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有关彼得·海斯勒的美文美句摘抄
日期:2018-04-29 00:01: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有关彼得·海斯勒的美文美句摘抄

  ●“一切都是相对的,”他说道。“中国人经常说,只有当你和不穷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才会感到自己有多穷。如果全世界都在走下坡路,我们不过是跟着走下坡路而已,那么事情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种思路跟美国及其贸易伙伴所大力倡导的背道而驰,不禁让我大吃一惊。不过,我想, 如果大家所做的不过是用打火机换回好莱坞影片,那么世界为什么要变的更小、更让人理解呢? ----彼得·海斯勒《奇石》

  ●每当一个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或者甚至只是想像自己来到了这个地方,他就有机会获得一种新的视角。他可能错误地理解所接收的信息,而他所接触东西可能让他感到困惑;我也曾经一次次地目睹这种情况发生。但如果他具有耐心决心正直品质,对外面世界的匆匆一瞥,就可能会让他更清楚和适应自己在世上所处的位置。 ----彼得·海斯勒《甲骨文》

  ●这样的情形有如凝视一张不带任何表情空洞笑脸,却突然发现一生忧伤其实都凝聚在了嘴角边。 ----彼得·海斯勒《江城》

  ●但是,这些朝代几乎都没有留下任何印迹。像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一样,这里的建筑发展步伐掩埋了历史的遗迹。它们的目的仅仅是容纳人口,容纳天天在这里爬坡上坎、搏击车流、干活糊口、买进卖出的二十多万人。 ----彼得·海斯勒《江城》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 ----彼得·海斯勒《甲骨文》

  ●“我在长江边生活的时候,当地人足智多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任何变化都能作出快速的反应。他们大踏步地接受市场经济革命;只要某种产品需求商店里马上就会货源充足。……不过,几乎看不见长远规划。如果江水上涨,顺山往上搬迁就是了;农民们会等到江水漫进地理才来收割庄稼人们所说的未来,其实就是明天。” ----彼得·海斯勒《奇石》

  ●这条江河一如往常。它跟这里的人不一样,在两年的时间里,这里的人在我的眼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现在即将各奔东西,踏上未知前途,尽管他们已经凝固在我的脑海,被一连串回忆定格——包抄手、上课、在码头面无表情地站立着。但外面的江水大不一样,我跟长江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简单:我有时顺水而下,有时候又会逆水而上。逆水较慢,顺水较快。一切的一切,莫过于此——我们在路上交错而过,然后又继续各奔东西。 ----彼得·海斯勒《江城》

  ●”没有出现肮脏细节原因,我认为部分的原因,和我们所发现的文物有关联,那些文物本质上是精英阶层的。“凯特利说。”在中国的作品中,一直到宋代才出现了‘肮脏’的细节描写。但我会说,这种低俗的文字其实自古就存在,只是没有被精英阶层所记录下来。精英们想要构建一个更为井井有条的世界,在这样的观念中,美德受到推崇,祖先令人尊敬。这是一幅高度理想化的世界图景,而不是一副世界的世界图景。” ----彼得·海斯勒《甲骨文》

  ●农民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只有使用权。为了发展经济,市镇政府只有通过买卖土地获得所需的资金(不能发行地方债券,有没有财产税,筹集资金的方式匮乏)——>低价从农民手中“抢”得农业用地,之后再将土地以拍卖的方式将使用权卖给出价最高开发商,从而赚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的资金。房地产开发商则在其上建起新的楼房,并高价卖出赚得更多的利润。这一系列过程中,都有个人,领导从中赢利,小到乡村党委书记,大到市级领导。 ----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

  ●我搬到小菊儿没多久,北京就步入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战役之中,奥运的光辉印迹也触动到了这条胡同。为了提升每一位北京市民运动天赋身体素质,政府修建了数百个户外健身站。喷漆的合金设施用意良好,但显得十分古怪设计者仿佛在某个体操馆匆匆瞥过,然后便凭着记忆投入工作。在各大健身站,人们用双手旋转巨大的轮盘,推动着没有任何阻力的大杠杆,像公园里的孩子一样在大摆上甩动。就大北京地区而言,这样的健身站无处不在连长城边上的小村寨也概莫能外。这样的体验设施给这些地方的农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捡拾了十二个小时板栗之后,还可以来此一遍遍地转动大轮盘以增强体质 ----彼得·海斯勒《奇石》

  ●“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有思想的 ,他的长处正是得益于他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没有人教他怎么想问题,这样他就可以自由清晰思考了。” ----彼得·海斯勒《江城》

  ●如果外国记者注意到某件富有戏剧性的事情,他就继续展开调查:甘肃的贩卖儿童事件、广西的妇女绝育事件、山东监狱里的劳工维权人士等。这些新闻出现在美国的报纸上,而那些报纸的读者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也不了解这些新闻的背景。这就像那本涪陵的教科书:有时你获得了更多的消息,知道的却越少。甚至尽管这些新闻是出于最为良善的目的,却只变成了满足人们窥探隐私的东西而已。 ----彼得·海斯勒《甲骨文》

  ●认识个人在市场中的需求是自由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也是自由的其中一个意义。 ----彼得·海斯勒《甲骨文》

  ●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几乎不存在节省劳动力的诱因。每一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估计会增加一千万,年轻人离开农村年龄呈现出越来越早的趋势。对于将要前往新兴城镇学生们来说,正规的学校教育似乎毫无关联性,因为传统的中国教育体制除了死记硬背外,教给学生们的东西少之又少。这一切——众多的人口数量、社会机构的缺乏、教育体制改革缓慢——共同麻木着人们的创造能力。 ----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

  ●我掌握了这条河的语言,就像熟悉字母表一样逐渐熟悉了岸边的每一处细节,有了真正的收获。但我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我所失去的,此生难以挽回。在这条壮丽大河上,所有的雅致美丽诗意全都不复存在! ----彼得·海斯勒《江城》

  ●无论哪一个外来者,最终都会被这种文明所征服,变成其中的一部分。即使是蒙古族人,最终都演变成了“元朝” -- 他们原来可是不折不扣的游牧民族,几乎没有自己的书写文字。但在那个时期,他们开始变得像汉人,他们被汉人同化了。 ----彼得·海斯勒《甲骨文》

  ●在中国,迷失方向并非是件多么糟糕事儿,因为其他人也不太清楚自己要何去何从。1996年夏天,我作为美中友好志愿者队员来到中国,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的无知。语言、习俗、历史——这一切都得学习,而这样的学习任务好像超越了我的能力范围。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比我领先了三千多年,所以我急切地想赶上他们。 ----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

  ●这就是中国的方式。成功是预料中的,失败则要收到批评,并且立刻加以纠正。要么正确,要么不对,没有中间状态。 ----彼得·海斯勒《江城》

  ●真正关键讯息不是你所写进去的,而是你省略下来的。 ----彼得·海斯勒《甲骨文》

  ●他们(棒棒军)是一群悄无声息的人—有时即使是最惨不忍睹事故,也唤不起他们开口的欲望—他们也不出面干预。他们只是在看。 ----彼得·海斯勒《江城》

  ●中国需要发展到某个点上,让中产阶级和上层人士都感觉到,这样的体系对他们获得成功已经形成障碍。不过,这样的情形即便在高速公路出口的小城镇里也没有发生,因为他们仅凭着卖几块地板砖也能赚到大钱。 ----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

  ●“中国的过去比西方悠久得多,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不过,过去并不等于历史。中国的过去没有真正的叙事,有的只是一个个不知真假故事罢了。” ----彼得·海斯勒《甲骨文》

  ●要做好自由撰稿人这一职业,关键就是要把你自己和那篇署有你名字的文章分离开来。你要远远地注视着你的文章,如同一个忽然晕眩的人注视着自己的身体趴在地面上。 ----彼得·海斯勒《甲骨文》

  ●他们都变成了受着狭隘的目的和兴趣支配的一个群体,我看到的几乎是一幅炫耀男性气概讽刺画。画中的人物一般热衷于佩戴手机或传呼机,努力挣钱来购买不断翻新的VCD影碟机和卡拉ok系统。他不停地抽着宏声香烟。他说话比较大声,很爱面子喜欢摆出大款的派头儿。每到周末,他总会跟几个男性朋友一起来一场喝酒比赛,争先恐后地把一杯杯白酒吞到肚子里。如果想来点违禁的刺激,他还会到卡拉OK厅或者发廊里找个小姐玩玩儿。 ----彼得·海斯勒《江城》

  ●如果人们还显得有些消极,那是因为他们看惯了更不好的东西。 ----彼得·海斯勒《奇石》

  ●但现在我才明白,这种质朴一直恍如海市蜃楼。琳达进行期末考试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了,苏珊一直在跟恐惧作斗争,可她还是被逐出了校门。涪陵的很多事情就是这个样子——就连看起来应该开诚布公教学工作实际上也充满了复杂和不确定。对于外界,尤其对于外国人,人们普遍贴上了一层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假面。如果你在那里生活了足够长的时间,对诸事的运作规律已经略有了解的话,这一层假面会让你愈加难见真相。 ----彼得·海斯勒《江城》

  ●我在海外生活期间学到的第一件事情是,如果迷了路,你就应该询问方向。我学到的最后一件事情是,即使没有最终目的地,也完全可以把一百四十三个箱子从北京运到太平洋的对岸。我一直不善于提前谋划,在中国生活了多年之后,我的这种习性愈发糟糕,因为那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活在当下。 ----彼得·海斯勒《奇石》

  ●邓恩相信,中国人跟底特律人具有同样地弱点。“中国人跟每个人很相似,”他说道。“都想底线得分,都想来个本垒打。我们很聪明。”
中国人总喜欢这样说:“我们很聪明。”邓恩继续说道:“但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恒心毅力。这句话的意思更像是:‘我们能够赶超。’”
我明白他的意思:我在中国生活得越久,某些方面就越发让我想起美国。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拥有无止境乐观精力,都在快速崛起的城市之间修建了宽阔道路。他们一向拥有自命不凡的品质,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时间——中国人的这一品质比美国人还要美国化。 ----彼得·海斯勒《奇石》

  ●中国人对待自然环境与外国人截然不同,外国人注意到的是人如何改变土地,而中国人关注的是土地怎样改变了人。 ----彼得·海斯勒《江城》

  ●日子总是有好有坏。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我喜欢涪陵的原因:这是一个充满了人性的地方,既闪耀着光彩,又点缀瑕疵,而这样的城市注定总是有魅力的。 ----彼得·海斯勒《江城》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有关彼得·海斯勒的美文美句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