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置顶
小莉最近十分苦恼。
她与丈夫结婚三年,有了一个一岁大的宝宝。一家三口本该其乐融融,但她却忧心忡忡地告诉我,她怀疑丈夫在外面有了别人。
“这些天他话变得好少,下了班就坐沙发上玩手机,都不跟我交流,我问他怎么了,他总说没事,弄得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了……”
听完小莉的吐槽,我会心一笑。她问我怎么还笑得出来,我不慌不忙地告诉她:“亲爱的,我敢肯定,他在外面没别的女人。”
“真的?”小莉似乎也很想听到这个答案。
“当然。”我点了点头。“你先别急着逼问他原因,给他点时间做自我调整,过不了几天,他就会自己跑来告诉你了。”
小莉有些半信半疑。我继续补充道,“你就当他这段时间是在放飞自我。你还跟之前一样,对他温柔体贴就行。切忌唠叨发牢骚,记住了。”
“好,我知道了。”
一个礼拜过去了,当我差点把这件事给忘了的时候,小莉突然在微信上给我发消息,说要好好感谢我。
原来,那天她本来是想回去后狠狠地朝老公发泄一顿的,质问他为什么冷淡她、忽略她的感受,可听我这么一劝,她忍住了脾气,回到家泡了个澡,敷了个面膜,然后跟往常一样,哄孩子入睡,跟丈夫说晚安。第二天,依旧早起给丈夫做早餐,并在他上班前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结果,当天晚上,丈夫就“恢复了正常”,变得十分健谈,并主动跟小莉讲起自己的烦恼。
“搞了半天,他是在为他的项目烦恼啊!”小莉摇了摇头,“他说他前些天工作压力大,想一个人静静。好在我没逼问他,否则我们肯定会大吵一架的!”
小莉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再亲密的两个人也会有“想要独处”的时候。
如果你不了解对方行为模式背后透露出的情感讯息,一味套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战争便会一触即发。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男女间的“情感战争”呢?
下面这3个潜规则,越早知道越好。
男人有特定的“亲密周期”我在上一篇文章《男人对你忽冷忽热的真相》里写过:男人的生理周期就和女人的例假一样,通常也会表现出一些负面情绪——萎靡不振、焦虑、冷淡、易怒、找不到目标。
女人可能不知道,男人会选择“暂时性抽离”来满足自己对独立、自由的需求。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会:他对你热情似火了几天,突然有一天,他开始疏远你,弄得你不知所措,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其实,这是因为,男人进入了“亲密周期”。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格雷把男人突然疏远的行为称为“躲进洞穴”。称男人就像橡皮筋,拉到一定长度立刻会反弹回来。
极度热情之后,他需要一点自由空间做调整。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爱你了,他只是像绷紧了的橡皮筋一样,需要偶尔松弛放松一下。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逼迫男人从洞穴里走出来,你逼得越紧,他逃得越快。
安心做你自己的事情就好。理解他、接纳他,陪在他身旁,他会十分感激你的。
女人需要倾听,男人需要认可女人总以为,男人需要的是事无巨细的关心和情真意切的叮嘱。实际上,男人要的是女人的肯定、接纳与崇拜。
当一个女人喋喋不休地向男人表达她的关心,男人只会感到厌烦,并不会因此产生爱。因为男人骨子里希望女人是信任他的,相信他能把一切办好,而不是对他指手画脚。过多的干涉和指导只会让他觉得自己 “被操控”了,进而想要远离女人。
与男人的情感需求不同的是,女人需要的,是男人的关爱、体贴和忠诚。
女人只有在男人那里感受到了“被珍爱”和“被保护”的感觉,才会心甘情愿地付出。一旦遭到男人的漠视、忽略,她就会认为男人不在乎她,从而收起温柔,试图惩罚男人。
男人一定要学会倾听女人,适时地了解她们在情感上的需求。有时候,女人的牢骚、抱怨只是因为她渴望得到你的理解和安慰,并不是想要解决问题。
错误的沟通方式比意见不合杀伤力更大伴侣间发生争执多半是因为意见不合,但很多时候,争吵不休却是源自错误的沟通方式。
由于对彼此的情感需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理解,男女双方经常会引发争吵。
争吵的过程中,男人时常强调自己没错,为自己极力地辩解,女人时常为了纠正男人的行为而语气不满,有意无意地质疑男人、责备男人。
于是你会发现,很多伴侣争吵到一半,便会开始指责对方的态度恶劣,从而引发新一轮的争吵。可见,错误的沟通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无谓的口角。
其实,化解矛盾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把上文中提到的两点做好——听懂对方行为背后的潜台词,了解对方真正的情感需求,优化彼此之间的互动和相处模式。
永远记得,用委婉温和的语气去表达与措辞,将你的爱与善意传递给对方,学会接纳与包容。
当爱情进入冬季的疲倦期,你不妨给你们的爱情添置一炉篝火,摆上一颗圣诞树,用你的耐心、细心和贴心,点燃爱的激情,绽放新的烟火。
宿雨有话说讲真,爱情是有激情期和倦怠期的,你不能指望爱情一直像火一样燃烧。平日里,我们看一本书、一部电视剧,再好看,二刷的时候也会觉得平淡枯燥,更别说爱情。相爱着的两个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总会发生些磕磕碰碰。所谓“磨合”,就是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能接纳到接纳,然后再去学着包容。宿雨认为,一个东西只要没坏,哪儿不灵就修哪儿,没必要重买。你觉的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