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发过朋友圈了?
原因说起来乍看好像是:不想发,懒得发,不知道发什么。
但细细深究起来,其中又有不少内情。
-这么发是不是太丧了?
-这样会太幼稚吗?
-我这条内容是不是还挺无聊的?
阿啫说:“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自然也明白了什么东西该做什么不该做。”
01
什么是成年人?
百科里的概念说,达到法定成年年龄(即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就是成年人了。
但概念之外,在生活语境里,成年人似乎自有一套《成年人行为守则》。
三、忌敏感与软弱。崩溃可以,但一定分时间和场合。当然最好是不要崩溃。
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慌张,要懂克制,要与人体面,自己体面,我们都在很努力地做着一个合格的成年人。
读者@旗旗说:每次单位聚餐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很合格的成年人了。
上个周五,我生理期特别不舒服。好不容易熬完聚餐,小领导又提议说去通宵唱K。
“当时我已经喝了四罐燕京。”
“晕倒是不至于晕,就是很痛,小腹像被人用刀柄一下一下地锤。”
“我很不想去,我觉得我痛到都站不住了,只想蹲着趴着躺着,随便怎样都好。”
“但周围同事、所有人都同意了,我当时就想,我总不能扫兴吧。”
我问她:所以最后你去了?
她很快地回复道:嗯,去了。
@阿料旺 说:合格的成年人是——
22岁你会大学毕业,毕业之后要进一个不错的企业上班,当然考个公务员或者考个教师资格证也挺好。
只要遵循这样的守则往下走,那你就是合格听话的成年人。
02
所以也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我们不知不觉就被“成年人”这三个字绑架了。
顾虑也跟着避无可避地变多。
不敢脆弱,不敢伤心,脑子里总是绷着一根弦,嘈嘈切切,有声音在反复念叨——
“大家都是成年了”
“你这又是何必”
“都这么大了,该懂事了”
@how dare you 说:顾虑本来就是成年人的日常。
发朋友圈的时候,要顾虑爸妈看了怎么想,朋友看了怎么想,领导看了怎么想,同事看了怎么想。
就算是屏蔽,也是很麻烦的事。
尤其是朋友圈里的朋友们,总是或多或少都有联系,屏蔽了这个圈子里的某个人,还要担心被发现怎么办。
与其瞻前顾后,考虑这个考虑那个,还不如不发朋友圈,一了百了。
朋友@林溺 也曾和我聊过这个话题。
她认为成年人顾虑的东西越多,离自我就越远。
她说:“2018年10月9日,是我上一段感情结束的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那天是我从上海到武汉出差的第一天。”
林溺在登机前被男友一通电话打过来说“我们算了吧”,对方给出的理由是自己实在没办法接受异地恋。
林溺对我说:“但我挂掉电话之后,就想把手机砸了。”
“可我不能,因为我还要用手机和公司保持联系。”
“我甚至连找个厕所跑去哭一哭都没可能,因为我就要登机了。”
之后的林溺自然也没有如何的崩溃,她甚至还在飞机上看了部电影,飞机餐叫了两份。
03
但我始终认为,其实你也不需要那么合格,最起码你真正的心情,一定要说出来,说给一些人听,让他们知道。
@娇娇 说:我可能撑得住,但只要有人问我怎么了,我就忍不住想哭。
@无僵1984 说:人到中年,我其实已经很习惯这样拼命赚钱的生活了。
我有时候觉得人就是别无所求,生病的时候有个人能陪在你身边,就足够了。
@viwanz 说:前一阵子在公司加班到很晚。
为了赶一个广告,凌晨都快一点了,商务和我还在和甲方那边沟通。
微信语音一挂,我就没忍住脾气,骂了脏话,连键盘打字都很用力。
本来以为商务姐姐会让我冷静,但她只是沉默地走到我身边,跟着我一起叹了口气。
她拍了拍我的背,又绕去饮水机,接了杯水递给我。
“我那个瞬间又觉得这样子就够了。”
“成年人的克制都伴随着不能表现出来的难过,但只要有一秒,有人陪在我身边,我觉得就能活过来。”
写在最后:
成年之后,你肯定也悄悄吃了很多苦。
你有自己的顾虑,就算遇见事了,很愤怒了,也不敢和别人撕破脸。
一定也有很多人要你成熟面对压力,要你懂事,要你孝顺养家,赚很多钱。
那些面对朋友圈时的犹豫,不管你是想发自拍还是说自己不太好的心情,我都支持你。
点个「在看」吧,愿你能遇见那个让你做回小朋友的人。
晚 安 少 年
这 是 我 和 你 说 晚 安 的 第 151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