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多少人真正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这件事正不正确?有没有深入思考过: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有效?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不值得去做时,往往会持灰心丧气、敷衍了事的态度,逢人便万般抱怨。这不仅使得他成功的几率变小,而且就算成功,他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对此,“不值得定律”做出了最直观的表述: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天赋,从事与自己特长相关的工作,就能很轻易地取得成功,否则,可能会埋没自己。当发觉某种工作不适合自己时,不如立即改行去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很懂得运用各种东西的长处,所以就没有任何可以放弃的东西,这是真正的觉者。国学老师许少锋助你全方位解剖自己,扬长避短,让你的生活好运连连蒸蒸日上。
●知识不仅知道自己,而且也知道它自身的否定,或自身的界限。知道自己的界限,就意味着知道牺牲自己。这种牺牲就是这样一种外在化过程,精神在这种过程中,以自由的偶然的事件的形式,表现它成为精神的变化过程,把它的纯粹的自我直观为在它外面的时间,把它的存在同样地直观为空间。精神的这个最后过程,自然界,是它的活生生的直接的变化过程;自然界,外在化的精神,就其〔在时空中的〕实际存在来看,无非是永恒地放弃或外在化它的持续存在的过程和重建主体的运动。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了解抑郁症最直观的办法
就是得一次抑郁症
你会知道
你曾经对抑郁症说过的那些话
要开心点 这个世界这么美好 那么多人爱你呢
在他们眼里有多可笑
●纯粹知性概念永远不能有先验的应用,而是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有经验性的应用,纯粹知性的原理只有在与一种可能经验的关系中才能与感官的对象相关,但绝不能与一般而言的物(不考虑我们能够直观它们的方式)相关。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以前不明确喜欢和爱的差别,总是在询问。当岁月更迭,才逐渐清晰。“喜欢”是种怦然心动的喜乐,是本能好恶的直观选择性的肯定和欣赏,容易动摇;而“爱”是种不容易被撼动的彼此怜惜心疼,和长久深邃的眷恋。爱建立在喜欢之上,喜欢、欣赏容易,爱却需时间的沉淀。然而,若是气息相通的两个人,就像是榫卯之遇,一拍即合。
●顺便说一下,在美国,作为一个新来的中国人,如果你要生活有点余地,夫妻计划要定在三十岁前达到家庭年收入二十万美元,不然你的直观感受仍会觉得美国生活与中国相差无几,因进入美国中高产后,你才会拥有超过平均数的美国生活技能,这时你才能享受美国生活质量,你会有两处住房及未来两年的生活计划。 ----石康
●阅读是最经济的奇妙的旅游,旅游是最直观的丰富的阅读。
●你一直观望,所以只能学会鼓掌。
这个世界最多的就是观众,缺的永远是英雄。
●直觉:直观感觉;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观点。不能凭直觉判断一个人。
●一切显象都在时间中,无论是同时存在还是相继,都只有在作为基底(作为内直观的持久形式)的时间中才能被表象。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一种书珐观赏的心珐,叫做‘清风不识字’。要把心态调整得冰清水洁,不染一点成见,就连所写的字都要当成不通通不认识为止,再以胡乱翻书的方式,很随意地去抽取自己的习作,自己再看,来捕捉最直观的感觉。 ----谁解沉舟《水不暖月》
●无论是游戏和干活都行。如果不让他们这样,他们就会陷入可怕的无聊。青年人也复如是。随年龄增长,无聊日趋减少。我们一生“最好时光”即是在老态龙钟之日到来之时,因为,老人虽然情感的折磨平息了,但人生之重负却远较青年为甚。
青年人长于直观式的感受,老年人擅长思索追忆。因此,青春是诗歌丰收的季节,而老年则更适宜收获哲学。同样,在实际领域,我们青年人是由直观感受到的和体察到的东西所决定;而在老年,是由思维中的东西所决定。
人生的前40年适于著书立说,而后30年宜写些评论。
奇怪的是,只有到生命的尾声,我们才真正听到和领悟到我们自身和目标,尤其是同世界的关系。 ----《叔本华:论人生的不同阶段选段》
●当我老了,只能呆滞地靠着躺椅,什么都可以不想,静静的一如此刻。
当我老了,回忆着年华的蹉跎,或许会梦见一个人,或许不会。
当我老了,不能再任性地放肆青春,却发现没有多少值得回忆的经历,太多遗憾蔓延了整个夏季,之后,等待冬至的凋零。
无言的错过,这是否就是有缘无份?充满了遗憾的人生,我却没有太多的激情去燃着生命,一直一直观看着夏花的绚丽,不曾接近。
●谢伊接着又做成了一件别人以为不大可能的事:他恳请《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看看他自己送上门去的手稿——洋洋洒洒地写了有两万字——结果编辑们不只是决定刊登,而且留出了1925年2月的一期杂志专门刊登这篇文章。“你的叙述让普通读者对非洲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一位编辑在给谢伊的信中写道,“这是同样篇幅的其他文章未能做到的。”今天看来,这篇文章依然生动鲜活,透过无拘无束的率真词句,读者在了解非洲的同时也了解了谢伊。他是一个热情洋溢、有时脾气有点急躁的人,喜欢拿自己开开玩笑;他处世精明,但遇到从没尝试过的新鲜事,也会表现出孩子一样的好奇。 ----马克·詹金斯《有待探险的世界》
●表达思想,文字高效,绘画直观。
●当两个人间的情感可以随时如作戏般调侃,俺的直观感觉:虚的。
●关于权力的运用,人们往往将其通俗化庸俗化甚至神秘化。通俗化的体现,将权力说成是斗争,曾经一度风行的阶级斗争理论,便是登峰造极的产物。庸俗化的体现,将权力说成是权术,诸如所谓的官场厚黑学之类,便是这种观念的直观表达。神秘化就极其不神秘了,这种表达的直接方式,是所谓的清官和贪官理论。简单地将官员分成清官或者贪官,实际上掩盖了官场本质。 ----黄晓阳《二号首长》
●站在窗前晒阳光,好温暖好柔和,只有大自然的存在是真正真实的,它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最真实的。
●你是我的神。 是我这辈子不想忘记的人。 你是我的神。 是我这辈子一直爱着的人。 你是我的神。 是我这辈子不知所措的人。 你是我的神。 是我这辈子一直观望的人。 你是我的神。 是我这辈子不愿失去的人。 你是我的神。 是我这辈子一直幻想的人。 你是我的神。 是我这辈子不敢放手的人。 你是我的神。 是我这辈子无法拥有的爱人。
●孤独更容易清晰地显示出生命本身的直观效果。人们大都不喜欢这种感受,从而选择逃离。 ----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2,作家出版社》
●18.人不是工厂制作出来的机器或者玩具,所以特别的复杂。长相、心的颜色和香味,稍微触碰就会疼的弱点和致命点,都各不相同。需要一直观察分析,才能记住那个人的轮廓,所以那个女人不相信命运的爱情,不曾相信。
19.我喜欢过你,过去时;我喜欢着你,现在时;我会喜欢你的,将来时。我本来觉得那些东西很复杂,但我不会再在乎那些了。人心本来就不准确啊!我可记得很清楚的,你说过你喜欢我的,是吧?
●人为的教育就是在我们还没有对这一直观世界获得某种泛泛的、普遍的认识之前,就通过阅读、授课等手段,强行把概念塞进我们的脑袋。经验随后会为这些概念提供直观认识 ----叔本华《叔本华思想随笔》
●一种在直观中被给予的杂多的统觉,它的这种完全的同一性包含着一种表象的综合,并且只有通过这种综合的意识才是可能的。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以妻子的成就和品行,判断丈夫的人格和魅力,是一件最直观的事。
●其实孩子往往比我们要懂得如何去爱,不加任何修饰,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
●表达能力不只是你的“口才”,在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中,非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同样重要,有时作用甚至更明显。这里所讲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指人的仪表、举止、语气、声调和表情等。通过这些方面,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形象地判断你的为人,做事的能力,看出你的自信和感情,从而获得很重要的“第一印象”。 .
●三个人都笑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一幕,兄弟友爱,情意无限,有谁能料到将来竟会变成那样的悲剧呢……
一直观察着李越的我,没有漏掉他眼中一闪即逝的一丝悲哀。 ----《寻找前世之旅》
●我不认字跟我懂不懂意理有必然的联系吗?我用手指向月亮,人们却往往拘泥于手指,而不去直观的观察月亮。这大抵便是文字的弊端吧。
●伟大的作品是一种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在我们心中产生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恰当感。 ----妙莉叶·芭贝里《刺猬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