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者”酒吧里的牛仔精英们都躲着泡利,他们有种奇怪的集体焦虑,几近迷信。 ----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时间的减慢意味着最终所有的事物似乎发生的越来越快,直到最终消失。哈维尔教授说道:“所有的一切都会冻结,就像按下快门的那一秒,永远的停止。”
剑桥大学的宇宙学家加里· 吉布森( Gary Gibbons)认为这项理论并非无稽之谈。“我们相信在宇宙大爆炸时产生了时间,但是既然时间会产生,那么作为相反的效应,它也终将会消失。”
●她像是打算横穿街道,就在她走下路牙的那一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的发色居然变了。起初,他以为那是灯光照射的效果,可这条路上并没有能发出彩色光斑的霓虹灯啊!她的发色不断变幻,像水面上漂浮的油膜般扭曲融合。接着,这些色彩晕开了,三秒钟后,她换上了金发白肤。一开始他坚信那只是灯光的作用,可随后她身上的衣裙也像压缩塑胶袋一样扭曲起来,一些卷曲的衣物碎片掉落下来,散布在人行道上,仿佛传说中神奇生物身上脱落的鳞片。科雷蒂走近时,地上的碎片已经化为绿色的泡沫,嘶嘶作响,缓缓溶解,最终消失不见。他再次抬头看她,她已经换上了一身绿色的绸缎衣裙,缎面在路灯下光华流转。她脚上的鞋也变了,瘦小的肩膀裸露着,上面仅有两条细细的肩带,柔美的长发变成了一头针芒似的短发。 ----威廉·吉布森《全息玫瑰碎片》
●在这大脑中有如此多的小触点,而你需要将它们全部撼动。你必须有仇恨。硬件锁就在那些塔楼底下,就是你们进来时平线指给你看的那些塔楼。他不会阻拦你。 ----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通过神经网络进入他人的意识,获取感觉 ----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没有美化战场,没有矮化敌人
更重要的是没有宣扬战争
从《勇敢的心》到《血战钢锯岭》
梅尔·吉布森给我带来的
除了震撼,唯有震撼
●您手中这本选集中的短篇小说来自于我们眼中一些最棒的科幻作家,他们的才华在世纪之交的这段时间开始凸显。“开始凸显”就是我们的编选原则。许多作家在发表处女作很多年之后才吸引到大众的注意。比如威廉·吉布森,他凭借1984年出版的《神经浪游者》一书在科幻文学界一炮而红,然后又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其实,许多年之前他就开始发表短篇小说了。同样地,这本选集中的一些作者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发表短篇作品,但他们全部是在2000年之后才获得广泛注意的。 ----《未来的序曲》
●他们越来越富有,也越来越自我,他们在迷光里修建的是自我躯体的延伸。我们将自己锁在自己的财富后面,内向生长,制造出一个毫无缺口的个人宇宙。 ----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将人的意识复制进硬盘中。如果在脑死亡之前复制出,那么其人即使肉体死亡意识也不会消失。凯斯的师父泡利的意识即在思想盒之中。 ----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在我身后的那座不夜城里,探照灯扫射天空只为了取乐。我想像他们聚集在大理石铺地的广场上,井然有序,机智敏捷。我看到他们明亮的双眼中饱含热爱,他们热爱灯火通明的街道,热爱银光闪闪的车辆。 ----威廉·吉布森《全息玫瑰碎片》
●千叶城真的很像香港旺角 ----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你看,这些设计师都是民粹派:公众想要什么,他们就设计什么,而公众想要的当然就是未来。 ----威廉·吉布森《全息玫瑰碎片》
●三十小时的幻觉,这是如何的感觉 ----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药力消退下去,曾经打磨光亮的骨架一点点被侵蚀,血肉开始僵硬,整个躯体再次变回自己的肉身。他无力思考。他异常欣慰于这种状态:充满感知,无力思考。他似乎能融入眼前的每一样东西:公园里的长椅,古老街灯旁的白色飞蛾群,黑黄相间的机器园丁。 ----威廉·吉布森《神经漫游者》
●她曾经帮过他,帮他搞到了身份证明文件,还帮他在感官体验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这就是属于他们俩的历史吗?不,历史是德尔塔波诱发器乌黑的表面、空空的橱柜和凌乱的床铺。历史是断电之后醒来时发现自己困在一具完美的躯体中,历史是对出租车夫的盛怒,是她在肮脏的雨水中不曾回头的决绝。 ----威廉·吉布森《全息玫瑰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