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流传最广的思维方式是喜欢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一切,却缺乏严密细致的推理过程。比如:儒家学说就认为,一个人如果做好道德修炼,则处理世间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显然是非理性的。
——张宏杰《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这段话深得我心,我很不喜欢某些总写心灵鸡汤类句子的,总是空口安慰或愚惑人们要看淡放下,才能得到幸福快乐之类。因为真的只有虚幻的自欺而已,并无理性逻辑。
人生挫折、爱情烦恼等等并非看淡放下即可消亡或解决,还是得去做实际行动。
所以,人生,真正的力量是勇气和前行,而不是看淡或放下。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王莽像一个高明的演员,给人们留下了最动人的造型。是啊,在这个纲纪崩溃的时代,人们最痛恨的是上流社会的穷奢极欲,最痛恨的是裙带成风。而王莽恰恰恭俭勤政,恰恰大义灭亲。他准确地击中了人们感情中最脆弱的部分,让所有人的心都成为俘虏。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3、这个权力的象征物里,批发着世界上最密集的阴谋,笼罩着世界上最严密的规矩,呈现着人间顶级的浮华和奢靡,却惟独缺乏一样东西:简单平凡的亲情。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4、乾隆把禁戏的重点,从禁地点、禁规模、禁时间转移到审查、修改、禁止演出的内容。通过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精神产品,寓禁于演,化不利为有利,化有形为无形。 ----《饥饿的盛世》(励志故事 www.wenzhangba.com)
5、郭嵩焘在日记中说,有一个朋友问他,为什么湖南这么出人才。
他回答说:“楚人只带三分蠢气,盖孔子所谓其愚不可及。”
朋友听后十分同意,说:“自古成名者,多由笨干,是以有字颠、画迂、诗痴,浮光掠影,终不济事。”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6、痛苦:像学泳者没水时的窒息,曾以为那是走不到头的隧道。
失望:在成长的路上抛下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幻想,像蜕掉一层又一层皮,这就叫成熟。
困惑:一次又一次迷失坐标,像被世界丢掉的孩子那样无助可怜。 ----《千年悖论》
7、在历史那散乱随意的脚步当中,三年大比的科举制以它的规整而紧凑的节奏引人注目。在历史跨入了二十世纪的门槛之后,它才终结了前进的姿态。在崭新的世纪里,很多旧的东西死去了,人们记忆中保留的是这些事物临终前衰老而丑陋的面孔,这些长寿的死者没有得到一个应该有的体面葬礼就被人淡忘了。 ----《千年悖论》
8、乾隆认为应该由皇帝垄断所有的伟大、光荣、正确,不给其他人留一点荣誉空间。乾隆皇帝所需要的,不是站立着的大写的人,而仅仅是工具和奴才。 ----《饥饿的盛世》
9、中国的政治家特别强调秩序。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静态的,条理分明的。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皇治世,五帝定伦,长幼尊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上天早就规定好了的,并且在《周礼》等上古传下来的经典中阐明,天子的使命就是使一切回到原来的规定上去,克己复礼。 ----《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
10、白天我大脑中犹如热恋中的大脑总想着恋人的脸一样,总是转着<大家>那黑色的封面。 ----《千年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