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关于基思·斯坦诺维奇的名言名句
日期:2018-12-27 18:50:01 作者:基思·斯坦诺维奇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关于基思·斯坦诺维奇的名言名句

  1、和大多数学一样心理学研究所得出的是概率式的结论——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但并非任何情况下都发生。 ----《对伪心理学说不》

  2、其实只有两件事可以让心理学有成为是一门独立学科理由。那就是,用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或非人的所有行为,以及把这些研究成果在付诸应用时,也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达成,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心理学也就失去了存在意义。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3、可证伪性越高,预测具体,得到证实的理论就越受青睐。 ----《对伪心理学说不》

  4、1、人们倾向使用可能多的、容易获得的先验知识,把问题语境化。即使问题类型形式的,只能通过无特定内容规则解决
2、人们倾向于把问题人际化,即使在人际线索很少的情况下。
3、人们倾向于看到有意的设计和类型,即使在缺乏有意设计和类型的情况下。
4、人们倾向于使用某种思维叙述模式。 ----《机器人叛乱》

  5、在那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你的主人——人类就是那个机器人,而基因则是人类的主人。 ----《机器人叛乱》

  6、1,如果经过反思,我们宁愿取消某个欲望而不是实现它,那么它就是非理性的欲望。
2,矛盾的欲望或者是建立错误信念上的欲望,也是非理性的。
3,如果目标预期效用跟它们被实现时的效用不一致追求这样的目标也是一种非理性的标志。 ----《机器人叛乱》

  7、如果信念不一致性被检测到,就可能是一个信号,信念形成过程不是最优操作,即在一个人的知识基础中存在了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此外,欲望不一致性也是一个信号,行为决定过程将可能导致非最优化的目标被满足。 ----《机器人叛乱》

  8、大脑中存在快乐神经回路的原因鼓励我们做出有利于基因传递事情(例如生存、繁殖帮助亲戚),而非为了使我们享受更多的快乐时光。 ----《超越智商

  9、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证伪,并且和自然界真实事件有关联,那么它就是无用的。 ----《对伪心理学说不》

  10、个体没有必要反省维度上不断追求卓越,反省维度最大化的人会迷失在无穷尽的思考犹豫过程中,可能永远都无法做出决策。与之相类似,个体也没有必要追求思维灵活性的最大化,这样的人有可能会成为病理性不稳定人格。反省和灵活性都是“好”的认知风格(由于多数人欠缺这两者,因此会形成“越多越好”的错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追求这两种思维倾向的最大化。 ----《超越智商》

  11、我们的基因可能是不朽的,但是基因的集合,也就是我们每个人,事实上注定要分崩离析。 ----《机器人叛乱》

  12、在认知科学领域,人们往往会对本质相同表面看起来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这种现象称为“框架效应”。框架效应违背理性的选择。人们的选择不应该因为问题的表述方式发生变化。无论你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怎样的公共服务,政府早晚需要筹集一定数额的钱去为这些公共服务买单。因此对特定群体减税,必定意味着那些不符合减税条件的人将缴纳更多的税。那些提出问题的人,也就是设置框架的人,才是实际控制政治经济行为的一方。
人们需要学会从多个视角思考同一个问题,学会习惯性地打破框架。并由自己来重设框架。许多政见的分歧实际上就是不同框架之间的抗衡。其实所有政党心知肚明,能够设置框架的一方,可谓不战而胜。 ----《超越智商》

  13、有积极开放思维倾向的人,会倾向于依赖统计证据,而非证言证据。值得注意的是,在控制了智力水平影响之后,这种相关性依然存在。 ----《超越智商》

  14、在人类理性问题上的辩论,这是一个高风险争议,这个争议混杂着原始的政治偏见和心理偏见,两者是那种一触即燃的组合。 ----《机器人叛乱》

  15、鲜活例子在人们的判断中被赋予了过高的权重。 ----《对伪心理学说不》

  16、任何一个特定的行为都不是由某个单独的变量引起,而是由许多不同的变量共同决定的。 ----《对伪心理学说不》

  17、科学是一套不断挑战原有信念的机制,在这种机制里,原有信念以一种能够被证伪的方式接受实证检验。 ----《对伪心理学说不》

  18、多数人的心智程序中并没有存储一些重要的概率理论规则,因为这些知识无法通过基础教育获得。简而言之,缺乏概率理论知识是一种心智程序缺陷,也是很多非理性思维和行为的根源。 ----《超越智商》

  19、对于科学进步来说,真正地危险是人类有一种固有的倾向,即避免让其信仰暴露在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情境之中。 ----《对伪心理学说不》

  20、操作主义:科学理论里的概念必须立足于可观测事件,或与可观测事件相关联,而这些可观测事件是可以被测量的。 ----《对伪心理学说不》

  21、人们有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 ----《对伪心理学说不》

  22、事实上,一个理论如果被置于“不可被证伪”的保护下,它便不再是科学。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3、科学方法的本质是证伪。 ----《对伪心理学说不》

  24、要将一个研究成果认定为确定的科学事实,可重复性是至关重要的。 ----《对伪心理学说不》

  25、最终被揭示的行为规律,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概率关系。 ----《对伪心理学说不》

  26、有相关,并不意味着必然因果关系。 ----《对伪心理学说不》

  27、大脑这部机器,不是为了理解它自己的,而是为了延续生命。这两个目的根本完全不同,如果没有从科学中所获得的事实知识的帮助,大脑也只能看到世界的一些小碎片。为了要考虑明天如何能继续生存,它必须把注意力放在它必须知道的世界的一角……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到了今天,人们了解他们的汽车比了解他们的大脑还要多——以及为什么对于人类思维的基本理解还是停留在是一中##实征性的层次##,而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或宗教的层次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28、信仰的整个观念就是要解除载体武装,阻止自己栖身于其中的载体评估自己。对自己的模因建立信仰,意味着你不会经常反省他的来源价值。基于信仰的模因的整个逻辑,就是禁止批判。 ----《机器人叛乱》

  29、绝大多数人认为泛化的人格特征描述都是正确的,并把这些特征视为自己所独有的。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30、可证伪性标准是:要说一个理论是有用的,那么根据它所作的预测必须是具体的。也就是说,理论在告诉我们如果它是对的话,哪些事情应该发生的同时,还必须说清楚哪些事情不会发生。一旦后者发生了,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个理论有些地方出错了。这时就有必要对该理论进行修改,或者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来取代原来的理论。这两种做法都会使我们提出的理论更接近真实情况。相反地,如果一个理论的预测包括了所有可能观察到的数据,那么这个理论就如张五常所讽刺的“套套理论”,套套逻辑永远不需要也不会修改。因此,一个成功的理论并不是那种可以解释或预测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事实或现象的理论,因为这样反而恰恰丧失了该理论的预测能力。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关于基思·斯坦诺维奇的名言名句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