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哲思风向
“学习一下我国外交政策第一条:不干涉他国内政。”
——小思
文 | 楠朋友
01.
昨天晚上无聊翻看微博,看到@郭姐哒写了这么一段话:
从小到大,有多少人以“我是为你好”这样的理由伤害了你?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这样的人,尽量。
我点了个赞,想要评论点什么,却不知道从哪说起,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的简直太多了!
小时候,父母说:你得按着我们的来,你还是小孩子,我们是为你好。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古筝,很想一直练下去,可是初一的时候父母告诉我:“初中了,课程比较紧张,咱就不学了,好好学习才是正经的。”
我以为这是商量一下的意思,没想到他们只是通知我。第二天,古筝就送给了小姨家的妹妹。年龄小,也正值青春期,任我怎么闹怎么吵怎么哭,通通被他们一句“我们是为你好”给打回原形。
细细去想,他们在说“我是为你好”时,的确是发自内心地为我考虑,可我真的好了吗?
他们强制性的态度和一点没商量的不认同感,几乎让我窒息掉才是事实。
我的朋友也有这样的经历,连连说:我爸妈怕哥哥跟着村里那几个小混混学坏,没问哥哥的意见,直接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哪知道哥哥私下悄悄给我诉说想要爸妈的陪伴。
在很多家长的认知里,小孩子是没有判断力的,所以任何事情的决断权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我是为你好,你得听我的。可就算我们是小孩子,也并非没有感知的能力。
父母说出的话,小孩子往往会倾听、理解,甚至顺从。
而小孩子的声音呢,常常被父母轻视、误解,甚至忽略。
相互尊重这件事,在“为你好”的想法蹦出来的时候就消失不见了。
02.
大学毕业了,亲戚们说:你不需要远方,只要回家就好了,我们是为你好。
上了大学,终于有了可以自由发展兴趣的机会,有了自己的梦想,有了自己以后想去的城市,可是周边的亲戚朋友们总会对我说:“毕业了,就回家里这边工作吧,考个教师或者公务员,女孩子安安稳稳,还可以陪着爸妈,就不要出去了。”
难道我是毫无感情的生物?
难道我不懂得陪伴父母?
难道我追逐梦想就是不听话吗?
孝敬父母我不是不知道,我也只是想要趁着自己年轻有拼劲儿的时候在外边多打拼几年,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想要以后能让父母的生活更有保障。
刚好,今年我大四,马上就要毕业了,以后想要从事新媒体工作,想要去大城市多学点东西。这次父母理解了,身边的亲戚却让我丧到不行:
“你是女孩子,回家比什么都强。”
“我们是为你好。”
……
我谢谢他们了。
是,亲戚们的出发点未必不若父母,是真心在为我担忧为我愁。
可他们对我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凭什么来评判和干预我的选择呢?
他们哪里知道,那些“我为你好”的指手画脚给我带了多少困扰。
有句话叫“欢迎指点我人生的智者,不欢迎对我人生指指点点的智障”。
这句话说给我的亲戚们可能严重了,但不盲目地指点别人的人生绝对是人人都需要遵守的社交规则。
03.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恋爱双方应不应该看对方的手机”。
相爱的两人是互相不信任到什么地步要去翻看对方的手机啊!
总有一些情侣,打着为对方好的旗号,做出一些奇葩的事情:
“我是为了你好,所以我要看你微信,看你是不是又认识了‘品行不端’的人。”
“我不喜欢你的手机里出现我不认识、我不喜欢的人的讯息,我不喜欢,你也不能喜欢。”
……
知乎上,有人提问“如果男女朋友之间总说这样的话,我想知道是什么情况”,下边有个知友回复“已经分手,就这么简单”。
我是我,你是你,即使是情侣,也要尊重对方的喜好、隐私和独立生活的权利。除了关心和爱,给彼此留点儿空间太有必要了。
热播韩剧《今生是第一次》里提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无比幸福的夫妇,住在宽敞的白色洋房里,有个美丽的大花园,生了四个健康活泼的小孩(而且是再平衡不过的两男两女)……一切都是合理的,太合理了。然而女主人还是在离家很远的一家廉价旅舍租住了一个属于自己的19号房间,那里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只有一个完完全全属于她的地方。在那里她可以做她自己,而不是在别人的规范和要求之下,做一个理所当然的全职家庭妇女,或是无懈可击的贤妻良母。
看吧,就算是再完美的婚恋关系,也是需要一个私密的19号房间的。
两个人若是真心相爱,势必会为对方留出空间,而不是带着“我为你好”的私心不断越界。反而是彼此的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以无声的方式说出了“为你好”的心意。
归根结底:
爱一个人,根本不需要逞一时口舌之快。
我是为了你好,一点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还有后边一句延伸:所以你都要听我的。
作者:楠朋友,一个最不像狮子的狮子座,每天哈哈哈,就是我的日常。
本文由哲思风向特约作者原创,欢迎转载。
哲 思 风 向
长按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猜你喜欢
◆ “10年后,建议下架《北京欢迎你》”
◆ 你可以和吴柏松恋爱,但要嫁给江辰
◆ 中两条以上的男朋友,千万别分手
◆ 你才20几岁,急着要什么稳定?
· 欢迎留言 · 转发 · 点赞 · 勾搭小思 ·
点击阅读原文听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