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什么你喜欢的原创号,全都变成了广告号
日期:2016-12-31 作者:越岷 来源:越岷投稿 阅读:

为什么你喜欢的原创号,全都变成了广告号

  为什么你喜欢原创号,全都变成了广告号

  01。

  昨天在大悦城逛街,一个人实在无聊朋友圈里求偶遇,还真的偶遇了一个读者

  姑娘很漂亮,也很随和,我为她点了黑森林蛋糕和芒果冰沙。

  寒暄之际,她翻着手机随口说:

  “你知道吗,现在好多自媒体都发广告,我都取关了。”

  也许意识到我也是自媒体,最近我也发广告,她马上解释说:

  “抱歉抱歉,我没别的意思,就是……”

  我打断了她:

  “我知道的,理解。我后台也会收到很多相关的留言,每天都有的,并且,每个自媒体人都要面对这个。”

  姑娘不无遗憾地说:

  “好好的原创号,怎么说打广告就打广告了呢?”

  02。

  自媒体人,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你喜欢的那个每天原创的公众号,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活生生的人?

  往前倒数十年,这些写文章看似毫不费力的原创作者,他们大多都是从小语文成绩远高于数学成绩,喜欢看书多过于喜欢高考的,书呆子。

  你一定记得高中时,我们每个人的班里都有过这样一个姑娘。她其貌不扬,甚至有点怯懦,但是写出来的作文从来文采飞扬。

  她可能总成绩从来不太拔尖,那是因为数学分数常常不足语文成绩的一半。

  后来她并没有考上清华北大,也没能读上一线重本。而是一如性格一样,安安静静地上了一所普通大学

  在不以单科成绩论英雄的青春里,她暗恋过几个人,大多无疾而终,或者不敢声张。写过几首诗,qq空间里都是行云流水的青春文字,有很多次,你在踩空间的时候给她留过言:

  才女啊你。

  也可能那个同学是个文文弱弱的男生,总是谦和的,或者逗比的,戴着一副眼镜,你的留言变成:

  才子啊你。

  才女?才子?

  我始终认为,这个世界上的能力分为三种:技能、艺能和才能。

  技能是赖以生存的能力,比如我们现在的工作;

  艺能是点缀生活的能力,比如唱歌、跳舞、绘画、表演。

  而才能,是三种能力中最抽象,最难表现,也最难衡量的能力。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亘古不变的现实

  在现实的社会里,才气,大多数时候,只适合点缀,不足以生存。

  03。

  原本他们应该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普普通通地生活着。

  爱绘画的同学可能成了设计师。

  爱音乐的同学可能做了钢琴师。

  爱跳舞的同学可能办了个舞蹈培训学校,生活也不会太差。

  只有爱文字的那群人有点酸腐又有点傲气的所谓才子才女,他们长大后发现,这世界不流行作家。

  就连上学时投稿,偶尔能赚个稿费的报纸、杂志都一一倒闭,文章放在网上成了信息流里的冰山一角。

  爱好、梦想才华,真让人嗤之以鼻,不足以支撑他们活下去。

  直到微信公众号出现,一切开始不一样了。

  这群人发现,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自己写的东西有人喜欢看,自己讲的故事有人喜欢听。

  他们慢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成就感。

  你喜欢的那个原创号背后的那个人,一定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一定。

  04.

  然后你遇见了这个号和这个人。

  第一次关注的时候,感觉惊喜极了。从没有一个人,能把文章写得这么让你有共鸣。

  你把这个号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得多了,你甚至很想认识那个每天晚上给你讲故事的人,那个总是用文字触碰你内心的人。

  这种用文字沟通心灵默契,真让人觉得欢喜。

  可是,来的不仅仅有你,也有广告。

  第一次打广告,你的爱豆写得小心翼翼,你看得满心欢喜,你留言说:

  “真诚地为你感到高兴,你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第二次,第三次……越来越多次之后,你开始有点恼火:

  “你再打广告,我就取关你了!”

  “就知道拿我们的注意力赚钱!”

  然后你不那么喜欢这个号了,很显然,她也没有听从你的意见。(情感文章 www.wenzhangba.com)

  05.

  可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那个给你讲故事的人,那个让你喜欢的姑娘或者小伙子,变得那么“爱钱”,那么“现实”,那么“虚荣”?!

  因为,她可能上班在努力赚钱,下了班努力写作,你看电视、唠嗑、打麻将、逛街、唱k的业余时间,她全都在做着一件在你看来理所当然的事:

  给你准备睡前的晚安文章。

  你或许说,我没逼她啊。她自愿的啊。她喜欢啊。

  是的

  白天是为了活命,晚上为了梦想。

  为了兼顾这两件事,那个你喜欢的公众号的原创者,可能有半年没有时间吃晚餐,可能有一年没有在2点之前睡过,可能在20多岁的年纪每天早起遮盖黑眼圈,可能得了颈椎病戴着牵引器还在坚持更新。

  在这个过程中,你付出了什么呢?

  她不是为了钱开始的,开始的时候也不知道后来能赚钱。

  当她有机会通过自己的能力赚一笔钱的时候,她和你有着一样的愿望:

  能不能给妈妈买条项链呢。

  能不能把爸妈那台已经不制冷的空调换掉。

  能不能攒钱去一趟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

  能不能穿一条不那么寒酸的裙子,买一套不伤皮肤的化妆品。

  06.

  为了这些卑微的愿望,太累了,真的。

  你喜欢的那些自媒体人,她们很少讲自己的故事吧。

  你不知道的是,他们有的人是怀里抱着孩子在写作,有的人为了不打扰妻子女儿的睡眠,一次次在书房里熬到天亮,有的人在中午同事吃饭的一个半小时躲在厕所敲着键盘。

  于是,从周冲到小北到若干个自媒体人,他们为了专心写文章,辞掉了体制内的铁饭碗,或者辞掉了月薪上万的好工作

  不是因为微信公众平台比每个月10号到账的薪水可靠,而是因为那个倾注了心血和汗水的公众号里,有她们没办法割舍的梦想。

  是的,以文为生,实现价值的梦想。

  如果你看到你喜欢的公众号,连什么“厂家铺货,淘宝代销”之类的硬广都可以放在头条,你取消关注她,没什么好可惜的。

  如果你喜欢的那个号,把每一篇广告都当做一个艺术品去写,去雕琢,不管打多少次广告,每一次都走心到让人佩服,那你应该不知道这篇广告背后的故事:

  亲自试用这款产品,用心地评估值不值得推荐

  写一篇软广,常常要耗时普通更新3-7倍的时间;

  写完之后跟品牌商谈判,诱导性的信息、广告性质强的语言,一字一句地抠;

  试用发现产品不好,退款。

  写文过程中品牌商坚持要加入某些未经核实的信息,退款。

  她们爱钱吗?

  若你看到了10篇广告,他们至少拒绝了100个。

  对有几十万粉丝的原创号来说,每一个广告都至少是北上广一平米的房子。

  如果他们爱钱如命,仅凭拒绝的广告,就足以在北上广衣食无忧了,为什么大部分的她们还挤着地铁租着房?

  07.

  在这个阅读免费的时代,她们免费分享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文章。

  楼下的油条师傅每炸一根油条赚一块五,澡堂子里的搓澡阿姨每服务一个顾客赚十块钱劳务,卖菜的商贩每斤蔬菜上加价1块钱出售。

  而她们的文章,那些一样凝结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文字,从来都是无偿订阅,打赏随意。

  你从来没有抱怨过你喜欢的湖南卫视加广告。

  你从来没有讨厌过你喜欢的明星做代言。

  这些与生俱来合情合理

  但同样都是媒体属性的她们,却被谩骂为什么要发推荐,为什么要安利,为什么用自己的文章和劳动赚钱。

  在打广告之前,她们把自己当做一个试验品,去玩那些app,去体验那些服务,去试用那些产品。

  我有一个自媒体的朋友,就连给某生鲜芒果做广告都要亲自试吃,我说,你怕有毒吗?

  她哈哈大笑,万一不好吃呢,不能随便推荐。

  还有一个跟我一样写文的作者,因为试用某当红的美妆产品而脸部过敏,险些毁容,她却跟我说:

  “幸好我坚持试用了,不然遭罪的就是粉丝。”

  08.

  即使这样,还是有人在后台留言:

  “广告狗,麻痹的。”

  “再也不喜欢你了,滚蛋。”

  “就这样吧,我最后一次给你留言。”

  自以为喜欢她们,支持她们的人,自以为她们打广告让人失望的人,又为她们的文章赞赏过几次,为自己的阅读付出过几分?

  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

  她们从来都不回复,也不辩解。

  下一次,当你再看到你喜欢的公众号文章,文末植入了广告的时候,喜欢就点,不喜欢,笑一笑关掉好了。

  在广告之前的文字,她一样给你带来了感官上的愉悦。

  HUGO的简介用过一句话

  “假如有一天你要取消关注,请记得我们曾经相爱过。”

  对于我们曾经喜欢过的人,那个在深夜里给你讲过那么多故事,说过那么多心里话的人,我们可以不够深情,但至少,善良一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什么你喜欢的原创号,全都变成了广告号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