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诗人与一个圣人的对话有其困难,因为一个诗人在说话前,必须先聆听别人──也就是说,他使用的语言,属于每一个人,也不属于每一个人。一个圣人与神或与自己交谈,都是沉默之声。 ----《印度札记》
2、我们活在遗忘与回忆之间:此刻是受绵亘不变的时间所侵蚀的一座岛屿。 ----《印度札记》
3、国家主义不是一个快乐的神祗:它是嗜血的火神摩洛克。一般而言,国家主义之所以会走火入魔,是源自于它的信徒对同构型的狂热:所有人都是单一信仰及使用单一语言者。 ----《印度札记》
4、水滴石穿,
风吹水散,
石立风停,
水、风、石。
风琢磨石,
石为水杯,
水流成风。
石、风、水。
风动而歌,
水流而语,
石止而默。
风、水、石。
此即彼亦非彼:
在虚名之间
渐行渐远渐无形,
水、石、风。 ----《风、水、石》
5、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整齐划一,却不是平等,而且他们的以个体间不断的争斗取代了相亲相爱。我们在见到愤世嫉俗的罗马皇帝给人民“面包与竞技场”时,觉得大为愤慨,可是,那与今日电视及所谓的文化部所给予我们的,又有何差别?以前人们相信,随着私人领域的扩张,个人将会有更多的闲暇,也会有更多余暇可投入艺术、阅读,以及反观自省。如今我们知道人们不知该如何打发时间:他们成为愚蠢的娱乐的奴隶,他们的时间若不是用来花钱,就是用于肤浅的享乐。我不是谴责对享乐的狂热;我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庸俗浮浅感到悲哀。 ----《印度札记》(感人故事大全 www.wenzhangba.com)
6、现代化朝着两个方向进行,与种姓制度不兼容。就如每个个人都隶属于他的种姓,每个种姓也都隶属于那套制度:那是一个相依共存的网络,既把它们联结在一起,也让它们相互有所区别。将种姓联结在一起,并使它们成为一个缓慢而永不止息循环的运行体系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是“其他”(otherness)的关系。每个种姓都是独特而唯一的,不过它们全都环绕着同样不变的原则——纯洁的观念,也就是它们的饰原——在运转。这套制度的能力在于它表现的多样性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原则之单一性。 ----《印度札记》
7、印度最先让我感到讶异的一点,也是许多人觉得诧异的,就是两极化的对照所造成的歧异:现代与古代、奢华与贫穷、纵欲与禁欲、草率与效率、温和与粗暴;繁多的种姓制度与语言、神祗与仪式、风俗与理念、河流与沙漠、平原与高山、城市与村落、农村与工业化生活,在时间上相隔数世纪,在空间上毗邻而居。 ----《印度札记》
8、白日在走动与停留之间摇晃,与它自己的透明相恋。
9、大街
这是一条漫长而寂静的街。
我在黑暗中前行,我跌绊、摔倒,
又站起,我茫然前行,我的脚,
踩上寂寞的石块,还有枯干的枝叶
在我身后,另一个人也踩上石块、树叶。
当我缓行,他也慢行,
但我疾跑,他也飞跑。我转身望去:却空无一人。
一片都是黑漆漆的,连门也没有,
唯有我的足声才让我意识到自身的存在,
我转身重重叠叠的拐角,
可这些拐角总把我引向这条街,
这里没有人等我,也没有人跟随我,
这里我跟随一人,他跌倒
又站起,看见我时说道:空无一人。
10、我用影子绘画世界,
我用世界撒播影子。
我听见光芒在另一边跳动。 ----《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