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妈总是抱怨还在读小学的表弟“成绩总是上不去。”
其实表弟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孩子,他的勤奋体现在:他可以每天下课回来之后,乖乖地呆在书房继续看3个小时书,甚至有时候吃饭还边吃边看。
勤奋的人,为什么总是得不到该有的回报?
努力的方向不对,终究是方法没上路啊,你盯着书本盲目地看三小时,搞得头昏脑涨的,还不如高效率地看半小时呢。
突然想起我初中学习数学的一套方法叫“先厚-转薄-再厚”。
第一步,看着两三百页的数学书,我首先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看一遍,把重要知识点着重复习,加深印象。这就是“先厚”阶段。
第二步,把书本合上,在脑子里把没一章节的重点,难点,易错点都过一遍,再自己来一个总结,架构一个知识点骨架。在这个过程中,两三百页的书成功地让我变成脑子一张思维构图或者一句口诀。这是“转薄”阶段。(文章阅读 www.wenzhangba.com)
第三步,在第二步架构好的构图基础上,当遇到实际体型时,比如“一元一次函数”那么,我马上就在脑子找到它所在的位置,接着马上蹦出一元一次函数是什么,怎么用,有什么注意点,图像怎么画等等,我甚至可以围绕“一元一次函数”写一篇几千字论文。这就是“再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