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本质而言,恐怖主义就是一种表演。 ----《未来简史》
2、苦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3、世上可能会有一种事情会让我们愤怒,但愤怒不是什么抽象的概念,而是身体里面温度升高,肌肉紧绷的感觉,这才是愤怒的真相。 ----《人类简史》
4、研究古代骨骼发现人类进到农业时代后出现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第81页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5、认知革命在于人类学会了讲故事,并共同相信。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6、要建立和维系帝国,通常就有惨烈的屠杀,而幸存者也会受到残酷的压迫。帝国的标准配备,常常就包括战争、奴役、驱逐和种族屠杀。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7、Money is the most universal and most efficient system of mutual trust ever devised.
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8、毕竟,现实的生物界限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有重要的灰色地带。只要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出的物种(例如马和驴),都曾有某段时间就是同一物种的不同族群,像是斗牛犬和西班牙猎犬。而必然有某个时点,虽然这两个族群的差异已达到一定程度,但仍然能够交配,产下有生育能力的后代。接着,经过又一次突变,才终于切断了最后的连接,于是从此真正成为两种全然不同的物种。——第17页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9、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10、历史就是这样从一个岔路走到下一个岔路,选择走某条道路而非另一条的原因总是神秘而不得而知。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11、就算是在宗教上水火不容的基督徒和穆斯林,也可以在金钱制度上达成同样的信仰。原因就在于宗教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信仰的重点是"别人相信"。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12、为了改变现有由想象建构出的秩序,就得先用想象建构出另一套秩序才行。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13、在事物带来快乐或痛苦的时候,重点是要看清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着重在它带来的感受,于是就能不再为此所困。虽然感受悲伤,但不要希望悲伤结束,于是虽然仍有悲伤,也能不再为此而困。即使仍然悲伤,也是一种丰硕的经验。虽然感受快乐,但不要希望快乐继续,于是虽然仍有快乐,也能不失去心中的平静。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14、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已经害死了多少物种,就会更积极保护那些现在还幸存的物种。——第73页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15、不论是科学还是帝国,它们能够迅速崛起,背后都还潜藏着一股特别重要的力量:资本主义。要不是因为商人想赚钱,哥伦布就不会抵达美洲,库克船长就不会抵达澳大利亚,阿姆斯特朗也就没办法在月球上跨出他那重要的一小步。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16、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噩运、社会不公或是神祇的任性,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17、所谓“想象的现实“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这项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响世界。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18、事实上,盲目追求金钱、名誉和欢愉,只会让我们痛苦不堪。 ----《人类简史》
19、我们从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很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
每当人类整体的能力大幅增加、看来似乎大获成功,个人的痛苦也总是随之增长。 ----《人类简史》
20、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21、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消灭虚构故事。如果你不相信游戏规则,怎么踢足球呢?如果你不相信美元,怎么跟陌生人做贸易?但我们永远不能将虚构的故事当作现实,永远不应该为了虚构的实体伤害真正的生命。 ----《三联生活周刊》
22、多数人很难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是虚构的想象,但事实是我们从出生就已经置身于这种想象之中,而且连我们的欲望也深受其影响。于是,个人欲望也就成为虚构秩序最强大的守护者。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23、但在第三个千禧年开始之际,人类开始意识到一件惊人的事。虽然多数人很少想到这件事,但在过去几十年间,我们已经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当然这些问题还算不上被完全解决,但已经从过去“不可理解、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转化为“可应对的挑战”。我们不再需要祈求某位神祇或圣人来解救人类,而是已经相当了解怎样能预防饥荒、瘟疫和战争,而且通常都能成功。 ----《未来简史》
24、农业带来的压力影响深远,这正是后代大规模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但可悲的是,虽然农民勤劳不懈、希望能够保障自己未来的经济安全,但这几乎从来未曾实现。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出现了统治者和精英阶级,不仅靠着农民辛苦种出的食粮维生,还几乎全征收抢光,只留给农民勉强可过活的数量。正是这些征收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在现代晚期之前,总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农民,日出而作、胼手胝足。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人类简史》
25、我们相信某种秩序,并非因为它是客观事实,而是因为相信它可以让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社会。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26、天生自然的生物学,可能性几乎无穷无尽。然而,文化却要求必须实现某些可能性,而又封闭其他可能性。文化总会说,它只是禁止“不自然的事”。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是不自然的。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就是自然。真正完全不自然的事,是指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所以也没有禁止的必要。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27、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28、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人类该做的并非加快速度,而是放慢追求快感的脚步。
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特质,于是特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 ----《人类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