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 ----《社会心理学》
2、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 ----《社会心理学》
4、我们不仅仅坚持自己相信的,我们也相信自己所坚持的。 ----《社会心理学》
5、说服过程的关键因素不在于信息本身,而在于它所激发个体的思维反应方式。我们的大脑并不像海绵一样能吸收干净所有侵入其内的东西。如果信息唤起了我们偏好的想法,那它就会说服我们。如果它促使我们想起相反的观点,我们可能就会固执己见。 ----《社会心理学》
6、所谓自我妨碍,简而言之,就是人会给自己制造麻烦,来为可能的失败准备理由。 ----《社会心理学》
7、只有当权威在场时专制管理才是有效的——因为人们不大可能内化被迫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
8、友谊和爱情根植于公平交换回报之上。 ----《社会心理学》
9、我们容易试图在随机事件中寻找规律,这种倾向会使我们误入歧途。 ----《社会心理学》
10、婚姻幸福的伴侣会把对方刻薄的言辞归结于某些外部因素。婚姻不幸的伴侣则会把同样的言辞归咎于对方的品性问题。 ----《社会心理学》
11、执念一旦形成,每一点证据都能将其强有力的固化。而否定的证据往往我们选择性忽略,或者用一个很凑合的解释敷衍过去,很难松动这个信念。 ----《社会心理学》
12、我们在自己关注的地方寻找原因。 ----《社会心理学》
13、更多的选择可能会带来信息超载,也带来更多后悔的机会。 ----《社会心理学》
14、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
15、当我们有所归属时,当我们感到被一种亲密的关系所支持时,我们会更加健康和快乐。 ----《社会心理学》
16、如果他人的观点与我们的观点相似,我们会觉得得到了回报,因为我们假定他们也喜欢我们。我们尤其喜欢那些被我们成功说服,从而开始认同我们观点的人。 ----《社会心理学》
17、在婚姻中,丈夫和妻子的相似性越大,婚姻也就越幸福和长久。 ----《社会心理学》
18、要通过说服来使个体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我们最好改变个体对于具体习惯的态度。 ----《社会心理学》
19、从众行为的原因:因为我们想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赞赏,或者因为我们想要做出正确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
20、当记忆模糊的时候,现在的感觉主导了我们的回忆。 ----《社会心理学》
21、当我们成为行为的执行者时,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变得相对模糊。 ----《社会心理学》
22、一旦你形成了某种信念,它就会影响你对其他所有相关信息的知觉。 ----《社会心理学》
23、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 ----《社会心理学》
24、处于公平关系中的人们往往满意度更高。那些认为其关系不平等的人往往会觉得不舒服:占了便宜的一方会觉得内疚,而被占便宜的一方会感到愤怒。 ----《社会心理学》
25、将随机事件知觉为有联系的倾向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控制错觉——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自己影响。这是驱使赌徒不断赌博的动力,也是令我们其余的人为许多不可能完成之事努力拼搏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
26、如果个体没有负面的特性,熟悉度会产生吸引力及好感。 ----《社会心理学》
27、人类其实是社会文化规范和角色的产物。所有的文化都会赋予个体一定的角色,扮演一定的角色常常会使人们内化自己的行为。改变角色也能够改变我们的观点。 ----《社会心理学》
28、当我们通过某个人的行为来评价这个人的时候,很多时候会不自觉的联系到这个人的人品或者性格上面去,而忽视了环境对这种行为的影响;但是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往往以环境为借口,而忽视了内在造成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
29、行为改变态度。人们会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之看起来与行为一致。当行为与态度不同时,人们会通过改变态度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当态度不很坚定时,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及其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 ----《社会心理学》
30、如果我们觉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话,我们的态度就会依从行为。 ----《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