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在风
家暴只有0次和10000次。但比家暴更痛苦的,是不能离婚。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永远被囚禁在坏婚姻的牢笼里。
1
被网上一条百万人都在热议的新闻震惊到。
说的是一个被家暴了五年的女子,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家暴是:
“怀孕期间殴打至大出血,最终导致流产”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竟然是她亲妈!
她妈哭喊着说:
“如果你们离婚,我就和老伴一起自杀。”
因为在她妈看来:
离婚就是家庭的毁灭,
就是女儿“没人要”。
2
前几天在下一站后台,
她说自己被老公长期家暴后终于忍不住去报警,
但是警察只是对她老公口头警告,
之后老公喝醉酒回家,还是照常打她。
我问,“那你家人朋友没帮你对付那男的吗?”
她说家人知道,但她妈说忍忍就过去了,
还说家丑不可外扬,这事千万别跟朋友说。
她妈还劝她千万别离婚,
女人被家暴忍忍就过去了,
但是女人一离婚,
下半辈子就毁了。
3
这不得不提起几周前爆出的另一个大新闻:
一对夫妻矛盾不断。
丈夫疑心重,大闹妻子的单位;
还当着孩子的面拿菜刀架在妻子的脖子上。
妻子要求离婚,丈夫不肯。
闹到法院上,却“依法判决不许离婚”,
并开出了一张“婚姻幸福处方”。
事后,宣传员把这当成一桩美事来弘扬:
“啊!我们挽救了一对有可能和好的夫妇!”
但他们却没想过,
万一该女性再次被家暴,甚至至死,
那么法院“不许离婚”的判决者到底该不该负责?
图为女星江希文,网传家暴她的老公是一名资深律师
4
今年初的一份“十万份离婚起诉书”表明:
妇联系统每年受理40000-50000件家暴投诉;
近 10%的故意杀人案件都涉及了家庭暴力。
女性饱受虐待、苦求离婚而不可得,
是这一两年常听到的新闻。
都说家暴只有0次和10000次。
但比家暴更痛苦的,是不能离婚!
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永远被囚禁在坏婚姻的牢笼里。
女人的婚姻,比女人的命重要;
只要男人还要你,你就不该离;
在社会层面还普遍存在着这种意识,
甚至基层法院、执法者中也存在这种认识。
在传统的观念中,
离了婚的女人就没有竞争力了。
在我看来,
这实在是对女人大大的看轻。
5
关于这点,
我脑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幼仪。
她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夫人,
也是民国以来新式离婚的第一人。
她多年的婚姻里没有一刻是幸福的,
只有丈夫源源不断的冷暴力。
那年18岁的徐志摩第一次看到15岁张幼仪,
就很嫌弃地说她长得不好看,
是“乡下土包子”。
结婚那晚,
张幼仪最希望的是徐志摩可以对她笑笑,
可是他的眼神始终很严肃。
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着操持家务、照顾公婆
但她最渴望学会的是:
像讨好公婆那样取悦丈夫徐志摩。
可是因为徐志摩离家求学的缘故,
所以她嫁到徐家已经四年,
但两人真正相处只有四个月。
图:年轻时的张幼仪,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
和徐志摩在一起时,她沉默、内敛。
而徐志摩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外,
对她不理不睬。
在儿子徐积锴出生后,
干脆到海外留学去了。
就这样,两人彻底见不到了。
直至儿子两岁多,
公婆为了防止儿子在欧洲有什么不得当的行为,
将张幼仪送往欧洲徐志摩留学的地方。
不久张幼仪再次怀孕,
当她对徐志摩说了这件事后,
徐志摩的第一反应是:赶快打掉。
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了。”
徐志摩却冷冰冰道,
“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呢,
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那时候她还不知道,
心里还在盘算着离婚,
这个孩子是绝对不能存活的!
如果说,身体上的摧残是致命的,
那么心灵上的摧残就是生不如死的。
张幼仪何尝不是一直在承受着这种家庭暴力。
最绝望的时候,
张幼仪孤身一人在德国产下小儿子。
她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只能把儿子寄存在医院。
就在几天后,徐志摩找到她,
不是为了探望,
而是急于让她签下离婚协议。
之后他便消失不见了。
图:张幼仪与徐志摩
也就是在他消失的这四个月里,
她才开始深刻地去反思这段婚姻。
当一个人被逼到走投无路时,
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自我毁灭,一是重新来过。
张幼仪想过自杀,
但是自杀又能解决得了什么呢?
最坏的结局,不过是离婚。
这样一想,她反倒坦然起来。
直到那年秋天,
她决定同意离婚,并说道,
“我要追寻自己承继的特质,做个拥有自我的女人。”
6
一个绝望的女人一旦想通,
她的生命会因此而打开另一扇窗。
那时起,张幼仪的人生开始了逆袭之旅
首先张幼仪选择继续留在德国,
虽然举目无亲,但至少没有人限制自己。
她重拾学业,先从德文入手,再攻读幼儿教育。
她从这个专业学到了一个女人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
她一边上课,一边养育小儿子。
即使最后小儿子因病去世,
丧子之痛中的张幼仪也并未放弃自己的学业。
张幼仪承认,和徐志摩的离婚,
使得她脱胎换骨,找到了自我:
“在去德国之前,我什么都怕,在德国之后,我无所畏惧。”
比如离婚后的流言蜚语,她会直面承受。
不满意公婆对儿子的教育方式,
她会大胆提出自己要带着儿子去北京。
就凭这份坚定,
张幼仪从一位学校老师,
站到了中国女子银行副总裁的位置上,
尽管她一生都不认为自己是个有学问的女人,
她说自己靠的完全是那股女性崛起的韧性,
她不想因为离婚而被人否定,她想活得精彩。
所以在担任银行副总裁时,
她每天八点半上班,
下午五点会有家庭教师来教她中文,
通过不断努力学习,
后来又担任一家时装公司的总经理。
即使在抗战期间,
她所经营的女子银行不仅可以维持,
还靠着投资大赚了一笔钱。
《人间四月天》中,刘若英 饰演 张幼仪
除了事业,她不忘照顾好家庭,
一是独自抚养儿子,
二是继续照顾徐志摩的公婆。
她公婆去世时,将遗产分成了三份,
一份给张幼仪和孙子,
还将位于上海的一栋别墅送给张幼仪。
她利用手上这些资产创办了“云裳服装公司”
并且还接受了徐志摩入股。
这份男子都可能比不上的气度,
显得当年抛弃她的徐志摩多么渺小。
而她的服装公司不仅另辟蹊径,
首开模特展示,
同时还把世界最流行的服装款式拷贝到中国。
就好比ZARA的快时尚模式一样,
在巴黎流行的某款,
不出半月后就会在国内一线城市流行起来。
7
这是40岁的张幼仪,
但照片里的她从容大气,
早已不是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
她早已不在乎
“你们男人是不是喜欢我这样的女人”这种问题了。
她经历过时代最无望的痛苦,
承受过爱人最尖锐的无情。
并且当这一切时隔多年后,
徐志摩甚至开始能够欣赏她了。
当年他说她是土包子,如今他说:
“C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
在53岁那年,
张幼仪终于遇到了钟爱自己的另一半。
虽然晚,但还是来了。
对于这样一个坚强上进的女人,
命运又岂会再辜负她。
她的后半生无一不是在告诉广大女性:
“如果你在婚姻里摸到烂牌,
请保持镇定,
撒泼无用、撕逼无用、诉苦无用。
可以认栽,但别认命。
就让他去追求他的人生伴侣,
你去追求你的人生巅峰。”
8
有人在知乎上问:
他生意失败后经常打我,
可是打完后他又说不是存心的,
我该离婚吗?
可是没了他没了这个家庭,
我又能怎么办呢?
其中网友Rain的回答我很赞同,
虽然话糙,但理不糙:
我很奇怪为什么你觉得一定要考虑找人白嫖你+让你做牛做马+让你照顾一群你不认识没有感情还三观不合的“亲人”?
生了娃儿肯定要对娃儿负责,但是你是个负责的母亲,不代表除了孩子就不能干其他事情了,看你经济情况、独立情况和时间安排情况可以活得比较轻松。(关键在于他对你不好,根本不爱你,那么请问结婚和离婚有区别吗?结了婚他也不见得愿意给你和孩子花钱,离了婚还是必须给抚养费不是吗?)生活方面的经验,网上很多人都有分享,你随手查一查都可以找到。
最关键的一点,拜托你想清楚,你是那种自己活得好就可以的人,还是不活在别人闲话中就活不下去的人。
好的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
可是坏的婚姻只会让女人失去自我,
写这篇文章,
并不是要教人离婚,
而是拜托那些看不起离婚女性的人意识到:
你们满口操着道德伦理,
去操纵别人的婚姻,
其实是因为你们自己没本事把婚姻经营好。
你的这一生到底是为谁而活?
离婚不可怕,
怕离婚的人才过不好下半辈子。
我多么喜欢那句诗: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作者简介:在风,下一站原创专栏作者,个人签名:聪明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下一站(ID:nexthopescom)原创作品,转载请后台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