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看海其实是危险的事情,无依无助的,一下子便被挥发了,像一股气体。看海的人都感到彻心的寂寞,除了寂寞,还是寂寞。 ----《波特哈根海岸》
2、耐心是百折不挠的东西,无论于得于失,都是最有用的。
得失都是心上留痕。 ----《长恨歌》
3、那暗是像深渊一样,仍一座山下去,也悄无声息地沉了底。 ----《长恨歌》
4、这时刻,他们就像深秋天气里的两片落叶,被风卷着,偶尔碰着一下,又各分东西。 ----《长恨歌》
5、"谁有那种极大的幸运,能和一个友人友爱相处。" ----《波特哈根海岸》
6、那沟壑般的弄底,有的是水泥铺的,有的是石卵拼的。水泥铺的到底有些隔心隔肺,石卵路则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感觉。两种弄底的脚步声也是两种,前种是清脆响亮的,后种是,吃进去,闷在肚里的,前种说的是客套,后种是肺腑之言。两者都不是官面文章,都是每日里免不了的家常话 ----《长恨歌》
7、人和人生的蝉蜕,里面空无一物,却是透明的,象形的,残余了生物的体温,疼痛的记忆。
8、这东方巴黎遍布远东的神奇传说,剥开壳看,其实就是流言的芯子。就好像珍珠的芯子,其实是粗糙的沙粒,流言就是这颗沙粒一样的东西。 ----《长恨歌》
9、所谓光明和阴暗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是非常具体的。只要让他看到、摸到、掌握到一点点的温暖,那温暖便会搭起一座桥,带他走出被他自己封锁起来的躯壳,走向大千世界。想想自己毕竟还有一点东西可以依傍,也就不必恨恨地严严地预防着一切,而使自己与他人都隔膜起来。 ----《今夜星光灿烂》
10、她的心掉在了时间的深渊里,无底地坠落,没有可以攀附的地方。 ----《长恨歌》
11、天主教注重形象的展览,强调感官的直接印象、气氛的渲染,所以天主教堂四壁便绘有宗教故事以及劝诫世人的图画和浮雕。这些图画、浮雕强调到了极端,便成了独立的艺术,教堂则成了艺术家的用武之地。 ----《波特哈根海岸》
12、摩托过去,留下单纯的时间,声音消失了,寂静也消失了,载体都退去,赤裸的时间保持流淌的状态,流淌,流淌,一去不回。
13、以“新工房”来称呼水泥预制件制造的单元房,是上海独有的。大约来源于早期专为工人建造的简陋住房。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为身居滚地龙的工人盖起了大片的工房,是显著的政绩之一,著名的有蕃瓜弄、曹阳新村,少先队员经常在工地上度过队日。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14、我远远不懂每个人都当有一件终身信守的东西,这东西凌驾于肉体与精神之上,使我们的行为不至于盲目, 再因盲目而苦闷。这东西于各人有各自不同的形式,内涵却是一样的。 ----《杏茶》
15、他深知聪敏和坚定全来自孤立无援的处境,是自我的保护和争取,其实是更绝望的。 ----《长恨歌》
16、我们要的东西似乎有了,却不是原来以为的东西;我们都不知道要什么了,只知道不要什么;我们越知道不要什么,就越不知道要什么。 ----《窗外与窗里》
17、那平安里其实是有点内秀的,只是看不出来。在那开始朽烂的砖木格子里,也会盛着一些谈不上如锦如绣,却还是月影花影的回忆和向往。“小心火烛”的摇铃声声,是平安里的一点小心呵护,有些温爱的。 ----《长恨歌》
18、虚无就虚无,过眼就过眼,人生本就是攒在手里的水似的,总是流逝,没什么千秋万载的一说。想开了,什么不能呢?王琦瑶的希望扑空了,反倒有一阵轻松,万事皆休之中,康明逊的那点爱,则成了一个劫后余生。 ----《长恨歌》
19、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
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
事实上 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 这是生活的本质
20、郁晓秋终于感觉到时代的荒凉了,可这荒凉,其实又不全是从时代生出来的, 还有一些,来自于成长, 成长的某种阶段. ----《桃之夭夭》
21、好短篇对于很多人都带有偶然性,而对刘庆邦却不是统摄全局的眼光,他只关心局部。但这不是说他胸襟狭小,或许正是相反,因为它是对全局有所了解,便有了敬畏之心,自知不得超越有限,见目光放平了。而未有特别温柔丰富的心灵,才能赋予局部以完整而活泼的情感过程。在他的短篇小说里,我们感到一个个情感世界,起承转合,各得其所。 ----《故事与讲故事》
22、缺缺相乘,最后是一座废墟。 ----《长恨歌》
23、流言总是鄙陋的。它有着粗俗的内心,它难免是自甘下贱的。它是阴沟里的水,被人使用过,污染过的。它是理不直气不壮,只能背地里嘁嘁喳喳的那种。它是没有责任感,不承担后果的,所以它便有些随心所欲,如水漫流。它均是经不起推敲的,也没人有心去推敲的。它有些像言语的垃圾,不过,垃圾里有时也可淘出真货色的。? ----《长恨歌》
24、独自旅行的经历往往不是想象的那样美好,什么遇见自己,看见不同,都是矫揉造作,孤独和迷茫才是一路相伴的,它们忠实的静默横亘于心,无处分享。然而也就是这样那样的心理活动,和见闻经历,造就了更完整的旅程。 ----《波特哈根海岸》
25、他有着浪漫的气质,一种对现实毫无功用只作用于精神审美的气质。 ----《一家之主》
26、女人间的友谊其实是用芥蒂结成的,越是有芥蒂,友情越是深。 ----《长恨歌》
27、书面语和口语有着各自的文学危险,在它们身边潜伏着各自的陷阱,稍不留神就会失足坠入。前者是拘谨,不免会失于刻板,染上漠然的表情。叙述过于疏远对象,便缺乏了痛痒相关的同情;后者则极易流于俚熟,与对象走的太近,失去了批评的距离。反之,如若两者融合得好,取长补短,笑过去是神奇的。在诗里,我觉得冯梦龙整理的《挂枝儿》、《山歌》就是极好的范例。俗情俗字嵌在了文雅的格律里,产生的韵致岂是一个“俏”字了得!在小说,当推《红楼梦》为上上品,书面语和口语之间自如的进出和过渡,浑然天成。烟火人气熏然,一片世间景象,却又有仙道氤氲。是从天上看人间,歌哭逼真,几有贴肤之感,但不是身在此山不见真相。 ----《故事与讲故事》
28、他(刘庆邦)的短篇不企图告诉什么道理,用它来说明“语言不是短篇”是再好不过了。他的短篇开头的部分甚至有些散淡,你会担心它收不拢尾,可是到了末了,你却惊异它的完整。他们从来不是有头无尾,也不是故弄玄虚,它们老实本分,不耍滑头,恪尽职守。这里其实是需有自信和能力的。如今,半拉拉的故事特别多,有故意不收场的,但至少有一半是收不了场的。刘庆邦从来不做这样的事,是规矩,也是有办法。 ----《故事与讲故事》
29、这城市有一种时刻,特别叫人不安,就是早春里突然暴热的几天。人们还没从冬天里脱身,已经嗅到了盛夏的气味,真是措手不及。身上背着棉的,热是热,又不是正式的热,就没有了归宿。这几日都是凑合着过的,带着些观望的意思,看这天气怎么走下去。由于一时没有结果,心里就很躁。这几日里,树叶突然就绿了,可你并没感到多少欢欣,而是有些跟不上变化的沮丧和疲惫。那些年轻的,乐天的,极早换上的夏装,也加强着他们的灰心。这种孤立的天气,打乱了循序渐进的节奏,也打断了承上启下的季候概念,他们甚至是会感到虚无的。好在,天又即刻变凉了,甚至比暴热以前更凉,带着些严冬的味道。这样,他们才安心下来,回到了过去的状态。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
30、这些后院使你明白,无论世界多么大,多么面目各异,可内心只有一个。这是旅行中最见真情的一刻。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