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统治他们的艺术。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群体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善行感动!在他们看来,仁慈善良只不过是软弱可欺的代名词。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在与理性永恒的冲突中,感情从未失过手。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所著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对群体心理特性有深刻的分析。勒庞指出,如果成千上万的个人因为某个偶然事件而产生了心理及情感上的共鸣,足以使他们形成“群体”。群体一旦形成,“群体中的个人便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个人,但在群体中他却变成了野蛮人”,集体的无意识代替个体的有意识,成为群体行为发生时的基本心理状态。这里的“无意识”指缺乏理性,推理能力低下,少有深思熟虑而混沌懵懂。
勒庞认为,个体一旦进人群体中,群体的意志就占据了统治地位,“从他们成为群体的一分子那刻起,博学者和不学无术者都一样没有了观察能力,个体淹没于群体之中,独立性变成了盲从性。 ----《博客摘抄》
●他依然记得初见17岁的她清澈而倔强的眼神。
没有父母的祝福两人虽然清苦但也幸福。
相伴15年后她不幸病逝,留下他靠回忆度过余生。
最终他登上了用十年时间亲手设计的铁塔最高层,
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对她说我爱你
他就是“埃菲尔铁塔”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失去爱人的他终生未再娶。
●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啊,红艳艳的玫瑰含苞待放,人类多少贫困,人类多么悲伤,我多么希望走向天堂,我来到宽广洁净的大道上,有个天使,他想把我前进的道路阻挡。不,我不听他的话,我决不回头。我从上帝那儿来,我回上帝那儿去,亲爱的主将赐我一丝微光,他将照亮我的路,永恒的幸福日久天长。” ----古斯塔夫·马勒《原始之光》
●我们可以利用政变来推翻一个暴君,也可以利用战争来打倒一个独裁者,但是对待那些坚定的信仰,以及那些牢固的信念,我们却没什么手段可以利用。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发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群体固然经常是犯罪群体,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义的群体。正是群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人,会不顾一切地慷慨赴难,为一种教义或观念的凯旋提供了保证;会怀着赢得荣誉的热情赴汤蹈火……这种英雄主义毫无疑问有着无意识的成分,然而正是这种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如果人民只会以冷酷无情的方式干大事,世界史上便不会留下他们多少记录了。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能够感觉到的现象可以比作波浪,是海洋深处我们一无所知的那些乱象在洋面上的表象。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所谓的信仰,它能让一个人变得完全受自己的梦想奴役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相信吧,一切都不会是徒劳——你的诞生,你的生命,你的苦难。 ----古斯塔夫·马勒
●身为一位领袖,如果想要让自己创立的宗教或政治信条站住脚,就必须成功地激起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An individual in a crowd is a grain of sand amid other grains of sand, which the wind stirs up at will.
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在群体之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因为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事实上,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被群体所同化。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所有时代和所有国家的伟大政客,包括最专横的暴君,也都把群众的想象力视为他们权力的基础,他们从来没有设想过通过与它作对而进行统治。要想掌握这种本领,万万不可求助于智力或推理,也就是说,绝对不可以采用论证的方式。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工事,火炮,外援,都毫无意义,。除非普通的士兵都清楚,他,正在保卫国家。 ----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
●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夸大其辞、言之凿凿、不断重复、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这些都是公众集会上的演说家惯用的论说技巧。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简直受不了社交网络上的精神污染和造句狂欢。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指出,当个人意志被群体所绑架,人的个性会被湮没,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逐步走向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经历了二战、文革、恐怖主义等泯灭人性的群体疯狂后为何明知群体非理性的危害,却还要往自己亲手挖的坑里跳?那么,问题就来了
●The beginning of a revolution is in reality the end of a belief.
革命的开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仰的终结。 ----古斯塔夫·勒庞
●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更多的真理。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
●真正的历史动荡,并不是那些恢宏和惨烈的令我们触目惊心的事件。造成文明洗心革面的重要变化,就是影响到思想、观念和信仰的变化。令人难忘的历史事件,不过是人类思想不露痕迹的变化所造成的可见后果而已。这种重大事件之所以如此罕见,是因为人类这个物种最稳定的因素,莫过于他世代相传的思维结构。 ----古斯塔夫·勒庞《导言:群体的时代》
●学得快提供了识别才干的另一条线索,有时一个才干并不通过渴望而示意,虽然它就在你身上,你却听不到它的呼唤。但某一件事突然点燃了它。如果你学一种新技能特别快,就充分说明你具有某种强大的才干。例如,马蒂斯与毕加索是同时代人,与自幼神童的毕加索不同,马蒂斯从未对绘画产生过渴望,他在21前从未拿过画笔。直到一天他重感冒在床上休养时她妈妈为了给他找点事递给他一盒颜料。从此他的人生路程发生巨变,日复一日画个不停,4年后纯靠自学考进巴黎最负盛名的美术学院,拜在古斯塔夫?莫罗门下。
例如,奥姆斯特德在30岁前朝三暮四,直到到英国旅行,意外发现园林建筑他的终身事业。
你可能有相似经历,因为新工作,新挑战,新环境,突然间大脑一片开朗,仿佛整排开关骤然开启。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我从不把自己的心底深处的情感和想法暴露在社交网络上,我知道,我深知,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从未遇到能坦露心迹之人,从未...我更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怎样的我。娱乐至死。尼尔是正确的,这个社会的一切都在成为娱乐的附庸,而我亦是如此,我的言语,行为,感想,在你们面前都只需要是娱乐的附庸。你们和我一样,也都自愿或不自愿的变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或者按古斯塔夫的说法来说,我们都是“乌合之众”啊。
●偏执与妄想是宗教感情的必然伴侣。凡是自信掌握了现世或来世幸福秘密的人,难免都会有这样的表现。当聚集在一起的人受到某种信念的激励时,在他们中间也会发现这两个特点。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