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理论核心就是接纳不能改变的,对于诸多令你不满的缺点和弱点,你就再也不需要掩饰和伪装了,无需文过饰非了,这个世界就是娑婆世界,作为人,为何要苛求完美,你要勇敢地解除防御、开放自我,这样你将有可能发现导致症状的症结所在,也就是你潜意识所惧怕的核心。 ----《意识疗法》
2、这个秘钥总结归纳起来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顺其自然是道家思想,契合老子“和光同尘”的理念,透过阳光,你总能窥视细细的尘埃混在里面,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这样充满诸多痛苦跟缺陷的娑婆世界,不管你采取何种方式逃避也好,对抗也罢,负向情绪依旧在的,就像跗骨之蛆如影随形,所以老子提倡“合其光同其尘”,也是意识疗法里提到的合一的方法。 ----《了凡心疗愈》
3、人格往往是比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更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中国父母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如果在叛逆期控制欲强的父母继续给孩子施加强压,一句都是为了你好,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不断禁锢孩子的思想,让孩子画地为牢,不敢越雷池,让孩子回到过去乖巧的状态,经过几次挑战失败后,孩子干脆交出了自己的控制权,让父母继续包办一切,心理年龄停止成长,但是身体还是要继续成长啊,长着长着就长成了“巨婴”。 ----《了凡心疗愈》
4、边缘型人格障碍被称之为:心理咨询师杀手,在心理治疗的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好像滴水不进;对于他们,任何方法技术都失去了效果。尤其是传说中有益无害的“共情”,甚至“共情”之后,治疗师就被来访者纠缠而无法自拔,跟人相处时,他们往往上一秒钟还对别人佩服有加,下一秒钟就恶语相向势成水火。 ----《了凡心疗愈》
5、所以意识疗法提倡“为所当为,顺其自然”,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你能改变的,如果反复洗手,那就洗吧,如果反复关门,那就关吧,带着症状去生活,不能为了控制自己的强迫行为而去克制自己的动作,这样做会恰得其反,好比是缘木求鱼了,你要明白的是导致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是你泛化的逻辑思维链条,你能改变的也是你的逻辑思维链条。 ----《意识疗法》
6、看到网上有这么个段子: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他们是一群为了生存再也没有梦想的人,也是一群再也不敢任性的人,年纪越大,拥有的东西似乎也越多。但正是这些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来之不易的东西,正如一个又一个枷锁束缚着我们,让我们在现实面前不得不妥协! ----《了凡心疗愈》
7、寂寞和孤单不一样。孤单只是你的旁边没有人,而寂寞却是你的整个世界都没有人,孤单的人只要跳进五光十色的酒吧人潮汹涌的街头,立刻就不再孤单,而寂寞的人即便置身于人潮汹涌的街头,他们依旧会感觉到不被理解不被接纳的刻骨寒意,孤单是一池水里只有一条鱼,寂寞是水池里面什么也没有 ----《了凡心疗愈》
8、意识疗法提到:情绪欲望都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当欲望跟思维结合就成了枷锁,当情绪跟思维结合就成囚笼,会极大的扭曲事情的本来面目,让你只是相信头脑营造的无意识的梦幻,你会沉醉不已。 ----《了凡心疗愈》
9、如果有一个极大的负面情绪升起的时候,不要试图控制或者压抑这个情绪,而是进入到这个情绪中,首先带有意识的去感受这个情绪在身体的那个位置,然后看着这个位置的情绪,去说:“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不断的说这四句话,你会有一个感受,就是刚才那一团僵硬的情绪开始融化,流通,这就是《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中的觉知,觉知情绪下的真实跟它所要传递的信号。 ----《了凡心疗愈》
10、抑郁症不仅是一种生理疾病更是心理疾病,心病还需心药解,《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提到,情绪是思维的副产品,而抑郁症焦虑症在成为心境障碍之前不过是情绪的描述,情绪的好坏取决于你的思维模式,也就是认知! ----《了凡心疗愈》
11、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意识到自己的无意识的思维,甚至意识到自己的欲望,看着他们是如何相互纠缠喧嚣并形成情绪的黑洞,让我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可以治疗抑郁症的唯一途径就是“意识的回归” ----《意识疗法》
12、当一个人万念俱灰准备自尽的时候,突然前尘往事涌入心中,像是顿悟,本我在刹那间开始苏醒,尼采说:在极端痛苦中,一个灵魂为了承受这份痛苦,将会发出崭新的生命光辉。就是这股潜力在新生命里的发挥,使人们远离在极端痛苦时燃起的自杀念头,让他得以继续活下去。他的心境将别于健康的人,他鄙视世人所认同的价值观,从而发挥昔日所未曾有过的最高贵的爱与情操,这种心境是曾体验过地狱烈火般痛苦的人所独有的。经历过这个阶段的人往往能看破生死大彻大悟,但是这种几率是在是太小了,少到忽略不计,很多人就那样自我了结了,留给家人无尽的伤痛跟遗憾! ----《意识疗法》
13、男人的出息并不是取得多大的成功,不是优于他人,而是优于自己,只有自己更加优秀,更加独立健康的人格,这样才有资格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并非是多高的地位,多少的财富,而是内在的品质修养外跟外在举止谈吐的和谐统一,这样就会面对挫折不屈不挠,面对生活不亢不卑,面对欲望变得更加自律。 ----《了凡心疗愈》
14、不要将心理疗愈等同于鸡汤等同于知心姐姐,是需要自己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过程,自助者天助之,如若不然,还是继续将自己的问题全部打包交给药物,把问题全部推给外界,然后午夜梦回的时候依旧发出哀叹:为什么我还是这么痛苦!痛苦之所以成为痛苦,在于你对待痛苦的方式,就像你对待成为心境障碍之前的抑郁情绪,我们下意识的想到就是逃避就是压制,将自己对于痛苦的体验感降到最低,这似乎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他们远没有那么容易打发, 他们已经进入到了你潜意识深处,积蓄更大的力量伺机报复你。 ----《了凡心疗愈》
15、意识疗法是自我心理疗愈的体系,提倡并不要等到被确诊为抑郁症后采取重视,其实你平时对待情绪的方式也决定你跟这个世界的相处之道,被触发的情绪会从你的潜意识升起跟你的思维结合,形成你的思维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塑造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待人生的态度,以及你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跟人生观,从处在抑郁控制下的人们的视角去看世界,一切都是灰蒙蒙的了无生趣的,就像是杜甫感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连花鸟这么美好的事物在他们看来都是惊心肉跳的!关键字与思维模式! ----《了凡心疗愈》
16、严重的焦虑症患者会同时伴有恐惧情绪,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恐反应,常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植物神经是由于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神经主要起到传导大脑指令的作用,而植物神经不受大脑控制,表现出的自主神经症如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有些患者为上述躯体不适感而焦虑不安。 ----《了凡心疗愈》
17、陈了凡在意识疗法中提到:无论人类进化到何种程度都会存在焦虑,我们都很焦虑,我们必须承认这种焦虑,意识到这种焦虑,焦虑是未来不安在当下的投射,你越是在头脑层面相信这种不安,你就越发焦虑,无论人类进化到何种程度,只要思维欲望还在,就不可避免的焦虑,继而以焦虑情绪表现出来,焦虑是一种思维的强化! ----《意识疗法》
18、父母大多是咨询如何减轻孩子的生理症状,见到孩子焦虑了强迫了甚至抑郁了,很多家长心急如焚,第一句话往往就是:有什么方法能让我的孩子好起来?我说好起来很容易啊,目前抗抑郁以及治疗神经症的药物成百上千种,稳定躯体症状对于任何一家三甲医院的心理科精神科或者神经内科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了凡心疗愈》
19、痛苦是情绪在潜意识层面的固化,痛苦源自情绪,情绪源自思维,痛苦本身不是问题,我们在受到伤害那一刹是没有痛苦的!在思维参与下导致的情绪才让你的痛苦变得绵绵无期,在成为心境障碍之前这都不过是情绪的描述!每个正常人去对照很权威的DSM5临床的诊断标准都会发现自己患上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情绪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打交道的,如何跟你的负向情绪相处其实也是跟这个世界相处之道,也是进入这个当下世界的秘钥,搬开石头的方法蕴含其间。 ----《了凡心疗愈》
20、强迫症的形成过程,小时候的不安恐惧,在头脑的作用下不断被放大,父母也没有帮我们排解也没认可我们,最终自己也无法认可自己了。这样自己可能会认为,因为自己的错误会一直引起别人看不起,自身就形成了这种错误的认知,埋下了强迫的祸根。有些事并非别人刻意而为之,其实别人只是一笑而过,不会一直关注。但可能会形成盘亘在你心里的限制性信念,如果自己很小时候懂一些做人道理和做事标准原则,懂得自己认可自己,不一定靠父母对自己的认可,那就不会有强迫了,但是小时候也不可能懂这些,所以强迫就这么来了。 ----《意识疗法》
21、意识疗法的觉知能帮助我们超越一切二元的对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的限制性信念,这些限制性信念是在我们头脑当中根深蒂固的,最终会形成你的世界观跟价值观,限制性信念一般是以对错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头脑当中,我们会保留自己认为对的那部分的限制性信念,所以我们一直在企图过着我们认为正确的生活方式,如果有人的生活方式有悖于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那么就是错的,我们就会在心里升起评判心,让我们变得狭隘,比如在某个时期,我们认为男人留长发穿破洞牛仔裤就是不正经的,是错误的。 ----《意识疗法》
22、意识疗法提到感受你的感受,就是从头脑拉回意识的方法,但是感受一般在此刻升起与当下发生的事情密切相关,一旦这一刻过了,感受就消失了,它不会逗留,如果你在游乐场坐过山车,它俯冲下降你所感受到的刺激是即刻的,它只是属于那一刻本身,当你欣赏海上日落,心中升起的喜悦之情,只属于那一刻本身,当你凝视你挚爱之人的双眸时,你满怀爱意只属于那一刻本身,但是思维参与进来,你试图留住那一刻,这跟压抑你的情绪是一样的,它会让你惆怅跟痛苦,所以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了凡心疗愈》
23、意识疗法提到藉着情绪觉知潜意识下的真实,就是疗愈的觉知阶段,觉知会超越你二元对立的情绪,它将会减少你的快乐,它也将会减少你的不快乐。有一个片刻会来临,到时候,快乐和痛苦会变成一样,当它们变成一样,你就超越了二元的情绪,那么你就会接纳你的负向情绪,你不会沉浸其中,你也不会压制他们,压制是你对待情绪的惯常做法。 ----《意识疗法》
24、抑郁症是意识向过去的投射,而焦虑症是意识向未来的投射,身体被留在当下无人照看,意识疗法认为抑郁症焦虑症的形成都是情绪欲望与思维相互作用的思维模式使然,从心理动力学来看,所有的心境障碍都是潜意识里情绪的积压都是未曾满足的欲望,这些情绪欲望跟思维的相互作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我们的限制性信念,形成我们固有的头脑思维模式! ----《意识疗法》
25、后悔自卑内疚焦虑自责憎恨怨怒愤懑妒忌等这些情绪有他们要传达的信息,当下的情绪会处触发你潜意识的情绪库,提示你的过去存在着问题,你的潜意识存在着问题,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去控制当下情绪并将它继续压制进入潜意识,那么潜意识层面对你头脑思维造成的影响会更大,让你深信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并展开受害者的思维模式。 ----《意识疗法》
26、自助者天助之!当你在向外界寻求的过程中,无形中交出了自己的力量,所以你一直在期望失望再期望再失望的怪圈里循环往复,这也是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反而不佳的原因所在,他们把一切责任归咎于外界,归咎于心理医生归咎于药物疗效,路越走越窄,最后又不得不终身依赖药物! ----《了凡心疗愈》
27、去感知这个世界,不用去思考分析评判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管你是喜欢或者不喜欢,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所以哪怕再小的小孩,让他知道合一的方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它是进入这个真实世界的秘钥,我们与这个真实世界之间隔着一层外壳,只有打破它,我才能出来,我才能自由的生活,我才能自由的去爱,这种枷锁和限制是自己给的心理障碍,别人无能为力。这些浅显的道理大家都懂,还能举一反三,但是实践的少,资讯泛滥的年代,每天都可以刷出成堆的心灵鸡汤人生感悟,却不知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意识疗法》
28、哲学里有一个很重大的命题,那就是追寻生命的意义,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当死亡来临似乎这一切都是一个巨大的浪费,那些看似的匆忙,其实是惧怕孤独,那些停不下来的脚步,其实是怕面对自己,只有当死亡来临,你才会体会众生平等的真谛,人们临终前的那声叹息,我想是未曾被疗愈的灵魂,带着他们的遗憾忏悔等情绪以及未被满足的欲望,准备投生到下一个轮回。 ----《了凡心疗愈》
29、在没有形成焦虑症之前它只不过是一种情绪,情绪是二元对立的周期会起起伏伏会自行走出来,每个人都会存在焦虑情绪,比如担心火车晚点约会迟到考试不及格,这些都是能够具体到某一件事上,而焦虑症是思维过度参与泛化的结果,是未来不安在当下的投射,像是条件反射你没有办法确信未来是安全的,了凡心疗愈意识疗法提倡臣服是前提,逃避不是办法,唯有臣服,我的确很担心未来,我的确很忧虑,很紧张,但是又能坏到哪里去呢?在担忧的同时将最坏的场景在脑海里演练一遍,也不过如此嘛!不信你回想那些曾经让你无比焦虑的事情,哪些对你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了呢?你的身体也许会恢复一点柔和,不那么僵直了,你可以让你的意识再多一点,那么这种无意识的投射就会少一点,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了凡心疗愈》
30、强迫症跟自律或者完美主义倾向有很大区别的,所以我们分不清什么叫强迫症状和强迫症。 前一种有时只是严格自律的后果,后一种则是真正的病态,甚至无可救药。在细节上要求自己叫做追求完美,要求自己摆脱头脑思维叫强迫症。对此现代精神病学说的定义都非常模糊,比如说每天一到七点就准时起床,那么这是强迫症吗?这是自律的结果,比如我本来五分钟跑一千米,我强迫自己四分钟跑一千米,那么这是强迫症吗?显然这是完美主义倾向,完美主义者未必是强迫症,但是强迫症很大程度上会有病态的完美主义倾向。 ----《了凡心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