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女情感这个话话题上,传统的中国人比较含蓄内敛,而西方人则非常 直白,他们把二月十四日定为情人节,在这天要用送玫瑰花的方式表达浪漫的爱情。在物质和精神都到达高度文明的西方社会,情人这个称谓即是庄严而神圣的,又是浪漫而深情的,它摒弃利益交换,期望到达男女交往的精神殿堂!
或许是现代中国人的不了解,他们在兼蓄并收的过程中,一股脑地引进了西方人的节日和花朵,却也把情人的含义扩大到所有与情爱有关的男女关系当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的中国,对情人这两个字非常敏感,对情人的定义也非常狭隘,大多数人对这两个字的理解是贬义的或略带戏虐之意的,甚至包含着更为深远的对女性的歧视与玩弄之潜在意识!现代意义对情人的定义是:因法律、道德、性别等原因无法成为法定配偶,或着热恋中的男女彼此之间称为情人,而口口相传的情人一般指婚外性行为,传统的中国人大都认同这个说法。新新人类却超越一切,把凡是灵与肉有过结合的所有男女统称为情人,前情人,现在的情人和即将成为情人的人!个中滋味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情感故事 www.wenzhangba.com)
其实在中国古代就有对情人的描述,较之于现代反而更高尚纯洁,更倾向于精神之默契。一是指感情深厚的友人,二是指真心相恋的男女,把浪漫温馨,温柔缠绵,情真意切的美好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也就有着自己的“情人节”,而且还不是只有一个——正月里的元宵节和民间流传已久的七月七“乞巧节”。元宵节是新年里头一次月圆之夜,寓意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团圆之意,乞巧节原本是提倡女孩子们热爱针工的竞赛活动,后来经过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流传,形成了少男少女倾诉思念之情的良宵佳期之日。文学作品中,大都表现的比较含蓄,他们互相赠送的爱情信物无非是绣花手帕荷包或者汗巾之类,而在民间以鲜花表达青春活力的似乎只有自己“摘一枝美丽的茉莉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