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2018伊塔洛·卡尔维诺名言
日期:2022-03-24 03:32:04 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 来源:文章吧 阅读:

2018伊塔洛·卡尔维诺名言

  1、事实上我的任务是经过这里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可我在这里逗留一分钟都会下去痕迹:我若不讲话会留下痕迹;我若讲话,我的每一句话都会留下来,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引用。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2、至少对那些被视为“博学”的人是如此;它不适用于年轻人,因为他们处于这样一种年龄: 他们接触世界和接触成为世界的一部分的经典作品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初接触。
代表反复的“重”,放在动词“读”之前,对某些耻于承认未读过某部名著的人来说,可能代表着一种小小的虚伪。为了让他们放心,只要指出这点就够了,也即无论一个人在性格形成期阅读多么广泛,总还会有众多的重要作品未读。 ----《为什么读经典》

  3、曾经有一个国家,在那里所有的人都是小偷。
夜晚每一个人都出去,随身携带着撬锁工具以及有遮光装置的提灯,去撬开某个邻居的家门。他们在天亮时分带着东西回家,发现自己家被盗了。
就这样,大家都生活和睦,谁也不被伤害,因为一个人偷窃别人,这个人再去偷另外一个人,如此下去,直到后来最后一个人又去偷第一个人。在那个国家,生意只在买卖双方相互欺骗的情况下进行。政府是一个损害臣民的犯罪集团,而臣民呢,从他们的角度讲,他们也只在意欺骗政府。生活就这样没有障碍地继续着,既没有富翁,也没有穷人。 ----《在你说“喂”之前》

  4、如何评价他没有讲出自己的想法,这倒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在普遍沉默的时代,随波逐流、缄口不语,当然是有罪的;但现在是大家讲话过多的时代,讲话正确并不重要(因为你的话反正会消失在众人话语的海洋之中),重要的是讲话时要讲清前因后果,使你讲的事情身价百倍。既然一席话的连贯性和因果关系决定着其中每句话的价值,那么人们当今能够做出的惟一选择就是要么口若悬河讲个不停,要么缄默不语绝不开口。如果选择口若悬河,帕洛马尔先生一定会发现自己的思想并非按直线展开,而是曲折反复或呈波浪式展开,时而自我否定,时而自我修正,根本谈不上正确性;如果选择缄默不语,应该说掌握沉默的艺术比掌握讲话的艺术要困难得多。 ----《帕洛马尔》

  5、人们无法判断谁得到了最大的幸福,因为每人以他自己的方式和秉性来定义幸福。
从生命拥有者的观点来看,生命不能以质或量来评估,也不能与其他生命做比较。它的价值就在它本身,以至于期待或恐惧来生都是妄想。
随着死亡而来的是不存在,这种不存在与出生前的不存在是等同且对称的。 ----《为什么读经典》

  6、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不意投来的目光。 ----《看不见的城市》

  7、帕梅拉,这就是做半个人的好处:理解世界上每个人由于自我不完整而感到的痛苦,理解每一事物由于自身不完全而形成的缺陷。我过去是完整的,那时我还不明白这些道理,我走在遍地的痛苦和伤痕之中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个完整的人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帕梅拉,不仅我一个人是被撕裂的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我现在怀有我从前完整时不曾体验过的仁爱之心:对世界上的一切残缺不全和不足都抱以同情。帕梅拉,如果你同我在一起,你将会忍受众人的缺点,并且学会在疗救众人的伤病的同时医治自己。 ----《卡尔维诺文集》

  9、你跑了那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摆脱怀旧的重负! ----《看不见的城市》

  10、但品德高尚在什么地方?在它们准确地服从于它们自己的本性。那么,先认识你自己吧。接受你现在的样子。连同你的缺陷。与你自己的尺寸成比例。 ----《为什么读经典》

  12、我早就确信完美只能是部分的与偶然,因此无需苦苦追求,当事物解体时事物的真实实质自己会显露出来。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15、“人的肉体与灵魂是看不到上帝的,但是镜子却能观察到上帝。”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16、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基于这个理由,一个人的成年生活应有一段时间用于重新发现我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最重要作品。即使这些书依然如故(其实它们也随着历史角度的转换而改变),我们肯定已经改变了,因此后来这次接触也就是全新的。
所以,我们用动词“读”或动词“重读”也就不真的那么重要。 ----《为什么读经典》

  17、“对那个女人来说,”阿尔卡迪安·波尔菲里奇继续说,他发现你对他的话听得十分认真,“阅读就是抛弃自己的一切意图与偏见,随时准备接收突如其来且不知来自何方的声音。这个声音不是来自书本,不是来自作者,不是来自约定俗成的文字,而是来自没有说出来的那部分,来自客观世界中尚未表达出来而且尚无合适的词语表达的那部分。至于他的观点,他则希望证明文字背后是空虚,世界仅仅存在于伪造、假冒、误解与谎言之中。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18、这种青少年的阅读,可能(也许同时)具有形成性格的实际作用,原因是它赋予我们未来的经验一种形式或形状,为这些经验提供模式,提供处理这些经验的手段,比较的措辞,把这些经验加以归类的方法,价值的衡量标准,美的范式:这一切都继续在我们身上起作用,哪怕我们已差不多忘记或完全忘记我们年轻时所读的那本书。 ----《为什么读经典》

  19、因为实际情况是,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又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 ----《为什么读经典》

  20、一本书(我相信)是某种有开始有结尾的东西(即使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小说),是一个空间,读者必须进入它,在它里面走动,也许还会在它里面迷路,但在某一个时刻,找到一个出口,或许是多个出口,找到一种打开一条走出来的道路的可能性。 ----《看不见的城市》

  21、开始时,姑娘们都是一样的,是陌生人,你通过一种既定的方式来和她们交流。你必须和这个姑娘度过一点儿时间并做许多事情,才能明白来龙去脉;于是便开始了大发现的环节,爱情真正的,也许还是唯一振奋人心的环节。然后又过去了一些时间,和这个姑娘又做了许多事情,你这才发现,其他的姑娘也是如此这般,我也是如此这般,我们大家都是如此这般,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好像被几千面镜子重复似的。再见,姑娘。 ----《在你说“喂”之前》

  22、一页书的价值只在于它被翻到的时候,而后来的生活定会翻遍和翻乱这本书上的每一页。 ----《卡尔维诺文集》

  23、作为一名作家,我从一开始就力求探索那捕捉时间相距遥远的点并将其连接起来的心智线路的闪光。我喜爱探险故事和童话,尽量在其中寻找某种内在能量的对等物,心智的某种运动。我一直是在寻求形象和从形象中自然地产生出来的运动,同时我也意识到,只有在想象流转化为文字之后,我们才能够谈论某种文学效果。对于写诗的诗人是这样,对于散文作家也是这样:成功取决于用词、炼字,表达的妥当当然常常来自灵感的急速闪烁,但是规律却是耐心地寻找恰如其分的词语,寻找每个字都不可更替的句子,寻找字音与概念的最为有效的配合。我确信,写散文是不应该和写信[整理者:疑当为“写诗”]有任何区别的。两者的要点都是寻找独特的词句,简洁、凝炼而且便于记忆的词句。 ----《美国讲稿》

  24、帕梅拉,这就是做半个人的好处:理解世界上每个人由于自我不完整而感到的痛苦,理解每一事物由于自身不完全而形成的缺陷。我过去是完整的,那时我还不明白这些道理,我走在遍地的痛苦和伤痕之中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个完整的人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帕梅拉,不进我一个人是被撕裂的和残缺不全的,你也是,大家都是。我现在怀有我以前完整时所不曾体验过的仁爱之心:对世界上的一切残缺不全和不足都报以同情。 ----《分成两半的子爵》

  25、叙事是对事件的连续性的一种加工,是采用延长或压缩的办法来对事件的行程施加影响。 ----《美国讲稿》

  26、你的脚步追随的不是双眼所见的事物,而是内心的、已被掩埋的、被抹掉了的事物。 像菲利德这样的城市很多,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不意投来的目光。 ----《看不见的城市》

  27、如果她遇上她认为堪称勇士的人,她就会对其追求给予相应的回报,那时具有强烈爱欲的女性的本性就在她身上苏醒了;也就是说她把一套冷峻的想法取消得一干二净,突然变成一个温柔而热烈的情人。可是,如果那男人顺势纠缠不休,过分放肆,举止失控的话,她就立刻变脸,重新寻找更坚强的男性。然而她能再找到谁呢?不论基督徒军还是敌军中的勇士里已经没有任何人能打动她的心,她领教过他们每一位的软弱和无聊。 ----《卡尔维诺文集》

  28、当大陆板块在人类的第一对夫妻脚下裂开第一道大裂缝时,当海洋大张深沟要将他们隔开的时候,他们发出呼喊,这时候他们一个在岸的一边,另一个在岸的另一边,他们被湍急的水流隔得很远,竭力用呼喊来伸展成一座声桥,好让他们还能待在一起,而这声桥变得越来越微弱,最后被隆隆波涛毫无希望地淹没。 ----《在你说“喂”之前》

  29、“在梦中的城市里,他正值青春,而到达依西多拉城时,他已年老,广场上有一堵墙,老人们倚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年轻人,他和这些老人并坐在一起。当初的欲望已是记忆。” ----《看不见的城市》

  30、也许是因为他周围的世界就是这样不协调,他常常希望在这不协调的世界上找到某些和谐的图案,找到某种不变的常数;也许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头脑就像这样杂乱无章,仿佛脑海里各种思绪互不相干,越来越难以找到一种能使自己思想处于和谐状态的模式。 ----《帕洛马尔》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2018伊塔洛·卡尔维诺名言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