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为什么要拆太医院?
婉如清扬
刘姥姥进荣国府打秋风,得了二十两银子,赚足了一年收入。她是个知恩图报的,等到第二次再去,就带了不少土特产。东西不值什么,却是个心意。贾母知道后,借着这机会,把家里上上下下的姑娘小子(宝玉)们都叫上,着实热闹了一番。谁曾想,老太太平常也没怎么锻炼,在园子里走了那么几圈,吃了那么点东西,然后被风一吹,给吹病了。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这一天热闹过了头,不少体弱的人都不太舒服。凤姐的女儿大姐儿也病了。刘姥姥也有那么一些,不过她是乡下老妇,平常劳作得多,到宝玉房里那么一躺,放了些气,排了点东西,就没什么了。
贾母一生病,那可不得了。贾珍贾蓉赶紧地,拿荣国府的牌子去请太医。太医院里有不少大夫除了给皇家出诊,也兼职给达官贵人看病。
王济仁就这样被请进了贾府。王济仁太医世家,除了医术之外,他也深知人心。初见贾母,他走得小心翼翼,只走旁阶,不走甬道。只低着头回话,什么籍贯,什么官职,都一一作答。
贾府的排场很大,丫头婆子一堆,宝玉前头引路,贾母正装见他,他自然明白,自己该说什么,做什么。经过一番诊断后,他说贾母“偶感了些风寒其实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常暖着点儿,就好了。”生病的人最怕什么?怕病重啊,也怕大夫老不说结果,吊在那里难受。他和贾母又不熟,只勉强称得上是贾母说的“世交”,万一他和平常一样背医书,贾母心急,等不了把他给轰出去,那可就糟了。所以,他不背什么医书,直接下了论断,这么一听,贾母和众人都放了心。对这个大夫的印象,肯定坏不到哪去。
果然,凤姐也把大姐儿给抱过来,让王济仁看看。王济仁照样望闻一回,然后就笑着说:“我要说了,妞儿该骂我了:只要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小孩子最怕大夫,想着只要饿两顿,药都不用喝,那大姐儿就算再小,也是高兴的。凤姐这个做母亲的,更不用说,她是个爽快人,王济仁给她来段医书,她杀人的心都有。
其实两病人得的病都差不多,就都是吃撑了。但是王济仁为什么不一样的说法呢?贾母是贾府老祖宗,是他的长辈,更是有诰命在身的老夫人,王济仁不敢说得太实在,只说让她清淡点,暖着点,而巧姐不过是个孩子,实话实说,不但凤姐放心,就是大家听来,也觉得合情合理,更显得王太医亲近人。
给这两人看的效果怎么样呢?挺好,第二天就见效了。没开药,依着大夫说的,就好了,对这位太医,贾府必然是有好感的。
果然,从此以后,王太医就成了贾府的私家医生了。贾府的人只要吃撑了,就都这么办,还都好了。
(妹妹镇文)
消化不良,可以用上这么一方,那其他的病,总不能也饿上两顿吧。
黛玉的好闺蜜紫鹃试探贾宝玉,说黛玉终有一天要回苏州,唬得宝玉痰迷心窍,不省人事。府里上至贾母,下至丫头,全都乱了套了。这会儿,自然是少不了王太医出场。
王太医来到宝玉屋中,看着周围一圈围着的人,马上拉着宝玉的手,开始诊治起来,他唠唠叨叨——自言自语的,之乎者也了一番,贾母忍不住地打断他,不让他背医书。王太医大打包票,贾母听得才放了一半心,但仍是紧张这宝贝孙子的小命,又补了一句说,吃好了叫宝玉亲自带着谢礼去磕头,万一耽误了病情,那就打发人去拆了太医院大堂。
王太医为什么这会儿背起了医书?他和贾府的交情不是一天两天,众人都知道,他不太开药,一定得开药也都是比较平和。他背医书其实是在琢磨病情,宝玉被唬,大家都着了慌,他自从进宝玉屋子,并没有人告诉他事情的始末,宝玉又昏迷不醒,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所以,他得思量一番,自我研讨,才好对症下药,若是完全靠猜,那就不好办了。不但贾母不会放过他,就连他自己都过不了自己的王字招牌。
果然,王太医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贾母说万一不成要拆他太医院的大堂,他还说不敢不敢。大家都笑了——笑无恶意。
宝玉按方吃了药,安静了,王太医的药还是开得对路子的。太医院的大堂,自然是不会被拆的,而贾府的谢礼,必然也是厚厚的。
有一次,袭人不小心被宝玉一记窝心脚给踹得受了内伤,“头上发晕,嗓子里又腥又甜。”她吐了一口血,这一脚踹得真是狠,宝玉忙活了半夜,又是黄酒,又是丸药的,都不顶事。第二天,他请王太医来,王太医细细地问了过程,看看了后下了个论断,开了个内服外敷的方子,几天后,袭人好了。
袭人是宝玉房里的大丫头,看宝玉紧张得那个样子,太医必须十分认真,也必须拿出真本事,要不然,宝玉还不和他闹哇。
后来,晴雯大晚上的出去受了寒,派下人去请,结果请了个姓胡的庸医,开了剂虎狼药,气得宝玉想打人。后来,还是请了王太医来,细细地给诊了脉,看了病症,减了药量。宝玉一看方子,就觉得还是王太医实在。
王太医也的确是个实在人,虽然是给丫头看病,可是这丫头不比那丫头,个个都是宝玉心尖尖上的人,不好好看,不好好开药方,那不就等着挨刀嘛!何况,他也真是仁心仁术。
晴雯吃了药后,本来好转,但是没想到又突然加重了,王太医再来的时候就强调,要不就是吃多了,要不就是劳了神——这一猜一个准,晴雯就是熬了一夜,给宝玉补雀金裘了,后来虽然好了,却耐不住有人把她往坑里推。
王太医是太医院的六品供奉,官职虽说不上特高,但是却深知人心。只是,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治得好,正如秦可卿所说,医生也只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婉如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