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营造一些仪式感,诗和远方,就在你身边。
喝牛奶时,你特意替我擦掉嘴边的白泡沫,是仪式。
出门时,你特意把我的领带给调整好,是仪式。
走路时,你特意蹲下来帮我系好鞋带,是仪式。
别人生日你切蛋糕下去的第一刀是仪式,拆掉新书的塑料包装也是仪式。
仪式是让我们对所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
一、婚姻里的仪式感
普华永道的老总唐徽,她曾说结婚十几年了,她雷打不动的规定就是每周五和先生约会。
她老公是一个喜欢吃意大利餐的美国男人,所以他们每周五晚餐都会坐在高档的意大利餐厅享受美食。
她说仪式感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它会时时刻刻提醒夫妻俩人,必须认真、敬畏得去经营婚姻。
朋友A是一个婚姻心理咨询师,他曾说过一个案例。
丈夫和妻子结婚8年多了,每次遇到重要的节日时,丈夫提议出去庆祝一下,而妻子每次都说要花多少多少钱,要节省钱就不去了,结婚8年竟然难忘的日子没有几个。
后来他们离婚了,丈夫遇到节日都会欢欢喜喜和新的伴侣出去庆祝,在新的婚姻里如鱼得水。
可是这时,前妻却无法释怀了,生活一直过得不好,常常跑心理咨询室解决心理问题。
仪式感是获得安全感的源泉之一。
很多女孩子描述恋爱细节都会这样说:我记得那天我生日,他特地来看我,陪我在哪里做了什么,送了我什么礼物,对我说了什么话,他对我很用心,我觉得很幸福。
从感性的角度,在某事某刻特别用心做某事,带有仪式感,让人刻骨铭心。
很多女孩子都向往一场浪漫的婚礼,很多细节都会有特别的要求,在那个仪式上彼此说着爱的誓言,一生中记忆最深的莫过于此吧。
因为有仪式感,你才记得那天的阳光和白云,还有他身旁的微风和眼中的光芒。
二、生活里的仪式感
记得一个牛津大学毕业的着名学者说过他上学的事情:在他上高中的时候,父亲每次接他、送他的前一天,都会认真去洗一次车,而且要洗得非常干净。
父亲的洗车让他觉得上学有了仪式感,也特别用心。
在我家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一家人吃饭必须围着桌子一起吃饭,不能看电视,不能一个个东奔西跑。
母亲常说:民以食为天,对于食物我们应该怀有敬畏心理,人家老外吃饭前还要祷告咧,家的意思不就是一家人常常在一起吃饭么!
家里不管是哪个人过生日,父母必将准备丰盛的菜肴,一家人都要穿上最好的衣服,来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像是参加一个重大的仪式。
母亲还有一个歪理:连吃饭都不能好好聚在一起的家庭,走不远。
于是我开始观察了几个街坊邻居,居然还真的是母亲说的那样。
就拿我家的邻居来说吧,妇女做完饭就会端着饭跑到外面去和别人聊天,子女端着饭边看电视看吃,丈夫端着饭坐在门口台阶上。
果然,没几日妇女就和别的男人跑了,过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
于是野男人和家里的男人引发了战争,女儿写信给母亲要断绝母女关系。
从此这个家庭一地鸡毛,狼狈不堪,争吵的响声常常传到我家里。
一家人一起认真吃饭,这是我们家里的仪式感,每当我想家的时候,出现最多的画面就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吃饭的场景。
第三季《唐顿庄园》中有一次因为炉子坏了,唐顿第一次放弃了繁文缛节。
他和别人谈论此事时,显得对生活中的仪式感非常着迷。
他说:你厌倦了生活中的格调,就是厌倦了生活。
小时候参加外公的葬礼。
八个穿着黑衣的汉子戴着草帽,在乌乌泱泱的人潮和炮仗齐鸣的响声中将外公的棺材抬起。
这时一个人悠悠得吹起唢呐,顿时一种很强烈的仪式感袭来,我想我此刻要正式得和外公告别了。
我们成长、我们毕业、我们离开,我们需要一个个的仪式来对过去的自己告别,然后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王阳明名言: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一切繁杂里才能照见简单,一切世俗中才能照见脱俗,一切喧闹中才能照见宁静。
我觉得仪式感之所以重要,是通过不断得暗示自己,强化精神,将自己的内心和外在的世界相连接,将外界的物质与我们心中所理解的世界结合起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有一种对人生的控制感。
能够让我继续坚持枯燥无聊的生活,熬过艰难颓唐的苦难,能够在遇到变故或者彷徨无助的时候给予强大的希望。
上周,是大学室友和她的丈夫结婚五周年的纪念日,室友在朋友圈中发了个九宫格,都是他们夫妻在家自制烛光晚餐的照片。每一年的结婚纪念日,有了孩子的两人,会把孩子交给老人暂养一天,抛开一切琐事,共享晚餐。
在家里,他们会精心打扮,换上礼服,关掉灯光,点亮蜡烛,放着古典音乐,喝红酒、吃牛排。装着红酒的高脚杯轻轻一碰,早已摆放好的相机,记录下彼此唇边幸福的微笑。L和Z恋爱两年,结婚五年,孩子快四岁,小日子还过甜蜜又恩爱,少不了这份仪式感的功劳。
“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是表白时,你们一蹲一站、手持鲜花的紧张和喜悦;是第一次共度生日时,一起品尝奶油的甜蜜味道;是第一次送礼物时,拥抱中的期待和激动;是携手走过红毯,与子偕老的郑重承诺.
仪式感,让你们在某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再一次感受曾经的那一份幸福滋味。在感情面临柴米油盐、家长里短的挑战时,仪式感能够让你想起那些美好的瞬间,避免婚姻变成一潭死水。
“年少无知”的时候,我曾觉得,只要彼此相爱,办不办婚礼都无所谓。
后来,参加过一场又一场的婚礼后,我逐渐明白:婚礼不是办给别人看的,而是一场让两个人当众许诺相伴一生的必要仪式。
婚礼的重点,永远不是亲朋好友的吃吃喝喝,而是父亲牵着新娘的手,将其交到新郎手上的那一刻——他们把最亲最爱的女儿交给你了。之后的人生,属于你们。婚礼,是对两个人感情的尊重。
我想起了黄磊和孙莉这对重视仪式感的明星夫妻。据说,当年他们结婚的时候,只是请亲朋吃了个饭,办得仓促,之后总觉遗憾。在20周年时,他们带着女儿,再办婚礼。黄磊在录制《奇葩说》时说:“没有婚礼,不嫁女儿。”
婚礼,是一段感情中最重要的仪式,是两个人感情的见证。
美国婚姻专家温格朱利说:“即使最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想要掐死对方的冲动。”争执和分歧,在婚姻中无法彻底避免。
这时候,给你们的婚姻添加一点仪式感,夫妻间的相守,才会变得更长久。伴侣不一定是希望每天都像过节一样,TA只是希望你偶尔为TA花点心思,证明你爱TA。
曾有位中学同学和我谈过她的父母。都是退休人士了,结婚三十多年,有过争吵,却也不缺乏甜蜜。每一年结婚纪念日,他们就抛下同学,去旅游、去拍照,做彼此的模特儿和摄影师。
一年一本相册留念,如今他们已经凑了三十多本相册。也就是说,他们游历了三十多个景点,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同学提起这件事时候,语气酸溜溜的,但也掩盖不了她的那股自豪。
有一对感情好的父母,备受宠爱的女儿自豪也是正常的。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在坚持。有人认为,现在工作忙碌压力大,有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就省下吧。可你知道吗?感情这东西,你省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就什么都没有给你剩下的了。
仪式感,就是告诉你,有些事情真的不能太懒。你懒得对伴侣用心,伴侣也懒得珍惜你了。人生漫长,想要追寻永久的幸福,就不能忽视那些“没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的仪式;感情,需要有仪式感才能更长久。
多营造一些仪式感,诗和远方,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