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目标并不是把一名工匠调教为一名艺术家,而是使他成为一名更加快乐的木匠。 ----《旅行的艺术》
2、托尔斯坦.凡伦勃认为:在一个商业社会中,任何坚持一个人可以很有道德,同时仍很穷的观点都是没有市场的。即使是对财富最不在乎的人,也会感受到一种迫切的需要去积累财富,并且向外界展现自己拥有财富,以期逃避责备。一旦没有积累足够的财富,就会感到焦虑不堪,感到自己应该受到责备。 ----《身份的焦虑》
3、但是我们的命运并不总能用我们的道德价值来解释;我们可能受诅咒,或受祝福,其后面并没有什么公正。并非我们所有的遭遇都与我们的为人有关。 ----《哲学的慰藉》
4、我强迫自己遵循一种特殊的精神命令:环顾我的四周,仿佛我从未来过这里。慢慢地,我的旅行开始有了收获。 ----《旅行的艺术》
5、即使是在宗教的核心教义遭到摈弃之后,宗教的诸多侧面仍然不失其有益的意义。 ----《写给无神论者》
6、“这个世界只允许我们在孤独与卑劣之间进行选择,”他说。而且他建议年轻人应该学会“如何与孤独为伍……因为一个人被迫与他人接触的机会越少,他的境况就会越好”。叔本华认为,幸运的是,任何一个稍有理智的人在与他人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后,都会自然而然地“不愿与他人有频繁的交往,就像一个校长决不会愿意和周围的一群吵吵嚷嚷、喧闹不休的孩子搅在一起一样。” ----《身份的焦虑》
7、在现代城市寂寞的峡谷中,没有哪种感情比”爱“更受到敬重。然而,这不是宗教所言说的爱,不是哪种天下一家的人类大爱,而是一种包藏嫉妒的、对象限定的、最终也更小气的爱。这种浪漫的爱驱使我们疯狂地追求单独的某个人,期望与之达成一种毕生的交融关系,而且,这个特定的人将让我们不再有需要去面对普天下的其他人。 ----《写给无神论者》
8、有句阿拉伯谚语说,灵魂以骆驼的缓慢步伐行进。当既定了的时间表的现实以无情的动力迫使我们前行时,我们心之所在的灵魂却饱含怀旧,担负着沉重的记忆跟在后面。 ----《爱情笔记》
9、我们每天都会经验到许多不平等的对待,但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妒恨每一个比我们优越的人,这就是嫉妒的特别之处。有些人的生活胜过我们千倍万倍,但我们能心安无事;而另一些人一丁点的成功却能让我们耿耿于怀,寝食不安。我们妒嫉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史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身份的焦虑》
10、情人间过于矜熟,结果往往是滋生出厌倦,因对对方知道得太多而生厌倦。反讽的是,问题也许出在我们对对方还不够了解。始入爱河,我们惟有新奇之感,对彼此的关系自然茫然无知,定情之后终日厮对,朝朝暮暮的日子又让我们生出幻觉,以为一切不过如此,实在平淡无奇。最大的错觉莫过于因日日晤对而自以为对对方已无所不晓,诺亚在世上活了六百年,若非洪水降临让他以别样眼光看世界,他还不知此理。 ----《拥抱逝水年华》
11、我告诫自己:我绝对不能以我可笑的不安来麻烦你。结果呢,尽管我尽力使自己保持理性,显得成熟,但这一切还是迫使我默默地发了疯。 ----《爱上浪漫》
12、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身份的焦虑》
13、但是,对永远不会到来的未来的渴望就是对已经成为过去的时光的向往。 ----《爱情笔记》
14、令人吃惊的是,爱情的拒绝通常是形成在道德的语言中,对与错的语言中,善与恶的语言中。似乎拒绝或不拒绝,爱或不爱,是自然而然地属于伦理学的分支。
爱的结束是两种从根本上说都是自私的力量的冲突。
康德理论的实质在于,道德只存在于行为实施的动机中。 ----《爱情笔记》
15、生气的人是一个复杂的动物,发出极度矛盾的信息,哀求着救助与关注,然而当这一切到来时,却又拒绝,希望无须语言就可以得到理解。 ----《爱情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