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戏品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
日期:2017-05-09 作者:魏国华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戏品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

  戏品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

  山东魏国华

  给孩子取名,父母往往把自己的理想希望蕴含在名字当中。同样,给自己选取笔名、给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取名,作家也往往煞费苦心,寄托以深意。就拿鲁迅的笔名“鲁迅”而言,鲁者,钝也;迅者,快也;鲁迅者,意思就是要使愚钝的国民,通过疗救,思想上变得快捷、开明。先生可谓用心良苦。小说创作中,如果能给人物选取一个非常个性化的名字,就更能够增强人物的立体感、形象感。鉴于此,鲁迅先生小说中人物的命名也就很值得品味一番了。

  一、用个性化的名字寓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祝福》中的鲁四老爷为何姓“鲁”?为何称他为“四叔”?你可以说,他生活在鲁镇;也可以说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不排除作者由自己的笔名信手拈来的可能。但是,仅仅这样理解就未免显得狭隘。联系活动在鲁镇这一舞台上的孔乙己、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如果我们进行类比联想,联想到春秋时候生活在鲁国的孔子,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体味到“鲁镇”这一地名所散发出的浓重的封建气息、理学气息。就是在鲁镇,孔乙己为科举亡命,祥林嫂为礼教所杀。作为封建卫道士典型代表的鲁四老爷,让他姓“鲁”也就显得合情合理了。并且,四叔者,四书也,通过这样的谐音联系,一个饱读四书五经、久受理学、道学渐染的老监生、老顽固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药》中的华老栓、华小栓,取“华”姓,是为了与夏瑜的“夏”姓相结合,代指整个“华夏”的悲剧,但“老栓”和“小栓”的命名却也很值得玩味,现在在很多农村,为了让男孩健康成长,往往取名“拴住”,小说中华老栓夫妇对孩子的疼爱正可以从这一命名中得到理解。如若结合小说的主题,我们还可以联想到“脑血栓”这一多发病,“拴”正说明他们的愚昧、麻木。 (哲理故事 www.wenzhangba.com)

  二、用个性化的名字深化小说主题。

  祥者,福气也;林者,树木丛集之地,言其多也;祥林嫂,意思是能够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很多福气的人。然而,美好吉祥的名字却从未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任何福气。先是丧夫逃婚,然后是被逼改嫁,变成一个人人讨厌的“不干不净”的人。给了改变命运,她又想通过捐门槛的方式使自己变得和别人一样“干净”,避免死后在阴间被两个丈夫分抢,结果,一切努力化为泡影,凄惨的死于他人的祝福声中。名字的内涵与现实的悲剧形成强烈的反差,正加强了小说反封建反礼教反迷信的主题。

  三、用个性化的名字显示阶级关系

  鲁迅小说中很多土豪劣绅都姓赵,像《狂人日记》中的赵贵翁,《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赵秀才,《风波》中的赵七爷等。为何赵姓人物如此受青睐?这是与作品要展示人物的阶级关系这一点分不开的。宋朝统治者炮制的“百家姓”中,“赵”姓排在第一位,因此它也就成了权势地位的一个象征性符号。把那些地方上封建秩序的维护者、封建思想的卫道士冠以“赵”姓,正是为了显示他们高人一等的阶级关系,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像阿Q这样的人物才“不配姓赵”。

  四、用个性化的名字显示作者的好恶

  人物的命名往往附着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孔乙己”三字是从描红纸上“上大人孔乙己”而来,这六个字本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已”改作“己”,因此成为半懂不懂的话,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人物的名字,正是对其迂腐可笑性格的嘲弄。而“夏瑜”的命名,一方面暗指为革命牺牲的“秋瑾”,另一方面,“瑜”(美玉)中也饱含了作者对他的尊敬。

  一番“戏说”,可能有牵强附会之嫌,但这样加以引申理解,可以让我们更深入透彻的理解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与博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戏品鲁迅小说中人物的命名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