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有关米歇尔的美文美句摘抄
日期:2018-01-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有关米歇尔的美文美句摘抄

  ●电影历史关系问题近几年来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奇怪的是,米歇尔·福柯的名字似乎游离于这些研究之外。尽管福柯没有写过纯粹意义上的活动影像论文,尽管他在这方面的论著不多,但人们仍记得福柯也曾偶尔涉猎电影,比如:法国电影资料馆甚至专门举办过一次以“福柯与电影——记忆影像,权力影像”为主题的电影节,以纪念他与电影的相遇。可是,这似乎并没有让任何人产生要对这两次“相遇”进行比较系统的对照的想法。 ----《福柯看电影》

  ●每次看到风景,我都想把身上一切非宇宙性的内容统统摧毁。草木的乡愁与大地的懊悔不可抵挡,我愿变成植物,每天死于日落时。 ----埃米尔·米歇尔·齐奥朗

  ●生命只是在一片没有坐标的大地上响起的一阵喧哗,而宇宙则是一种患上了癫痫的几何空间。 ----埃米尔·米歇尔·齐奥朗

  ●对西方,我没有仇恨,有的只是强烈的鄙视。我知道我们每个西方人全身都散发着自私,受虐狂,还有死亡的恶臭。我们创建了一个让人根本无法生活制度,更要命的是,我们还不断地把它出口给全世界。 ----米歇尔·韦勒贝克《Platform》

  ●美国总统第一夫人米歇尔
年轻女孩说:
“没有一个男生可以帅到或风趣到
可以阻止你充实自己
如果我在你们这个年纪
只在乎情情爱爱,
我就不会嫁给美国总统了!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学习】的智慧和自己赚来的财富才是最真实的! ----米歇尔

  ●然而,撒旦模仿了这一自发的,仿佛出自本能的神圣品质,本想使两者相似,不料完全颠倒了,那就是所谓的纯洁。纯洁是对生命的恐惧,对人类的仇恨,对虚无的病态性热爱。一个在化学意义上“纯洁的”机体中必然经受过野蛮的处理,才可能达到这种绝对自然状态。被纯洁这一魔鬼驾驭的人往往在自己身边製造废墟和死亡。宗教的淨礼、政治的清洗、对人种纯洁性的保护等等,有关这一残酷主体的伴奏数不胜数,但最终都是那么千篇一律的与无数的罪恶联係在一起,其特殊工具就是火,火是纯洁的象徵和地狱的象徵。 ----米歇尔·图尼埃《桤木王》

  ●纯洁是天真的恶性倒错。天真是对生命的爱,意味着微笑地接受天上和人间的食粮,不知纯洁与不纯洁这一非此即彼可恶交替。 ----米歇尔·图尼埃《桤木王》

  ●我们对某个地方的怀旧只不过是我们曾经在那里生活过,至于那时我们过得是好还是不好到不重要。过去永远美好的,正因为如此,过去就是未来。所以,当下让我们受到伤害,当下是同我们皮肤上的脓肿随时随地和我们在一起,当下是在幸福平和两个无限之间的陪伴。 ----米歇尔·韦勒贝克《Submissions》

  ●人的灵魂的历史现实是:生于被束缚与被监视。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规则复杂又多样。下班后得去购物,得去自动提款机取钱,而且常常还得排队等着。更要紧的是得付款给一些对你生活休戚相关机构。商店促销打折会把人折磨得够呛,费用也不低。尽管如此,你还是有些剩余时间。能做些什么呢?如何打发时间呢?去帮助他人?但人们对你没有兴趣。听听音乐?曾经这是个法,但是这些年后音乐越来越不能打动你。从最广的意义上讲,自己动手做些东西或许是个法。然而,你时常发现自己绝对孤独精神全面空虚,深感自己的存在已走到了痛苦和绝对的终点,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你陷入真切的苦海,而事实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阻挡这些感觉不再循环出现。然而,你还没有想过要离开这个世界。 ----米歇尔·韦勒贝克《Whatever》

  ●我自己多少有些知识成就感,在个狭小的圈子里,我还是小有名气并受人尊敬。经济上我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不需要去上班就有一份不错收入,相当于全国平均收入的两倍,可以一直拿到我去世。但是我明白我已走到了自杀的边缘,这并非是出于绝望还是什么特别伤感,而是由于比沙所说的‘抗拒死亡那套功能’ 的失灵。纯粹要活下去的愿望显然与一个普通的西方人必须去承受的痛苦和人生折磨无法对应。我已无法为自己活, 难道我还能为其他的人活?人无法让我感兴趣,事实上,人让我感到恶心。我认为人不是我的兄弟,尤其是他们中的某部分人,比如法国人和我以前的同事。然而,很不幸的是我发现人很像我自己,正是这种相似让我回避人。 ----米歇尔·韦勒贝克《Submission》

  ●自恋是愚蠢在其舞蹈中的第一个舞伴。其原因在于,它们具有一种特殊的关系:自恋是疯癫的第一个症状。其原因还在于,人依恋自身,以致以谬误为真理,以谎言为真实,以暴力和丑陋为正义和美。“这个人比猴子还丑陋,却自以为如海神般英俊;那个人用圆规画出三条线便自以为是欧几里德;第三个人自以为有美妙的歌喉,其实他在七弦琴前像个傻瓜,他的声音就像公鸡在啄母鸡。”在这种虚妄的自恋中,人产生了自己的疯癫幻象。这种疯癫象征从此成为一面镜子,它不反映任何现实,而是秘密地向自我观照的人提供自以为是的梦幻。疯癫所涉及的与其说是真理和现实世界,不如说是人和人所能感觉的关于自身的所谓真理。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灵魂如同一叶小舟,被遗弃在浩瀚无际的欲望之海上,忧虑和无知不毛之地,知识的海市蜃楼中或无理性的世界中。这叶小舟完全听凭疯癫的大海支配,除非它能抛下一只坚实的锚——信仰,或者扬起它的精神风帆,让上帝呼吸把它吹到港口。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您读过圣约翰的《啓示录》吗?那里面可看到壮观而又可怖的场面,大火映红了整个天空,烧着了奇形怪状动物星星、利剑、冠冕、星座,而大天使、权杖、御座和太阳则混乱不堪。这一切都是象徵,这一切都是徵兆,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千万不要设法去弄明白、去寻找每一个符号所象徵的事物。因为这些徵兆就是魔兆:它们不再象徵任何东西。而它们的饱和造成了世界的末日。 ----米歇尔·图尼埃《桤木王》

  ●生命在疯狂中创生,在倦闷中解体。 ----埃米尔·米歇尔·齐奥朗

  ●"柯先生,你到底想说什么?"韦皮耶忽然问。
"我相信你已经听懂了。我们的立场并不是对立的,恰恰相反。为了我们的蜻蜓好,完全该反其道而行,我们应该要协力合作。"
韦妮可猛然站起来。柯雷昂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或者说,在自己的执念里,根本连发现都没发现。他径自继续说:
"老实说,你一定梦想过要让你的孩子、你的孙子,去念真正的大学……去好好度个假。你想实现他们的愿望,那是他们应得的。送他们一份人生的大礼。真正的大礼是有代价的。任何事情都有代价。"
柯雷昂越陷越深,但浑然不自觉。韦家人惊愕地不发一语。 ----米歇尔·普西《直到那一天》

  ●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米歇尔·奥巴马

  ●“她害怕的是一种更深的病,是身体上的病,也是精神上的病,是像潮水一般突然在世界上汹涌澎湃、似乎要淹没世界的庸俗以及平淡。” ----米歇尔·图尼埃《死亡与少女

  ●整个现代社会建立一个单一的原则之上——把欲望增加到让人无法忍耐同时满足欲望的可能变得越来越渺茫。
"To increase desires to an unbearable level whilst making the fulfillment of them more and more inaccessible: this was the single principle upon which Western society was based.",Michel Houellebecq, The Possibility of an Island ----米歇尔·韦勒贝克《一座孤岛的可能性》

  ●但最让人分心的并不是行车中的危险,而是诱人的美景雨水汇成的沟渠闪着炫目的亮光;肥沃的田地里播种机正在散播种子,其后追逐着大群的鸥鸟;风送云来,一阵骤雨降在大山那边;甚至是头顶飞过的一只孤零零的蛎鹬:这些景象总让伊瑟莉不知不觉忘了自己公路上行进的目的。随着朝阳升上天空,她一路前行,望着远处的农舍渐次染成金黄,然后余光突然瞥见不远处有什么东西,笼罩在灰蒙蒙的阴影中——一个肉质鲜美的两足动物,仿佛由横生的树枝或凌乱的岩石幻化而来,正朝前伸着胳膊
然后她才会记起自己的任务,但有时候,等她回过神来,车已经咻的一声开出老远,车身堪堪擦过搭车人的指尖,要是他们的手指再往前伸几厘米,大概就会像小树枝一样折断。 ----米歇尔·法柏《皮囊之下》

  ●各种精神失常、各种自恋错觉、各种感情发展到盲目的地步便是名副其实的疯癫。因为盲目是疯癫的突出特征。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电闪雷鸣的暴风雨之夜是一种迹象,充分地表明大自然在撕裂、折磨着自己。它已达到了内在矛盾的极点。它用这金色的闪电揭示了一种最高权力。这种权力既是它自己又是它之外的某种东西:即属于一个疯癫心灵的权力。这个心灵在孤独中已抵达这个伤害它的世界的极限,当它为了驾驭自己而使自己有权与这个世界合而为一时,它就转过来反对自己并消灭自己了。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人们可能会跟我说:“ 这多么像你,一直不能越过这条界线,走到另一边,倾听并且转达来自别处或下面的语言;总是同样选择在权力这边,听着权力的话语或是权力影响之下的话语。这些生命正用自己的声音说话,为什么不去聆听?”不过归根结底,如果他们不曾在某刻与权力不期而遇并激起自身的力量,除了他们的狂热行为不可思议的不幸以外,难道还会有留下别的什么吗?命运形式在与权力产生关系中形成,要么与权力共盟,要么与权力对抗,这难道不是我们社会的一个根本特征吗?的确,生命中的最强点,它全部能量聚集之处,就是它与权力正面冲突的地方? 与权力抗衡、利用权力的力量、逃离权力的陷阱。 ----米歇尔·福柯《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心理学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从此以惩罚为中心来建构。它首先不是解脱病人,而是按照严厉的道德要求制造痛苦。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人的终结、时代的终结都带着瘟疫和战争面具。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是这种万物都无法逃避结局和秩序。甚至在此岸世界都感受到的这种威胁是一种无形之物。但是在该世纪的最后岁月,这种巨大不安转向了自身。对疯癫的嘲弄取代了死亡的肃穆。人们从发现人必然要化为乌有转向戏虐地思考生存本身就是虚无这一思想。面对死亡的绝对界限所产生的恐惧,通过一种不断的嘲讽而转向内部。人们提前解除了恐惧,把死亡变成一个笑柄,使它变成了一种日常的平淡形式,使它经常再现于生活场景之中,把它分散在一切人的罪恶、苦难和荒唐之中。死亡的毁灭已不再算回事了,因为它已无处不在,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徒劳无益的口角、蝇营狗苟的争斗。头脑将变成骷髅,而现在已经空虚。 ----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

  ●今天我们已无法体验独立广告之外的欲望。
"Today, we can no longer experience desire independently from advertising.",Michel Houellebecq ----米歇尔·韦勒贝克

  ●第一眼看见搭车人的时候,伊瑟莉总是驾车径直驶过,这样她便有时间将那人估量一番。她在找寻壮实的男人:双腿粗壮、肌肉饱满。那些骨瘦如柴弱不禁风的男人对她没有什么用。
但要在一瞥之间分辨这两者的区别出人意料的难。一开始,你可能以为事情是这样的:一个搭车人独自站在一英里开外的乡村公路上,就像远处的一座纪念碑或是谷仓;你觉得自己能够从容地一边开车一边打量他,在脑海里脱光他的衣服,然后翻来覆去地看个遍。但伊瑟莉已经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米歇尔·法柏《皮囊之下》

  ●我认为没有人可以从根本上逆转重大的社会变化。很遗憾的看到家庭从社会上消失。可以说家庭的消失这本身在加剧人的苦难。但是,我们对此又能做什么呢?这就是我和反动派的不同所在。我没有兴趣要去倒转时钟,因为我认为这根本无法能够做到。我只能旁观和描述。 这些年来我一直很喜欢巴尔扎克那句很侮辱人的话,他说小说的唯一目的是展示价值观改变所带来的灾难。当然他有些夸张,还有些好玩。然而,这正是我自己在做的,我展示价值的解放所造成的种种灾难。 ----米歇尔·韦勒贝克《访谈录》

  ●“驯马,是一项无与伦比的活动,比人们普遍认为的要崇高得多,也微妙得多。驯马的关键在于要使马重新恢复因骑手的体重而受到影响的自然速度和平衡力。” ----米歇尔·图尼埃《桤木王》

  ●事实就是,一个健康的女性从不对自己的腰围有严格限定,或是一天三量,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去做。我们应该去关注的是自己的感觉如何,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米歇尔·奥巴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有关米歇尔的美文美句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