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导语:快乐在哪里?很多人都在寻找着,可是很少人能真正的寻找到,来看看本文吧!你会找到方法!
前不久,在
阅读一网友的博客时,这位网友引用古希腊
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话说:
生命的本质在于
追求快乐。并说当你
拥有了
好心情,就拥有了别人体验不倒的
靓丽人生。好
心情可以使你产生向上的力量,使你
精神焕发,生气勃勃,使你化干戈为玉帛,化疾病为
健康,帮你获得知识,交结益友,缔造
和谐,
成就事业。好花要有好心赏,只有你拥有好心情,才会欣赏到别人欣赏不到的
人生好
风景。
这些对追求快乐所作的富有
诗情画意的情景描述,着实
令人羡慕,并且
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快乐究竟是怎样来的,如何才能追求到这种美妙的快乐情景呢?难道你说你追求快乐快乐就会潸然而来吗?快乐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是物质上富有
精神上的贫穷那类快乐呢?还是
精神上富有物质上的
贫穷那类清静
安逸性的快乐呢?
我以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快乐,这本没有错,问题是怎样一个追求法?快乐在怎样的追求中才能获得?什么样的快乐才是人生的
真正的快乐?我想,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要认真
思考的,因为这才是生命问题的本质。
我以为真正的快乐,来源于
智慧的获得,通俗一点说,人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才能真正
获得快乐。因为人终究是人,他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他是靠大脑的劳动进步文明起来的一种高级动物,他有丰富的精神
生活。精神生活是主宰人真正生活快乐的最终源泉,而精神生活又与
人的智慧性劳动有着
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说,人,只有靠智慧性的劳动,才会
快乐起来幸福起来。因为这种劳动是带有一种
前所未有的创造性的色彩和深厚的
文化底蕴。所以这样的快乐是
幸福的,也是
无与伦比的。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智慧不等于
聪明,聪明可以作为产生智慧的良好基础,但不能以为聪明就是智慧。智慧是一种带有长期性的
苦思冥想性的劳动而产生的一种突发性的东西,而聪明则往往带有先天性的一种敏捷而灵动的悟性。智慧可以使人的生活道路更富逻辑性和传承性,可以使人活着的
目标方向更明确更清晰,迈出的步伐
更坚定更沉稳。因而即使受到这样那样的打击,或使遇到那样
这样的挫折,他都能保持清晰的头脑和
坚定不移的
意志,哪怕是为了最终的目的暂时性地受一些
委屈或误会等,那也值得的,因为他认定这对他获得最终的结果更具有
非同一般的
意义。(
伤感爱情语录 www.wenzhangba.com)
聪明则往往不具有长远性和可预见性,其人生的脚步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和
坚定性,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偶然性的居多。智慧可以使人产生飞翔
飘逸的灵魂和安详丰富的
心灵世界,而聪明则只往往给人带来一种
暂时的喜悦,而且缺乏明确的方向和
灵魂的牵引。
写到这里,我想起教学时期班里学生所呈现的“前十名现象”。从现在的发展结果来看,前十名学生都是当年班里学习比较用功成绩比较好的那类,但在以后的
生活中,不论是他们上了怎样的
大学学到了怎样的专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往往都缺乏智慧性的和情趣性的色彩,大多属于
安分守己、
平平淡淡、顺顺当当
过日子的那类;虽说我们常说平
平淡淡才是真,但那是相对于大彻大悟并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所说的
人生境界,绝非是平平淡淡、不作为、无
境界、无智慧色彩的那类。所以,我当
老师的时候,更注重调皮捣蛋、聪明顽皮、好玩不受拘束的那类学生。因为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没有成定式,纯粹是任其
自由顺其自然,因而他们缺少负担缺少约束,只要稍稍加以引导或点化,便更能适应
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快速变革,其智慧可以不知不觉地在社会生活的潮流中得以磨砺和
升华,所以他们在创造了属于
自己的
财富的同时,也享用到了自己智慧的快乐。
但是,不管是平平淡淡顺顺利利者也好,还是在社会生活中
如鱼得水者也好,倘若没有灵魂的牵引,其平平淡淡的生活也如一杯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其所谓的顺顺利利也不过是一条直线,没有多少可值得留恋或欣赏的风景;其如鱼得水也不过仅仅是一条被人观赏的鱼而已,因为他很难拥有灵魂的翅膀使自己在飞翔起来的过程中观赏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体验到更为
美丽的人生。现代诗人卞之琳有一首极含
哲理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好诗往往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但它确实描述出了一种人生的境界。我常常就在这样的境界中告知自己,不要太
自以为是,也不要太容易
满足,“山外有山楼外楼,
天外有天人上人”经常想一想自己的渺小或不足,其快乐或幸福的
感觉就会
永远存在于不懈的追求中。谁停止了追求的脚步,谁的快乐或幸福也就停止了,即便他说是快乐或幸福,那也不值得令人羡慕或赞美。因为他已经停止了智慧性的思考,智慧性的东西已经离他远去,他的快乐和幸福的感觉不过是建立在狭小和低水平的生活层面上,所觉解的人生奥妙甚少,所知晓的宇宙万物甚窄,所体验和感知的快乐自然也就浅薄不值得赞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