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了
文 / 刘白
一。
临近期末,我除了要备考之外,还要写一份年终总结。
虽然我觉得过去这一年没什么好总结的,但因为是选修课老师布置的期末作业,也就不得不应付。
等到deadline的前一天,我才打开电脑,在文档首行敲下题目后,我习惯性地打开浏览器,开始百度“年终总结”的模板。
很快,我找到了几千个相关文档,随便套用一篇,再改动一下,就算完成作业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完成得太容易,整个过程还不到十分钟,反而让我心里不踏实。
后来,朋友把他们的年终总结也发给了我,让我一起去打印。我看着他们的作业,发现格式出奇的一致,很多段落都和我在百度上看到的一模一样,一字不差。
突然间松了一口气:原来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也许是小学的时候,教师节给老师写寄语,想不到要说什么,就上网找了模板;也许是初中的时候,迟到被罚写检讨书,不知道怎么写,就借鉴了别人的范本;也许是大学的时候,有太多需要应付的小论文,懒得自己想,就套用了现成的答案。
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承认,模板真的很方便。
但是,“方便”的背后往往是一群人的“懒惰”。
就像现在手机里太多“一键设置”的功能,我们都快忘了有种东西叫做“自定义”。
不过,我很快找到了安慰自己的方法: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懒一点,没关系。
“嗯,没事的。” 我就这样说服了自己。
二。
昨天和老朋友吃火锅,聊起这件事。
他伸手敲了一下我的头,笑着说:“你想太多啦,不重要的事情当然是能用模板就用啊,这样才能把更多时间留给重要的事情嘛。”
不过很快,他就收起了笑容,低下头:“虽然,我也不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
上个月他刚考完研,还不知道结果,心里很矛盾,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很怕考不上,却也没有很想考上。
我问过他为什么,他有点沮丧地说:
“其实挺想早点出来的,不过身边好几个我觉得很厉害的师兄,都选择了考研,也说考研对未来自身的发展更好,于是我也考了。”
顿了顿,他补充道:“这么说,我自己的人生,也很像在套用别人的模板啊。”
那时我才察觉,原来“模板思维”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慢慢成为一种定式,扎根在我们的脑海里,一旦控制不好,它就会跑出来,占领我们的理智,主导我们的行为。
于是有一天,你回过头发现:
面对喜欢的事,我们也开始套用模板了。
面对喜欢的人,我们也开始学习套路了。
而我们的人生,也早已沦为了一场盛大的“复制粘贴”。
其实过上有“模板”的人生,会让我们觉得心里踏实。因为我们知道,它是模板,是范本,很多人都这么做,不会错的。
安全到我们都快忘了,其实我们有选择的权利。
三。
身边有太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学着不是很喜欢但还能接受的专业,做着不是很开心但还算过得去的工作,过着不是很有意义但也勉强不错的生活。
那就够了。
就像吃完火锅之后,我和朋友走在昏暗的校道上,他抬头看了看夜空,叹口气说:“能把自己的人生过成模板,也很不错了,对吧?”
我低着头,小声回了一句:“对啊,很不错了。”
这句话像是说给他听,又像是说给自己听。
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却一直有个声音,在叫嚣着:“不对,不对,不对。”
我假装听不到。
活在模板里面的我们,不是懒,而是怕。
我怕自己的选择是错的,所以选择了别人的选择。
曾经有一个和我同期的实习撰稿人,后因为一些原因离开了杂乱无章,但是他一直坚持写自己的公众号。
他越写越好,并凭借这个实现了经济独立。代价是,他的成绩跌到班里垫底,
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毫不犹豫地跳出了模板。而我却没办法一心一意地写作,因为我在乎父母的看法,在乎绩点和评优,甚至在乎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评价。
这种被模板框住的生活,一度让我觉得很痛苦。
但我还没有妥协,我知道我心里还有那个“不对”的回响,我在努力让它喊得更大声一点。
其实,套路之所以好走,就是因为这条路已经被人走烂了,所以它一路平坦,没有荆棘。
但是别忘了,这条路的风景也已经被人看腻了,所以它一路平凡,没有惊喜。
而我,始终希望自己的人生里,有那么一点惊喜。
“哪怕一点也好啊。”
最后。
身边很多朋友都在听金志文的《远走高飞》,他们说那首歌唱出了年轻自由的感觉。
其实他还有另一首歌也很好听,叫《下一站未知》,里面的歌词是:
角色总是很难调换,
至少勇敢体验。
偶尔跳出理性边缘,
跨越不同界限。
这首歌很少人知道,评论也不多,划几下就能看到底,而其中一条写着:生活因为未知才有趣啊。
希望2018年,我们都可以勇敢一点,走向未知。
别怕,一起努力。
晚安。
我也在努力
编辑 | 远夏
插图 | 比海更深
音乐 | 远走高飞-金志文
作 者 介 绍
刘白
如果你愿意,听听我不说话
“嘿,长按二维码,跟我们一起有趣”
我们想给你一个理由 继续面对这烂生活
信箱:WeAllMessUp@Foxmail.com
这里收集了那些不太愿意迎合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