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妒忌、野心和每种形式的贪婪是热情和狂热;相反爱情是一种行动,是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 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产物。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E·弗洛姆
2、人类越是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而寻找摆脱孤独途径的需要也就越是强烈。 ----弗洛姆
3、利己和自爱绝不是一回事,实际上是互为矛盾的。利己的人不是太爱自己, 而是太不爱自己。缺乏对自己的爱和关心表明了这个人内心缺少生命力,并会使他感到空虚和失望。在必要时这个不幸和胆怯的人会通过各种其他的满足来弥补他失去的幸福。他看上去似乎非常关心自己,实际上只是试图通过对自己的关心去掩盖和补充自己缺乏爱的能力。 ----E·弗洛姆
4、我自身,就像另一人一样,是我爱的对象。对一个人自身生活、幸福、成长、自由的肯定,同一个人的爱人能力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能善于爱人,那么他也爱自己;如果一个人仅仅爱别人,那么他根本不能爱别人。 ----弗洛姆
5、从本质上来看,爱应该是一门关于生命意志的艺术,是一门以一个完整的生命去承诺另一个生命的艺术。 ----弗洛姆
6、害怕损失的吝啬鬼,不管他拥有多少财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也只是个贫穷和可怜的人。 ----弗洛姆
7、如果只有名利和地位才值得人们耗费精力、付出代价,而爱情只是对灵魂有用的空谈。那么在现代意义上,爱情毫无用处,只是一种奢望,一种不值得人们为其付出代价的奢望。 ----弗洛姆
8、To be loved, and to love, need courage, the courage to judge certain values as of ultimate concern – and to take the jump and to stake everything on these values.
爱与被爱都需要勇气——将某些价值视为终极价值的勇气以及为了这些价值孤注一掷和不惜一切的勇气。 ----弗洛姆
9、同共生有机体结合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 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 ----E·弗洛姆
10、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
11、病态之爱:如果他们找到合适的对象,他们就信心十足,觉得自己占了全世界的上风,这时他们对其他人也会和蔼可亲、温文尔雅。但过了一段时间,如果妻子不再合乎他的想象,就会出现冲突和摩擦。 ----弗洛姆
12、你必须花时间确定对方是你真正需要的人,因为爱与信仰本质上是一样的,它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不止包括感性元素,同样也需要理性元素。除了与生具来的部分,还要体会,学习,领悟,练习,揣摩,先评估自己是否有爱人的能力才有资格谈爱。 ----艾里希·弗洛姆
13、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E·弗洛姆
14、现代人的幸福就是享受,就是满足消费和同一群人同化的要求。他们消费商品、图片、食品、饮料、香烟、人、杂志、书籍、电影,真是无其不有。世界只是为了填饱他们的肚子,就象一个巨大的苹果,一个巨大的酒瓶和一个巨大的乳房,而我们是婴儿,永远在期待,在希望,却永远是个失意者。我们的性格努力地适应进行交换、接受和消费的要求。所有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质的东西——都成为交换和消费的对象。 ----E·弗洛姆
15、经历过孤寂的人必然会有恐惧感。实际上孤寂感是每种恐惧的根源。孤寂意味着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意味着一筹莫展,不能把握世界,事物和人;意味着世界把我淹没,而我只能听之任之。所以孤寂是引起强烈恐惧感的根源,同时孤寂还会引起羞愧和负罪的感觉。 ----E·弗洛姆
16、如果一个人在他人格尚未独立的时间里缺失了一些成长的必须品,比如一本书一件衣一个独立空间一份安全感或者亲情,那么终其一生都会不断的探索和寻找,不计成本和后果。 ----弗洛姆
17、超越自己: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 ----弗洛姆
18、爱的投射:有些人对他人的每一点细微的错误都很灵敏,而对自己的缺点却不闻不问,他们永远都在考虑的如何指责对方或者是教育对方。如果一对男女双方都热衷于这么做,那么他们的爱情关系就成为相互的投射。 ----弗洛姆
19、甚至他们的各种感情,如高兴、宽容、信任、雄心以及同每个人顺利合作的能力都是预先规定的。他们的娱乐方式即使不那么强求一律,也都是大同小异。阅读的书是读书俱乐部选定的;看的电影是电影院老板和他们出钱登印的广告选定的;其他的娱乐方式也都雷同:星期日驾车远足、看电视、打牌和社交活动。从生到死,从星期一到星期日,从早到晚——所有的行动都是千篇一律和按照预定的方式进行。
请问:一个被围困在这么一个罗网之中的人如何才能不忘记他是一个人,只存在一次的人,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能经历希望、失望、担心和恐惧的人,渴望爱情和受到虚无和孤独威胁的人呢? ----E·弗洛姆
20、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描绘自己的希望和焦虑,展示自己幼稚、孩童般天真的一面,以及建立面对世界的共同兴趣——所有这些方面可以算作克服人之孤独的途径。甚至表露自己的愤怒和仇恨,无所顾忌地交心也都被看作是亲密。 ----弗洛姆
21、设法协助地却声人,恐惧可向么好消詹人。 ----戴在会失为·卡耐基
22、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放弃爱情,所以看起来只有一条可行的路,那就是克服爱情的挫折,找到原因并去探究爱情的意义。 ----E·弗洛姆
23、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 。 ----E·弗洛姆
24、我们可以在母爱中间发现自恋的因素。因为她一直把孩子视为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痴迷可能是对自恋的一种满足。 ----弗洛姆
25、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艾·弗洛姆
26、爱情是两个无法忍受孤独的人用来逃避现实的手段。 ----艾里希·弗洛姆
27、悖论逻辑对神的概念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只要神体现最终现实,只要人的神只能在矛盾中感觉现实,就不可能对神下一个肯定的定义。 ----E·弗洛姆
28、通过同一化达到人与人的结合既不是强烈的也不是激烈的过程,而是按照一个刻板的公式十分平静地进行。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所以往往不足于和缓对孤独的恐惧感。 ----E·弗洛姆
29、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弗洛姆
30、在今日的西方社会,同一组人结合仍然是克服孤独感最常用的方法。在这种结合中,参加者为了使自己属于这一组人而失去了大部分个性。如果我与他人完全一样,我的感情、思想与他人一致,我的 衣着、习惯和看法都与这一组人的楷模看齐,我就可得救,就不会再经历可怕的孤独。 ----E·弗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