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三国志》
2、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
3、“吾自出茅庐,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汝蛮邦之人,何为不服?”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5、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大梦谁先觉》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7、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8、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祸难观其勇,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9、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
10、夫为将之道, 有八弊焉, 一曰贪而无厌, 二曰妒贤嫉能, 三曰信谗好佞, 四曰料彼不自料, 五曰犹豫不自决, 六曰荒淫于酒色, 七曰奸诈而自怯, 八曰 狡言而不以礼。 ----《将苑》
1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
1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委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13、亮再不能兴兵讨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14、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悼公瑾》
1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6、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
17、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须先教 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18、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9、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0、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蒸尝! ----《吊公瑾》
21、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戒子书》
22、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叶),贯(能)四时面不衰,历险夷而益固。 ----《论交》
24、最终极的王霸之术,是仁术。
25、吾乃诸葛孔明是也,得世人青睐,称吾卧龙。 ----《英魂之刃》
26、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梁父吟》
2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戒子篇》
28、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戒外甥书》
29、子比种不可骄,骄则开向礼,开向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30、兵还在寡,而在于如何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