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王国维的名言
日期:2019-06-13 17:43:01 作者:王国维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王国维的名言

  1、昨夜梦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搴帷问。
陌上轻雷听隐辚。梦里难从,觉后那堪讯?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 ----《蝶恋花

  2、大家之作,其言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 ----《人间词话》

  3、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 ----《少年游》

  4、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君王

  5、完全人物不可不备其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可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志)、美育(即情育)是也。

  6、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7、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跳出人生看人生,一切只是云淡风轻。

  8、春到临春花正妩。迟日阑干,蜂蝶飞无数。谁遣一春抛却去,马蹄日日章台路。
几度寻春春不遇。不见春来,那识春归处?斜日晚风杨柳渚,马头何处无飞絮。 ----《前调》

  9、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 ----《鹧鸪天》

  10、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人间词话》

  11、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人间词话》

  12、(1)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2)章质夫【水龙吟】(杨花):“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欲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人间词话》

  13、万木沉酣新雨后,百昌苏醒晓风前。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14、人生过处唯存悔,
知识增时只益疑。

  15、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能说会道,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读书的三重境界》

  16、(1)冯延巳【醉花间】:“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却老。相逢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2)韦应物【寺居独夜寄崔主簿】:“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3)《全唐诗》卷六:孟浩然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云:“浩然尝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云「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人间词话》

  17、君不见、兰亭曲水埋荒烟,当年人物不复还。

  18、客观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人间词话》

  19、两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点绛唇》

  20、蝶恋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蝶恋花》

  21、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

  22、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 ----《王国维讲国学 季风编》

  23、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浣溪沙》

  24、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人间词话》

  25、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读史》

  26、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看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人间词》

  27、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28、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人间词话》

  29、(1)姜夔【杨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往。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3)姜夔【惜红衣】见三六注。 ----《人间词话》

  30、(1)《诗·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3)王绩【野望】:“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人间词话》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王国维的名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