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平台”消失之后
日期:2016-10-08 作者:鹅黄的柳 来源:鹅黄的柳投稿 阅读:

 “平台”消失之后

  “平台”消失之后

  我讲的这个“平台”,实际是指一种位置态势,是每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所占有的空间位置。平台一词,近年来已被人们挂在嘴边不断应用着,相信谁都通晓,不必再做赘释。

  其实无论高矮,每个人在呱呱坠地之后,就已有了自己的平台。比如生在帝王将相家里或者主席、省长家里的与生在普通工人或者僻壤山民家里的,即已是天壤之别的平台了。人云:相府的丫鬟七品官。不就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嘛,基座不同,平台的高低也就不同。

  撇开与生俱来的根基不谈,那属另外主题。且说这人生后来的“平台”,多半由自己来建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凭借努力奋斗,搏击环境,克服重重阻力,终将自己置放于理想或不很理想的平台上去,在那里扮演角色,演绎人生,临了终须谢幕,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这就是此人的人生故事了。当然,我必须强调,平台的占有,也并非仅靠个人能力便可获得,其间必有命运之神的左右,有时代洪流的推冲与摆布。所以,站在某个平台之上的人,也并不全是因了自己的力量,故而不可沾沾自喜

  “平台”的种类繁多,高矮悬殊,可谓五花八门,但均可以“平台”二字冠之。单位、职位,自然属于平台,行业、职业,明显也是平台,地域或区域之间,也会有不同的平台。说到底,平台的差异,也就是居位的优势之差。平民与官员,平台差异明显;乡长与省长,平台差异甚大;同为普通职工,在环卫部门工作与在银行、电力、铁路等部门工作者相较,其平台的宽窄高矮就显而易见。同样是有学问的教授,在北大、清华那样的高等学府任教,与在偏远省份的高等院校任教,其平台差异立见可察。生活在北、上、广的民众,与生活在老少边的民众,其平台也有优劣。一个人的居位优势,有时是由不得自己的。但我这里要讲的是:莫将平台当本事,去掉平台看能耐;平台虽高终将逝,还原之后鉴真伪。

  鄙人常思,一个站在“平台”之上的人,好比舞台上的生角演员,脚下或高或矮的穿了一双靴子。身高者,穿薄一些的靴底。身矮者,要穿厚一点的靴底。但那绝不是这个演员的净身高,欲知其实际身高,须待其脱掉那双靴子之后。朋友送来一盒茶叶,先是一只袋子,袋子里是精美的盒子,盒子里躺着两只罐子,罐子里再是锡箔纸的小袋子,小袋子里才是那仅仅二三两的茶叶,去掉繁琐的包装,才是那茶叶的净重。最后,茶叶是喝了,包装却全都扔了,有用的是茶叶,不管外包装如何精美,却丝毫无用。于是领悟,原来我们需要的,只是事物的本质。然而,多少人却不能或不愿明白这一点,难怪有人感叹:“世人认假不认真”。 Www.wenzhangba.coM

  我曾在一个省级文化部门工作,与一些同志一起下乡去,就觉察了部分同志的优越感,以为自己是从省上来的,拿起架子,指三道四,评头论足,小觑着基层的同志。我当时便想,你有什么能耐,可以居高临下;若把你置于基层,你比人家相差多少?这种普遍会有的优越感,体现在各行各业,体现在不同的级别之中。此种现象便是缺少了平台意识,误将自己的居位优势当作了自己的个人本领。当然,此类错误尚不必过分指责,需要痛恨的是那些站在官位上的人,官高一级压死人,训斥下级,颐指气使,总以为自己正确,以为自己是救世主,忘记了自己仅是临时站在某个平台上的普通人,有朝一日,一旦那个平台失去,还会如此这般么?

  近日赴陕南某山区县,遇一位从县级领导岗位刚退下来的老友,他曾与我在同一个公社里相处甚笃,后来就各行其道。我平民一生,他官至七品。现在都退休了,他深有感触地说:“在位与不在位,天壤之别呀!”我说:“你终于又一次得到了体验世态炎凉的机会”。过了会又补充说道:“你如今明白我年轻时候不愿意走为官之道的原因了吧?我不愿去登那个平台,是因不愿经受今天的落差。”他笑了,说:“你还是聪明”。我有什么聪明的呢,我只是个老实人,老实到骨子里去了,一生里只想求真。不想用平台垫起自己的身高,不想用包装掩饰自己的净重。自己的半斤八两,自己清楚着,自己也甘愿以净高和净重去换取真实的人生价值

  话又说回来了,当你没有了平台之后,有许多人也会“狗眼看人低”。有些芸芸小人,见你退了,不在位了,不仅冷落你,蔑视你。这也并不能看作你一无所能,不能证明你的真实价值。那是小人的趋炎附势、瞅红灭黑之举,不必当真。鄙人就常常与之相反,朋友在位时,我敬而远之;朋友退休后,我亲而近之。做人嘛,要向君子看,勿与小人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平台”消失之后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