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不敢,走出生活的舒适区?
01。
小妖说:“我要跳槽了。”
跨年在即,这并不是一个特别让人意外的消息。
拿了几个月薪水的年终奖,在年会上和一群曾经并肩作战也曾勾心斗角的同事不醉不归,在大街上醒一醒酒,吹一吹冷风,干完了这一年,感觉人生似乎又毕业了一回。
然后等过了年零开工红利的时候,你总会发现少了一两个熟悉的人,甚至还多了几张没见过的脸。
这种心照不宣的再见和再也不见,一定程度上维系着职场的资源优化配置。
但是小妖这么说,我还是感到意外,因为8月份她才晋升为项目总监,手下带着二十多人,团队虽小,五脏俱全,在她公司俨然就是一个小帝国。
而薪水加提成,足够她在魔都月供5个房贷。
对92年出生的她来说,这是多大的成功?何必要去折腾到另一个行业,拿了一点创业股,薪水降到一半,重新开始历练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这并不划算。
02。
我把小妖跳槽的事说给鸽子听。
鸽子说:“是不划算,但是做得挺好啊。”
刚刚认识鸽子的时候,她曾经跟我说:
从小到大我很少当第一,从来都是中等偏上,我喜欢这种感觉。因为自制力不够强大,我需要生活在一个相对有压力的环境里。每当我发现自己可能要接近第一的时候,我会选择离开这个舒适区,去领略更宽广的海域。
“我理解小妖这种感觉,呆在舒适区里,并不一定舒适。反而那些迷茫啊,不安啊,患得患失啊,都是生活给我们的舒适病。换个池子游一游,马上就好了。”
“照你这样说,那岂不是要经常换工作?”
“所以人与人不同啊,有的人就是可以爱岗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做同一件事,但从不出错,这的确让人敬佩。而我跟小妖碰巧是另一种,或者说我们90后大多是这种,崇尚改变,多于崇尚坚持。”(经典语录 www.wenzhangba.com)
03。
一位工作性质十分稳定的同学,跟我诉苦说:
被领导穿小鞋的原因是,领导的侄女比她早来半个月,在公司通讯录里却排在了她名字和电话的下面。
她很委屈,通讯录不是她排的,“冒犯”不是她犯的,而她却承受着这“冒犯”所带来的结果。
我突然明白了小妖和鸽子说的那种“改变”。
她们并不是不想稳定下来,而是不希望在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里,变成温水里的青蛙。与守着一个工作一辈子比起来,她们更希望去离开没有风险、也没有进展的区域,一点一点开拓未知的视野。
我曾经有个上司形容这种人是“aggressive”,我反倒觉得,有点儿不尖锐的aggressive,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品质。
因为,这种进取和好斗,从没有针对别人,而是在一种积极的心态中提升自己。
她们所说的“舒适区”,是那可以偷懒、可以傲娇、可以安心睡大觉的区域,在这样的环境里,成就感、幸福感爆棚,自己轻松、外人羡慕,最合适长久,但不一定合适停留。
而离开这个舒适区域,也许会发现,原来以为重要的东西,其实不值一提。舍得把舒适程度保持50%,另外50%就会填满惊喜。
04.
离开舒适区,并不一定是辞职跳槽,更重要的是自我提升。
其实提升分为两种,一种是提升相对高度,一种是提升绝对高度。
停留在舒适区里,确实会越来越好,但周围的圈子没有改变,能看得到的提升,只是相对于圈子平均水平的相对高度。
而离开舒适区,去提升自己的平台,去做一些一直想做,但不敢尝试的事情,总有一天会看到天空的高度。才会知道,那才是人生里,应该见识的风景。
“天花板有洞的人可能会淋雨,但也能看到第一缕彩虹。”
走出舒适区,其实就是搬着梯子,把自己的天花板捅出一个洞。
淋点雨怕什么,爬出去,才能看到更美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