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蔽于论而尊其所闻, 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乱世的昏庸君主,总要将自己所有一切的由来粉饰得高深莫测,以此来抬高自己;而求学者被他们的观点所迷惑蒙蔽,尊崇他们听到的传闻,便聚在一起正襟危坐地称道着,挺直颈脖诵读着。这就说明这些人分辨是非的界限不明确。) ----《淮南子修务训》
2、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在那时,夏禹吃一顿饭有可能被打断十次,洗一次澡有可能三次拧干头发起来处理事务,他就是这样劳累、忧虑为人民服务)一馈十起的出处 ----《淮南子·氾论训》
3、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 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过去夏鲧修作高的城墙来防范,但结果反而是诸侯叛乱,海外各国也都生狡诈之心。禹看到这点,就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散发财物,焚烧兵器盔甲,广施仁德,结果四海臣服,夷族纳贡,禹在涂山会见成千上万带着玉器锦缎来朝会的诸侯。)化干戈为玉帛的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
4、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趼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手足重茧的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
5、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为贪养生之物而伤害生命,这就好像削足适履,又好像削尖脑袋去带小帽子。)削足适履的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
6、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是 ” 补天“的出处。”浴日“出自《山海经·大荒南经》(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后将两神话合成”补天浴日“同时”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是炼石补天的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人生感悟 www.wenzhangba.com)
7、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鲁阳公与韩国结仇交战,战斗正处难分难解、太阳西沉之时,鲁阳公挥戈大喝,太阳竟为之退避三舍。)挥戈返日的出处 ----《淮南子·览冥训》
8、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所以人的脑袋呈圆形,象天,脚呈方形,象地。)圆颅方趾的出处 ----《淮南子·精神训》
9、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10、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淮南子·说林训》
11、田子方、段干木轻爵禄而重其身,不以欲伤生, 不以利累形,李克竭股肱之力,领理百官,辑穆万民,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田子方、段干木轻视爵禄而珍重自身,不因嗜欲而伤害生命、不以利益而拖累身形。李克竭尽全力辅佐国君,统领管理百官,使万民和穆,使国君活着时没有废弃不办的事、死后也没有遗留的忧虑。)死无遗忧的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
12、高宗谅暗,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无声;一言声然,大动天下。(殷高宗武丁居丧,三年内闭口不言,四海之内随之寂然无声;但一旦他发布号令,便震撼天下)寂然无声的出处 ----《淮南子·泰族训》
13、是故大丈夫恬然无私,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凌霄,与造化俱。 ----《淮南子》
14、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 ----《淮南子·俶真训》
15、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星耀而玄逐;进退拙伸,不见朕掇:骛举麟振,凤飞龙腾;发叶秋风,疾如骇龙。(高明的人的行为是,神出鬼没,如星辰闪烁不定,像天体恢宏运行,进退屈伸,不留痕迹;像鸾鸟飞升、麒麟跳跃、凤凰飞翔、神龙腾空;发动时如猋风,而迅猛得又像闪电)神出鬼没的出处 ----《淮南子·兵略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