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意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本我”是各种本能与欲望的贮存所,“超我”则是道德说教、伦理规则、宗教教义等上层建筑,而进入我们意识的则是“本我”和“超我”角力后的结果。 ----啊,叔本华《叔本华的思想》
●因为惧怕贫穷,我们知道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惧怕动荡,我们知道了,安安稳稳过一辈子才是真谛;因为惧怕无常,我们知道了,掌控和互惠才能维持长久的关系。在精神成为奢侈品的时候,我们只能追求物质;当尊严不能上称幺的时候,更多的人选择明哲保身的安稳。
●终于一天你明白了所谓旅行只是去别人活腻的地方转转,传说中的对心灵的抚慰是不存在的,当你回来的时候一切照旧,一切心灵的美好感觉都是来自你心灵内在的力量与温度,就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连经济及基础都没有谈什么旅行的心灵鸡汤?
●文学的功能是雕镂社会结构里上层建筑的文化景观,是催化意识形态向智性层面发展的活菌素。 ----董桥《英华沉浮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你的微笑决定我的退路
●过去与现在,静态与动态,系统与事件,基础结构与上层建筑的对立,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知识的、二元对立的玩意。我断定这些对立不仅在现象上是一种误导,而且在分析上也是软弱无力的。它们之所以是软弱无力的,只是因为其他文明已经更好地理解了它们的综合,因而也以不同的方式综合了它们的历史实践。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去认识,并且发现这些概念的地位,即当世的往昔,基础结构中的上层建筑,运动中的恒静,稳定中的变迁。 ----马歇尔·萨林斯《历史之岛》
●你看我们之间的关系没那么好,你却一再向我强调友谊,这让我感觉,好像没有经济基础却吵吵着要上层建筑。 ----安东尼《陪安东尼度过漫长岁月》
●色情是爱情的基础,爱情是色情的上层建筑。
●所谓爱情,本身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上层建筑。一介凡夫,达不到的高度。 ----李维康《错过了身边的美丽风景,却还是一直在前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绝对的真理,也就是说收入决定着个人的生活模式,而生活模式又决定其志趣爱好、思维习惯,所以收入不同的人,到了一定年龄,也就是所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个人意识形态开始固化并显性的时候,也就是彼此差异隔阂渐显的时候了,最终成为不同星球的人,共同语言也就所剩无几了
●格局这个东西,可大可小,主要看个人,毕竟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要意识到,即便没有优渥的先天环境,眼界与心胸也是能够靠后天培养的,切忌故步自封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白璧微瑕《姑娘,你的格局远比外貌更重要》
●婚姻生活中,爱情终将会被亲情代替,可是我忽略了一点。
爱情是基础,基础先天性不良,上层建筑又怎会牢不可破。
●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的自信是建立在物质层面,穷困潦倒,就算有满腹经纶,自信也会慢慢在冷冰冰的现实面前低下头来,逐渐稀释。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天下的眼光与轩昂的精神气概……
●论语 第二十七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是“不谋不在其位之政”,不谋划与现实变化的位次不符的政事、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等。 ----孔子《缠解论语》
●老师:“为什么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学生:“咱学校的教学楼原计划建7层,由于资金紧张,最后只建了5层,这就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