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原因,孩子就闹情绪,孩子情绪非常低落时,怎么沟通?孩子做某种行为不能接受时,怎么沟通?”
这两个问题应该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孩子总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做的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此时家长如何沟通,是非常关键的,也可以说是对家长情商的考验。
第一个问题,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情绪低落,家长应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让孩子感觉自己心声被倾听;
让孩子感觉自己情绪被理解;
当孩子从外面回来满脸愁云,闷闷不乐,这时候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情况,那就可以通过以下具体方式沟通:
可以摸摸孩子的头,对孩子说:
也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是不是愿意跟妈妈说一说,妈妈非常愿意听。”
孩子可能愿意说,也可能不愿意说,这不重要。
如果孩子愿意说的话,家长就静静听着,并且把孩子的情绪说出来,比如“他们这样对你,你一定非常生气吧?”“被老师批评了你很沮丧很难过吧?”如果可能或者需要,家长也可以分享一个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类似的故事,有同样经历,孩子更容易觉得被理解。
如果孩子不愿说的话,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平时的生活猜一猜,如果对孩子的生活照料比较多比较细心的话,相对容易猜得出来,然后再重复上述方法。
如果孩子表现出实在不愿交流,那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的小世界待上一会儿,但是千万别忘了告诉孩子:任何时候你想说爸爸或妈妈都愿意听。
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到具体情况和原因后,家长最好跟孩子讨论解决方案。一定要注意是讨论而不是教导,更不是命令。家长可以提供建议,但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行灌输给孩子。最后可以采用一个双方都认为可行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第二个问题,孩子发出的行为家长不能接受该怎么沟通呢?
我还是提倡非暴力沟通。我在以前的推文中多次讲过非暴力沟通,今天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有一天,孩子把带回来的沙子往沙发上扬,一想起上两次清扫时耗时费力气的事儿,火气立马就上来了。这时候具体要做的是下面五个步骤:
第一步,先缓解自己的情绪让沟通有一个好的开始。深呼吸,倒数十秒后再开口,想想附加如此多负面情绪在话语里是否更有用。
第二步,描述孩子的行为,记住是描述不附加任何情绪。说妈妈看见你把沙子往沙发上扔,沙发上现在到处都是沙子。
第三步,想想这事是对谁造成困扰,说出被困扰人的感受。看见你把沙子扔在沙发上,妈妈感觉很不舒服,妈妈感觉有些不开心。
第四步,说出事情造成的客观事实,让孩子明白后果。这样的话,大家坐在沙发上会很不舒服,包括你自己,而且妈妈清理沙发需要花费很大功夫,会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