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以更寒冷。 ----龙应台《目送》
●你用你的背影告诉我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威权政治因为太庞大,迫使我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它身上而忽略了其他的压迫,这些其他压迫,当威权不在时,倾巢而出,无孔不入,渗透进入品位低劣到近乎侮辱的电视节目,进入企业管理中对员工人权的践踏,进入民族主义者狂热的叫嚣,进入民主操作中多数的暴力,进入新闻媒体的作假和垄断……所谓压迫,哪里只有一种面孔呢?对于自由精神的压迫,威权时代和民主时代以不同形式发作,所以哪一个时代,可以不需要点火的人? ----龙应台《野火集》
●回到所谓国际新闻作为一个观察点。许多西方的重要报纸都特别开闢「学生版」,引导十来岁的中学生关心公共事务。《纽约时报》的学生版比较浅显,德文《时代周报》的学生版比较深入。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美国自居全球强势,习惯自我中心思维,一般人对国际知识並没有迫切的渴求,而德国经过两次战争的惨重打击,对民族主义戒慎恐惧,整个教育内涵极端强调国际参与的角度。汉堡的《时代周报》三月十二日的「学生版」新闻导读的主题就是南亚海啸。 ----龙应台《龙应台的香港笔记》(心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它的内在世界和我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龙应台《目送》
●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寻常的人也依旧。 ----龙应台
●我真的觉得,历史从来没有终结这回事。它有体温,有呼吸,它微微的叹息和欲呼唤的眼神,只要你看,就在那里,如此的清晰啊。 ----龙应台《野火集》
●爱情是只有灵没有肉的,是澎湃汹涌一发不可收拾的;唯美浪漫、纯情而带着毁灭性的爱情,才是最高境界的爱情。 ----龙应台《目送》
●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龙应台《目送》
●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死亡至深处,不无魂魄之漂泊 ----龙应台《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