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麦豆读诗 | 每人一首诗
日期:2017-12-21 作者:麦豆 阅读:

麦豆读诗 | 每人一首诗

  苏浅  |  看见落日出现在峰顶

  看见落日出现在峰顶是一种历险。

  沉浸在爱中

  这么美,这么短暂——

  怎么去跟随它?

  继续做梦?

  再见比不见需要走更远的路。

  弯腰抱住一个少年,借他眼中的热忱

  疲惫的肉体也能

  在落日的余晖中独自漂流。

  再把它放下。记住这爱:

  在自然中,伟大从未离开过我们。

  麦豆:一直喜欢苏浅的诗,从我写诗开始就喜欢。看见落日出现在峰顶,如果落日出现在地平线或者山谷,我不会在诗的题目上停留太久。但是,落日出现在了峰顶。这是什么意思?意味着过去的一种美好可能又回来了。而且是在中年甚至人往老年的途中,又遇见了一种久违的、惊心的、无忧的美。曾经只在童年才可能存在的美好感觉、放逐自然的感觉,突然被一个中年人又一次捕捉到了。这当然是一种冒险,当你放下手头的俗事而出走自然、像一个少年去感受,谁会相信你的天真和无邪?在现在这个互为对手的社会,当然是一种冒险。是的,我们有多少梦想一去不返?有多少美好的感觉一去不返了?“再见比不见需要走更远的路”,个中滋味,能品尝到的人是心酸的,也是有福的。

  莱耳  |  给你

  这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景色

  在她面前,我原谅你的黯淡

  让你一个人呆着,阳光

  流很多的眼泪

  我们身后的炊烟散去,神

  洗净你,并把你还给我

  山河婉转,我不许你再破碎

  蓝色星空下,你的名字

  使河水更辽阔

  麦豆:认识莱耳已经10年有余,2005年刚刚上网就认识了这位奇女子。莱耳可以说是我的诗歌启蒙老师之一。这首诗歌,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应该是她皈依基督前后的创作。题中的你,是一个灵魂性的存在,是自我。唯一模糊的是第二句中的“她”,可能是第三者,可能是第二段中的“我们”中之一。这个“她”,也可能是与灵魂对应的肉体,或者物化的其他人。当然,这个“她”也可能是上帝,即第五句中的“神”。整首诗,可以看成是忏悔录,一个人在神面前的自语。“山河婉转,我不许你再破碎”,一种沧桑、一种决心,瞬间击中读者

  余刃  |  理发师

  我对一个理发师说

  我要理这样一个发:

  露出前额

  额头上方的头发

  长短要适中

  整体稍往左上扬

  左右鬓和后脑勺

  给我全部推上去……

  他说:记得有一次

  我给你理发

  实际上我是第一次光临

  但我说哦

  无论如何他迅速地

  摸透了一切

  咔咔咔把我的头发

  从头上剪下来

  如同灵巧的园丁

  在修剪草坪

  这是目前为止

  我最满意的一次

  理发体验

  初冬下过雨后

  趁着入夜时分

  踏着几片落叶

  从雷神殿进金州路

  右边第一条巷子进去

  寻着旋转的灯柱

  推门进去

  顾客少得可怜

  他会像个天才那样

  发挥出超常水平

  麦豆:如果要我推荐中国80后谁的诗歌最好,我会当仁不让推荐余刃。许多人也许不以为然,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请让我们擦亮眼睛翘首以待。整首诗,在写人,写眼下人的状态。一个普通的理发师,说着普通人的谎言,只为招揽生意、无话找话说。为什么会这样?是生存。这就是目前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余刃是在场的。整首诗歌笼罩着一种孤独,无论是开头的无话找话说、还是后来作者认为他是个理发的天才。整首诗在肯定理发师的价值,这是余刃一直持续在发力的点。普通人绝对要比那些所谓名人更能代表一个时代对“人”理解和社会进步。自从2011年和余刃兄畅谈之后,我对他的写作一直心存敬畏。从伊甸园被赶出之后、对“罪”与“罚”的源头书写,对何为“人”的不懈追问,使他的写作先锋气息异常浓烈。

  江非  |  从1开始

  一切从1开始,又到0

  结束,中间是

  爱情杀死的青春

  丈夫杀死的妻子

  集市杀死的鱼 

  一切都是梦,和两个梦

  之间的空白,就像

  祖母和母亲之间,相隔得

  宽阔的田野

  我们在那田野上

  醒来又睡去

  醒来又睡去 

  每个人,都提着自己的水桶

  到那前方的水井里去打水

  每个人都坐在火车上

  把脸扭向窗外

  每个人都在修造一所自己的房子

  留着宽敞的门,但是锁着

  失眠日子,数着门上的敲击声

  从0开始,又到0结束 

  每个人,都在用重复杀死自己

  从一封反反复复读着的信里

  杀死自己,就像杀死一个从路边捡来的孩子

  麦豆:首先,我觉得你不能简单用理性大于感性去评价江非的诗歌。江非是我为数不多的、值得信赖的诗歌生产者。说他生产诗歌,也就是说他天生就是一个诗人。他的阅读量、他的写作速度、他的年产量,说出来可能都会让其他诗人感到气馁,不说也罢。这首诗歌,一如既往,在追问“意义”。从1开始,意味着要有意义,每一天太阳升起都是一个新的一,但是太阳落山,我们又回到了零,这和推石上山的西西佛斯没有区别。那么?从零到零,“意义”是什么?当然是期间的过程。从开始到开始之间的空白,从生到死之间这个过程。以我和他的交往,我知道江非对黑格尔研究颇深,他无疑接受了黑格尔的历史观。他也在等待一个说法,他相信生命终点会有一个说法。他为此下决心,从1开始,他希望下一个数字会是2。我知道他始终有希望、一种可能。我相信他比相信我自己还相信。

麦豆, 1982年11月生于江苏连云港。2005年开始写诗,参加诗刊社第30届青春诗会,出版诗集《返乡》。

  往期精选:

  送信人一周年   |    你有收到过信吗?

  还有更多的窗户纸

  张枣   丨   朝向语言风景危险旅行

  红亚坪    |  灵魂里一件庄严的东西——读牧斯的诗

  三人读诗   |   在时间中沉潜的诗歌

  纳兰读诗  |  树木在摇着自己的枝叶

  张枣   丨   朝向语言风景的危险旅行

  红亚坪 |   读若小曼的诗

  帕斯 | 要理解一首诗的涵义,首先是倾听这首诗

  丽敏读诗    |   仿佛一种沉睡

  洛夫 | 感受诗歌之美

  陈超  | 好的诗歌,像真佛,是有“后光”的

  弗洛斯特:论诗的形象 | 诗歌创造形象,这形象始于愉悦,终于智慧

  霜白   |   一些画,一些话之二(孤独

  爱伦·坡:诗歌原理 | 诗是有韵律的美之创造,诗的惟一裁判是审美力

  庞培  |  诗歌的觉醒

  川端康成   |   诺奖演说谈禅悟之美

  查尔斯·西密克 | 诗七条和诗十首

  阿米亥   |   是什么使我写作?

  艾先    |   从北京到西藏

  张鹏远诗学笔记十条  丨  学会减肥,才能成为一个好胖子。

  顾城   |  学诗笔记

  庞培   |   杨键:葬礼归来

  洛夫谈诗

  巴山丘庄   |    刘敬魁诗歌评述

  米沃什访谈  |  诗的艺术

青蛙读诗 | 中国人不需要月亮

  马克•斯特兰德《保持事物的完整》译读

  歌德   |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纳兰评《森子诗选》  |   梦已失信梦中人

  刘年 | 诗歌,是人间的药

  李敢  | 札记三则(二)

  李敢读诗 | 生之枯萎

  耶胡达·阿米亥谈诗歌艺术

  读茨维塔耶娃

  张远伦:神是人的最高人性

  日本著名俳句和俳句的幽玄之美

  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诗人呢?

  刘年 | 诗歌,是人间的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麦豆读诗 | 每人一首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