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国馆
同是一家人,哪怕不爱,也不要伤害。
——国馆君按
2015年11月一个中午,8岁的冰冰被继母带上了天台。
上到楼梯后,继母看了看四周,当时正好有人。
她神色有点慌张,连忙把冰冰带了回家。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继母要干嘛。
下午的时候,冰冰放学回来,继母让他先到天台上玩。
没人管的冰冰,终于可以放心地玩。
身形灵活的冰冰爬上了围墙,俯卧在上面。
虽然有点怕,但那种居高临下的刺激感更让他爽。
这时继母上来了,她发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当冰冰回过头发现底下的继母时,一只手却伸了过来,在他腰身上一推!
冰冰从16楼上,坠了下来。
一条无辜的小生命,就这样随风消逝,而冰冰可能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
杀人的继母却十分镇定,从容离开了现场。坐电梯先回到了自己家中,然后才去一楼看情况,最后报警,谎称孩子是自己失手坠下楼去的。
而这个继母杀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继子的存在,让自己无法生二胎!
中国古代有句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虽然这个孩子不是她的亲生,但毕竟也是她的孩子!
一个为了自己获得一个生二胎的资格而草菅人命的母亲,甚至可以说连做人都不合格,遑论做一个母亲!
案件判决的过程中,冰冰的生母与父亲联名开具了谅解书,请求对继母从轻发落。
这场案件,看得人背后发凉。
继母与继子,即使不是血缘关系,起码也是同一屋檐下生活的人,也可以算是关系最亲密的人。
可就是这个最亲密的人,干出了陌生人看来最冷血无情的行为。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即使干出这样冷血的行为,恐怕也还是会以“孝顺”为名义得到原谅和美化。
“孝顺”这个词,有一种说法本意是“效舜”,就是效仿舜。
因为舜除了是上古的好皇帝,传说还是个大孝子。
舜三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娶了个继母,一年之后就生了个儿子,两年以后又生了女儿。
这个继母爱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女,却把继子舜看成是家里的肉中钉。
舜是个好大哥,让自己的异母弟弟骑在自己背上给他当牛当马。舜爬得稍微慢了一点,弟弟不高兴了,向自己母亲告状。
继母居然因为这样的事,就把舜独打了一顿。
邻居也看不过眼了,赶紧跟舜的父亲说:“你妻子这样对你亡妻的儿子,太狠毒了吧,你怎么也不阻止一下呢?”
没想到这个父亲脑回路非常清奇:
他不是去责备自己的妻子,反而觉得是舜自己将挨打的事告诉别人的。所谓家丑不外扬,他怎么能这样!
于是父亲又将舜打了一顿,边打还边说:
“看你还敢不敢跟别人说挨打!”
舜流着眼泪哀求:
“做儿子的应该上敬父母,下教弟妹,是我没哄好弟弟,我该打;我觉得受了委屈,动不动就找外人帮忙,我错上加错,更该挨打。”
等到舜大了一点,他离开了家庭,在渭水附近开荒种植。等到收成的时候,他把收成里最好的那部分挑出来,送给自己的父母。
别人跟他说:
“你的父母这样虐待你,为什么你还想着他们呢?”
舜正气凛然地说:
“做儿子的到什么时候都是父母的儿子,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父母。”
舜最后那句话当然对的,只是结合他此前的经历,总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的原因,是活生生把受虐狂美化成了孝顺。这个故事记载在《史记》里,司马迁甚至记载过舜的父母“常欲杀舜”。
但舜还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
这故事不知真假。但无论真假,都很虚伪,因为违反了人性。
感情不可能是单方面:
一个没有受过父母之爱的孩子,怎么可能发展出爱父母的情感?
只有冷漠的地方,那是荒山野岭;
只有暴力的地方,那叫犯罪现场。
如果一个家只有冷漠与暴力,我不相信能够培养出一个心怀爱与希望,对父母能够充满感恩的孩子。
朋友四斤经常跟我说:
“工作之后,跟父母的话越来越少了。”
“是因为觉得父母落伍,没有共同语言了吗?”我问。
“不是。”他说。他是做销售的,经常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以他的口才,没有共同语言也可以没话找话说。
“是对父母冷漠的回应。”他冷冷地回答。
父母在他小的时候,几乎没有跟他去过旅游,也没有跟他去哪里玩过。
由于经商,他的家庭条件不差。
但在四斤的印象中,父母连周末都在上班,晚上回来就去打麻将。跟他的交流,除了在饭桌上,几乎就没有其他时候。
而跟他说的话,不外乎是这几句:
“天冷了,上学穿多件衣服。”
“天热了,衣服可以不用穿那么多。”
对四斤而言,父母与其说是父母,不如说是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这就是以冷漠对冷漠。
最可怕的,是以暴力对暴力。
天津某医院的心理门诊有时候会密集接到父母送来的孩子,这些孩子都是打过父母的“熊孩子”。
有个孩子15岁了,跟医生说:
小时候淘气,妈妈竟然在大街上打我,当时的情景我到现在都记得。她从不考虑我的自尊,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打我。
我上小学6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打我,我顺手挡了一下,她的表情挺吃惊,还后退了。
从那以后我发现有能力反抗了,他们再来打我,我就打他们。
我让他们给我买什么他们就得给我买,不买我就打他们。妈妈再对我唠叨,我就让她‘闭嘴’,她果然挺害怕地闭了嘴。”
他的妈妈蔡大姐回忆说:
“孩子平时周末一回家,就发脾气要钱,然后让我滚出去。
最近一个周末,他回来要钱,我没答应。他竟然抡起拖把追着我打。”
重庆有个少年小强,妈妈在他9岁那年就离家出走了。理由,是忍受不了自己丈夫长期的酒后家暴。
妻子离开之后,父亲并没有任何反省能力,反而将酗酒后的疯劲一股脑儿全部倾洒到小强身上。
“半夜,他将我拉起来不让我睡觉,还让我跪瓶盖,让我出门给他买酒……”
每次想起这样的往事,小强都会泣不成声。
有一次,父亲又醉酒了,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暴打小强。
小强开始反击,将父亲摁在了床上。出于保护自己的考虑,他只能死死控制住他。结果,几分钟后,父亲不再挣扎,小强发现父亲已经死了。
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镜,他们不是自动生成的,而是父母日积月累的“教育”下结出来的果实:
你对孩子冷若冰霜,他会投以霏霏雨雪;
你对孩子投以拳头,他会还你闪着凶光的斧头。
爱不是天然的,它需要你做出来。
“爱”孩子却不做出行动,哪怕你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也没资格要求孩子的回报。
“爱”孩子,哪怕他不是你亲生的,你也可以获得孩子的尊敬。
章子怡就是一个好继母。
章子怡的丈夫,是著名歌手汪峰。汪峰和前妻有一个女儿,叫小苹果。
汪峰说,前妻对亲生女儿的照顾,接近于无:
“你记得最近一次看望女儿是哪一年吗?
你知道她喜欢什么颜色,爱吃哪种口味的冰激凌吗?
你知道她的期末考试成绩吗?
你知道她的生日愿望吗?
你不知道!这些只要是留给孩子一点关心与时间的父母都很清楚的事情你都不知道!”
小苹果几个月出生就被母亲抛弃,四岁之前都没有妈妈探望过。
而章子怡对小苹果,视如己出,经常带她出去玩、逛街吃大餐。只要和章子怡在一起,小苹果总是和她靠得很近,手挽手肩并肩。
乃至于章子怡和汪峰为女儿办百日宴的时候,小苹果站在一旁,开心落泪地叫了章子怡一声“妈妈”。
而章子怡说起自己和继女的关系时,曾经这样形容:
“我跟熙熙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好朋友,她身边最近的朋友,她最信任的朋友。
无论她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她都会非常直接告诉我,我也会想尽一切方法帮她解决。”
汪峰、章子怡一家
亲生父母和儿女,继父继母和儿女,本质上其实都一样:两代人身上,都顶着“家人”的帽子。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早一点、多一点付出爱的人,会得到早一点、多一点的爱。
所有人相互付出、彼此爱戴的地方,才叫做家,而不仅仅是血管里留着同样的血。
本期编辑:好孩子
音频来自国馆主播:郭女侠欢欢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好肌肤好气色
国馆君推荐,10000朵法国新鲜玫瑰
做成这一瓶可以喝的化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