虽然也觉得憋屈,但更多是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拼尽全力努力的痛快。
当一个人懂得要什么的时候,是最自由的,无论是婚姻,工作,还是生活。
只可惜,围墙有时候遮挡了很多人的视线,让他们看不清围城内外的光景,就总以为,别人拥有的才是最好的。
没时间想一想,自己想拥有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