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民谣歌手,他是食素、禁烟酒的佛教徒。
好绕的一句话是不是,其实民谣歌手里食素以及信佛的人并不在少数,完全禁烟酒的也有,但是像李建傧这样既是标准的佛教徒,又把佛教的元素融入民谣音乐,倒真的是少数。估计也很少有民谣乐迷听他的歌,而我也是今年才接触到这个乐人。
很偶然的在网易云上听到他的一首歌《文殊菩萨心咒》,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然后一张一张专辑听过去,有点窃喜他是如此低调,还不被很多人知道。虽然金子藏在土地下也会慢慢发出光,但还是多少有点不舍得拿出来分享。每次听到一个极好的声音,都要在这种矛盾心理中纠结下。
● ● ●
李建傧-《草木一生》
人生似草木 一世如一秋
醒来的时候草儿黄了 风吹灯熄人儿去了
来看一段豆瓣上关于李建傧的简短的文字介绍:
李建儐 辛亥年闰五月二十日生於甘肅蘭州. 佛教徒,食素,禁烟酒及一切麻醉品。 出版個人專輯:《草木一生》 . 《月照空花》 .《一塵半夢》再去百度百科上搜索他的资料,显示结果没有。
看来的确是非常低调的一个歌手,但是以歌者的身份出现也有好几年了,2010年就出现在迷笛音乐节上。但是可能五年后的今天还是会有很多常去迷笛的粉儿会问:
李建傧是谁?
他像是民谣大丛林中一棵微不足道的小树,不被人注意。偶然的机会,他唱的那些歌进入我的耳朵,有种整个世界一下子静下来的感觉。喜欢他那些没有歌词的歌,吹着口琴,只有吉他伴奏,质朴的乐曲,没有一句人声的歌唱。
更多的歌曲,都在歌词和唱曲中体现出佛家的人生观、悲喜观,佛音呢喃,譬如《月照空花》:
心随万物空流转,
满目虚幻妄爲真。
待到因缘散灭时,
穷尽一生为哪般?
只不过似灯花望水月,
又好比那明月照空花。
还有很多的歌完全是佛教的乐曲,只不过编曲等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佛曲,而更像佛曲和民谣结合后的一种改良。民谣舒缓、清朗的曲风加上佛教的唱词,让人听来真的觉得耳根心灵都清净明亮不少。
我不是佛教徒,虽然心烦的时候也喜欢听佛曲,但到底还没机缘能够更深层次的接触佛教的东西。也无从考证李建傧在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下成为禁烟酒、食素的佛教徒。
活在俗世的凡俗子弟,即使没有佛教的信仰,不图修得什么无上的功德,但到底都盼望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罣碍的烦恼,不愿沉沦在执象而求的苦海之中。
李建傧,又一个兰州人,又一个西北热土走出来的优秀的乐人。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能听出甘肃民歌的味道,最明显的譬如《一尘半梦》,不同于苏阳浓厚的地域特色,没有苏阳歌里那种辽阔、曲折的味道,低低高高的起伏与变化,没有小索歌声里那种深藏的悲伤和沉重,比之“布衣”的洒脱自然多了份质朴的味道。总之,李建傧的风格就是淡淡的,不带情绪,让听众的耳朵自己去想象去感受每一首歌背后深藏的情绪与意蕴。
也许这也是佛教的真意。并非完全不关心这世界的一草一木,月亮、土地、风花雪月的爱情,季节的变幻,时间的轮转,而是“风动,云动,心不动”,比他人更早的悟得“天青云薄空回首,闲事虚名何所谋,旧琴弹破江湖梦,寂然忘忧思妙声”的真意。
听他的歌听得越多,便犹如拨开一层一层厚重的云,瞥见天空里那些绝美的颜色和风景一样。总是带给我很多惊喜。这个信佛的男人,才华横溢,会弹吉他,会吹口琴,会弹冬不拉,会弹奏恰兰戈(南美洲吉他),会吹奏埙。
他更是一个有思想的歌者,一定也有一双非常灵敏的耳朵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他的《阿干之歌》中他成功的把古鲜卑族民歌改编出不一样的味道。在网易云《阿干之歌》评论区,有听友这么评论:
听了这么牛的音乐,如果哪个傻一再提谭维维和什么华山老英那不伦不类的搭配我和他急。
的确是很棒的音乐。在李建傧的作品中,像阿干之歌这样别具一格的好作品还有很多,譬如那首甘肃民歌《端起饭碗想起你》,透过这些作品,你也许会改变以往的认知,并不是佛教徒就全是高高在上,完全四大皆空、飘在天上的,当佛教徒和民谣歌手这两重身份碰撞在一起,是佛教和民谣界都会感到欣慰的事情,一方面传播了佛教的精神,一方面让民谣的内涵变得更丰富更博大,让民谣音乐作品呈现出颠覆传统的姿态,焕发新的生机。
五年来,他出的作品不多也不少,三张专辑《草木一生》、《月照空花》、《一尘半梦》。
新的一张专辑《一尘半梦》依然是和过去的专辑一样,内容很丰富,有佛曲《文殊菩萨心咒》和《莲花生大士心咒》,有西北民歌《飞凤凰》,也有同名曲《一尘半梦》这种半民歌半民谣的作品,有没唱词只用吉他和恰兰戈合奏的曲子《秋水》,还有像仓央嘉措情诗一般的《前世的印记》,有比较接地气儿,唱出茫茫人海中你我的微渺与无奈的《落单的蚂蚁》,歌词也是他自己写的:
我是黄沙里自己的清泉,
我是苦海中自己的孤岛。
我是夏日里自己的凉风,
我是黑暗中自己的火把。
我是苦海中落单的蚂蚁。
这个叫做李建傧的歌者,真的是在不经意间,带来太多的惊喜与触动。所以有听友在《秋水》这样的作品下面评论道:这人迟早要火起来。
但我却更希望他能就这样安静的吃斋念佛,唱着淡淡的歌,拥有很小一部分忠实的听众。民谣,有时候真的不能太喧嚣太吵闹。当众人都去热捧一个乐手的时候,他可能很难再创作出之前那么纯粹的好作品。虽然凡事都有例外,尤其是那些真正想做好音乐的乐者,完全可以抛开世俗的喜恶和主观化、标签化的评价标准,专心致志做自己的音乐。
可能完全不用担心像李建傧这样具备清醒无为、对名或者利没有欲求的歌手会像其他一些出了名的民谣歌手一样在获得更多人的推崇后创作质量会大大下降。但作为一个乐迷总有想把珍宝藏起来的一点私心。
就我自己的理解,成为佛教徒,一心向佛这件事本身对于李建傧做民谣做音乐是有很多裨益的。他的音乐世界从此不再受文字的束缚,更不受听众喜好的束缚,在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中更加广阔,把民歌和佛曲的好让更多人知道,这也是一个有佛教信仰有职业担当的音乐人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在民谣的路上,很期待李建傧能做出更多元化的东西,能给我们的耳朵带来更多前所未有的惊喜。而倘或有人在这样的音乐作品中能体味到无为虚空、欢喜圆满的更高境界,那真是再好也不过的事了。
/
#真真正正做民谣的人#
文 | 梦醒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