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个条件贫穷到需要国家补助的家庭,前前后后生了9个孩子,前8个都是女孩,最后1个是男孩。
最后一个男孩,因为营养不良身子很弱。而孩子他妈呢,也因为剖腹产后宫内感染,带出了一系列并发症。
现在人已经进了ICU,两口子家本来就够穷的了,后续治疗还需要几十万,没钱,只能筹款治病救这对苦命的母子。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惨的求助信息,底下吵着应不应该捐款的人,吵成了一片。
觉得不应该捐的人,占了大多数。
有人觉得,这种人根本一丁点也不值得可怜,自己明明没本事,还一直生孩子。
既不考虑现有的家庭条件,也不管以后孩子长大能不能养活的了,这种博同情的捐款,不值得捐。
而有的人呢,觉得应该捐。
救急不救穷,人家现在已经进了ICU,说这么多有的没的,根本没用。
先不说捐不捐啊,二三十块钱的事情,穷不了我也富不了他,不是什么大问题。
就说一个我觉得这家人让我特别不舒服的地方吧:前面有八个姐姐。
先从时间上来说,求助信息上写着最大的孩子不超过18岁,也就是说,平均一年半,这位母亲就要生一个孩子。
我无数次和你们形容过生一个孩子有多难了吧?
但是这对小两口,条件困难到需要领救济金小两口,硬撑着生了八个女孩?
如果她要召唤神龙的话,生七个也够了,但即便顶着超生违法,家里还养不起的压力还要生,为的是什么?
咋说呢,没法说。
你骂她?显然越界了,孩子不是你生的也不让你养,你凭什么能张开这个嘴?
但是你可怜这个母亲,却又可怜不起来,9个孩子对一个只有一个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意味着什么?
望不到头的贫瘠生活,有点小病小灾就容易彻底崩溃的一大家子,因为一个男孩,让8个无辜的女孩出来受罪。
你说,这事办的能让人可怜起来吗?
有时候吧,不是乱给你戴帽子,但重男轻女这种让人无法理解的传统和传承,真挺可怕的。
02
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有多可怕?
轻则,从小到大,眼睁睁的活在哥哥和弟弟的阴影里,没有一丝存在感。
啥意思呢?其实说的就是在重男轻女这样的家庭长大的女孩。
小时候遭受各种不公平的对待,长大了父母还要像挤海绵一样,我把女儿身上仅有的价值都挤出来。
女孩今年25岁,毕业两年,一个晚上和我发了整整将近两千字的微信。
我花了大概十分钟,反复的把她的故事读完。
读者说,自己就出生在一个很典型的重男轻女的家庭里,自己甚至还没学会说话的时候,就常听父母念叨:
“男娃是个宝,女娃是根草。”
小时候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直到她有了弟弟,才彻底明白在父母眼中草是什么概念。
有好吃的,弟弟先吃,因为弟弟小。
家里条件虽然一般,但是每逢过年,只有弟弟有新衣服,到了自己这,家里的理由很简单:
“衣服也没破,咋就不能穿呢?”
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小打小闹还是真的动起手来,最后挨打挨骂的一定是她。
弟弟拽掉她一绺头发,她随手打了弟弟屁股两下,换来的是父亲的一个巴掌。
最让她难以接受的是,在上大学这种人生大事上,父母也毫无理由的偏心。
弟弟烂泥扶不上墙,家里本身就没什么本事,但是父亲陪着笑脸掏着积蓄也想让弟弟去个好学校。
而她呢?超了分数线几十分,家里只让上个师范大学,理由很简单,师范的学费最便宜。
她鼓足了勇气,也憋红了脸,最终也没敢和父母大吵一场,因为她早在一次酒后,清楚的听父亲说:
女娃上完高中认识两个字就行了,早晚是人家的,搭再多也是白搭。
第二种,顺从。
好在她也是那种不服气的人,按她的话说,从小到大我受过这么多冤枉和委屈,到了社会这点挫折算个屁。
大学毕业两年,读者的月薪已经将近3万块了,但换来的并不是人身自由,而是等着榨干她的父母。
读者毫不客气的说,在卖惨这件事上,只有她想不到,没有父母做不到的。
毕业两年,她几乎没回过家,自然也没拿家里一分钱,
这些年父母年纪越来越大,无论是收入还是精力,都愈发的力不从心起来。
弟弟呢?从小被惯得不成样子,在学校除了花钱,没学到别的本事。
家里给一个月的生活费,他用不上10天,家里拿不出来了,父亲就问她要。
一开始,父亲还是老样子,疾声厉色的让她转点钱给弟弟,怎么能她在城里享福,弟弟生活费都没有?我们可是一家人啊。
后来发现读者并不吃那一套以后,开始卖惨,说这些年,自己把两个孩子养起来多不容易。
但是头发染白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想光把鬓角染白,完全不是在家里可以操作的。
读者说这样看起来像剧本一样的闹剧,每天都在家里上演着,她也曾想过,是不是父母给她的爱太隐秘,她没发觉。
但直到被一次又一次的要钱,亲情绑架之后,她才彻底明白,原来那唯一一点点来自父母的爱,可能都是她自己骗自己的谎言。
在重男轻女这件事上,光是活在委屈中过半辈子就完了吗?
并不是,在一些重男轻女严重的家庭,女孩们甚至连命都保不住。
1300万,你没看错。
@丁香医生 曾整理过这样一组数据,中国每年有1300万的人流手术量,除去性教育缺失,性行为不规范,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重男轻女。
早些年,怀孕4个月的时候,做个B超便能检查出胎儿的性别,多少家庭,因为提前看了胎儿的性别,便提前做了决定。
而这么多年过去了,即便国家明令禁止不许提前告诉孕妇及家人胎儿的性别。
是男孩,就生下来。是女孩,那很遗憾。
那如果生下来,可能会面临什么呢?
6月7日,初三女孩杨瑞立在家中遇害,杀人犯就是他41岁的父亲杨爱静。
在杨瑞立去世后,曾一度被传闻成一个极度叛逆的女孩,父亲是逼不得已才动的手。
但杨瑞立的母亲,却完全不能接受这个说法。
因为在遇害之前,杨瑞立因为被父亲家暴,已经一个月没有回家了。
家暴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杨瑞立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是个不受父亲待见的女孩。
从两个孩子小时候开始,一家人出去,他就总是给小儿子买东西宠着。
但女儿想读书,他就不愿意,在他的思想里,女孩到了岁数就应该出去打工挣钱。
为了哄父亲让自己读书,杨瑞立曾极度卑微的对父亲说过:
在杨瑞立生前的《求助信》中她曾写过:
2015年的大年三十,无意聊起自己以后的职业,我本事满怀憧憬,爸爸却说,一个女孩子不用在外面花那个闲钱。
离家出走回来后,杨瑞立的父亲杨爱静大发雷霆,女儿不服,他去房间拿了把刀进屋。
屋外的弟弟只听见父亲问了几句姐姐服不服,姐姐说“服”,但很快就没了声音。
一个从出生就不被父亲重视的女孩,最终还是被父亲害死了。
遇害之后的三天就是中考了,杨瑞立本来还给自己暑假做了安排,但她永远,也没有这个机会了。
哎,何其可悲。
03
我不是第一次提重男轻女这件事了。
老一辈人也好,年轻一辈人也罢,总有人愿意把儿子,才算做香火的延续。
在重男轻女这一块,他们把“养儿防老”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当成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代代相传。
只要你说他们重男轻女,这两句话就成了他们唯一的护身符。
凭什么儿子扫了地刷个碗,你就觉得这是养儿防老了?
女儿洗了衣服做了饭,甚至买好了接下来一周的菜。你还要问上一句,怎么就买这点肉?
我见过太多的人,养了一辈子儿子,最后儿子真出息了,远走高飞了 ,娶了城里的媳妇,在大城市里逍遥自在。
谁一直在身边啊,就是那盆泼出去的女儿,嫁到县城里,隔三差五看看家里,听着母亲念叨着儿子,却还是任劳任怨的照顾父母。
你们都看不见吗?
行了,话也不说那么多了,每个重男轻女的父母,心里不是没数,只不过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
我知道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这种话,是感化不了冥顽不灵的老一辈的。
我就问你一个问题,你生那么多男的,口口声声说传宗接代,谁和你结婚啊?
重男轻女这件事
似乎从来都没有改善
生个男孩真没那么重要
话我说到这,你自己寻思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