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雅俗共赏的。能“俗”的人才会雅,装“雅”的人才会俗。
雅不是绝对的,对于那种大众广泛流行的、接受的俗来说:任何人都要做吃饭一类的“俗”事。然而任何人都有一种雅。通过内心本质美的外在表现出来,无论多么平凡、普通也会是雅的。这种雅常常以上面所说的俗表现——那就是人某一方面的优点。在此基础,人若保持和发展下去,就会达到更高层次的雅。
人若吃饭仅为不饿死,仅为生存而活,永久下去来维持生命,就会庸俗。直至不可医的地步
雅是相对的。对于雅的人来说,别人不是因为肤浅才简单;对于俗的人来讲,雅才因复杂而高深。
中国的民俗风情是雅的,韩国的膳食文化是雅的,欧式建筑是雅的,美式的橄榄球运动是雅的……。不胜枚举。古今中外,文武之人,庶民之身;各行各业都有雅。
雅的意义广泛,包罗万象,多种多样,各有特色。达到各个角落。乃至一个想法,小到一个人的微小动作,一句话……无论何种雅,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令人欣然接受并赞许。
一副非近视的金丝眼镜,一把故作文明的手杖,一句学会而不懂使用的话,一些看不懂的书装满“渊博”的书架。有时足可以装作文明,斯文。却不是真正的雅。
雅是渊博的知识,内心修养的极致。到什么程度就会有什么样的雅。装什么雅,就会出什么样的笑话。
文人们一起吃整鸡的面面相觑;“小姐”们的过分装扮,故作“虫蚊”的娇滴声音;“苗条赛“西子”,身病超“黛玉; 先生们的弱不经风,出口不变的文诌套话:’之、乎、者、也。“古人云”……。“某…………家说,”“其………………俗”之类的话,未必是雅。
仅有斯文的样子不是雅。因雅才会斯文。一味的追求雅,才不会是雅。那些自觉的雅而斯文的人,往往不雅。就是他们总把自己放在“象牙塔”下。不懂人近“墨、泥”的好处。近墨不黑,浊泥不染的道理。然而有的人就是放在“象牙塔”下也不会圣洁。
争风的“骑士”风度; 邪恶面前的文弱; 哗众取宠的渊博;对金钱自私的吝啬; 和对别人过错无休止的“威风”斥责,绝不是雅。
孩子的天真幼稚; 微笑展露的丽齿; 粗犷直爽性格的不拘小节,大口吃菜喝酒,有时未必不雅。谁又说现在中国女性比过去的“三寸金莲”不雅呢?! (人生格言大全 www.wenzhangba.com)
雅是独特的风格,固有的性格,而不是生搬的规格。
雅是不仅优点的发扬,还是打破陈规的开创。
雅有时还是内秀的沉默,豪迈的气概,话语的直率。
严肃场合的侃侃而谈,喧宾夺主;打消欢快气氛的拘谨、腼腆;不屑一顾的过分自谦; 未必是雅
不切实际的追求昂贵的消费,物质的奢华。豪华气派现实的执着。不是雅。
不听通俗音乐,不讲大众俗语,不闻民间之事,和不解习俗的冷漠。都认为是俗的简单的事不屑一顾,未必就雅。
认为庶民不够洁净,渴不端杯喝水,饿不食淡饭,累不坐沾灰之椅,困不睡其陋室。嫌弃人者,我看不雅。 雅是丰富的阅历,适应场合的能力。
雅诗随和,不是做作。
雅不仅能听“高尚音乐”的奏鸣,更能倾听民间百姓的心声。
雅有时还是庄重的举止,诙谐的动作,含蓄的幽默,谈吐的深刻……
仅有物质的“高贵 ”
自认为高雅而高傲的人
他们的不雅虽缺少的正是
普逻精神!
雅的洁净是心的洁净。
雅是内心与外表的和谐美。
道德的高贵才是雅。因雅才会——-高洁、高尚、高深……
人总要雅,人总能雅,却不能总雅。谁能总有无私,总能忘我
庸俗的人简单,是因为肤浅。
雅的最高境界:最大极至的如无限纯净,虽一眼见底,却深不可测——-若淡淡之水 。 绝不肤浅的简单
往往 清贫的人是雅的。因为他们把仅供生存的物质看得重要外,其余的都换成了精神。所以才会穷。
室外陋室的主人往往是雅的,因为他们心中装有只是虚无的尘世,渺渺炊烟
我也想雅,只要我认为可以茶代酒,可以水代茶,可以诚待友,可以心代诚足矣……心安。
足可心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