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日期:2017-12-06 作者:葫芦僧 来源:精读 阅读: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01

  前几日同学聚会,同桌晓川谈到自己工作后,想通过读书提升技能,却收效不大。

我读书慢,读完又很快就忘记,真伤脑筋。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读书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目的性:为了实现某个目标,为了提升工作能力,或者想要从书中获得灵感等。

  但是,有时候我们明明读了很多书,却还是没有彻底掌握书中的内容;有了新的灵感和见解,也不见得能给自己带来多少改变;读了很多书,却感觉跟没读过一样。

  就像比利·柯林斯在《遗忘》 中写的:

先是作者的名字,接着是标题,情节,令人心碎结局,然后整部小说。你突然间从未读过,甚至从未听闻。

  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因为缺少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方法。

  日本作家大岩俊之,在发现“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真相之后,从不怎么读书的状态,到开启每年阅读300本以上书籍的极限模式。

  他把自己做笔记、记住书中内容的一些实用性技巧写入《实用性阅读指南》一书中,并向读者分享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变为自己的能力。

  02

  带着目标主动阅读,找到重点。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当你身边有人怀孕时,你会觉得满大街都是孕妇;当你买了深空灰的手机时,就更容易看到同种颜色的手机。

  读书也是如此,如果你带着目的去阅读,有了主动意识的关注,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也更容易迅速找到想要的信息。

  因此,读一本书前,应该带着主动意识,想想你希望通过这本书中获得什么

  以问题驱动学习,在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会变得更高效。

  首先,读读序言、目录及后记,快速掌握书本内容,找到对目标有帮助的信息。

  其次,用二八法则关注书中20%最重要的精髓

  有人认为,一本书必须从头读到尾一字不落,全部理解才行。

  但大岩俊之认为: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最重要的又仅有4%

  本田直之在《杠杆阅读术》里也有相似的观点

一本书里的重要内容占20%,再从其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要点只占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32页是关键内容。

  因此,我们阅读时也要学会断舍离,找到对你重要的部分,舍弃非必要的部分。

  此外,你的目标还应该包括有意识地输出,用输出倒逼输入,比如向他人讲述或者写下来,也有助于掌握书本内容。

  03

  做好读书笔记,尤其是思维导图。

  高效做好读书笔记,对于加深记忆是十分重要的。

  钱钟书读书万卷且不易遗忘,被称为“过目不忘”的天才。除了天赋,或许还应该归功于他独特的读书笔记方法。

  笔记不是做单纯摘录,而是提炼书本内容,并形成自己的理解,通过笔记完成信息到知识的转换,实现输出。

  关于记录、制作读书笔记,大岩俊之列举了多种方法,比如划线、标记号、注明文字、贴便签等。

  此外,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笔记法。

  思维导图由英国教育家东尼·博赞提出,是将我们头脑中正在思考的内容,以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的思考工具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做笔记,可以开阔思路,激发灵感,在短时间提炼和总结大量信息,并使思维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大岩俊之建议按照读书目的制作思维导图,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

  ①写上书籍信息,书名、作者、出版社等。

  ②确定阅读目的,读书目的、深入思考的目的等。

  ③根据目的写出答案,准备彩色笔,从中央向外延伸的所有分支用不同颜色表示。

  ④写下你读完后的总结或感悟等。

  下面是大岩俊之对《周末创业》所做的思维导图。

  04

  付诸行动,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前段时间,《罗振宇的骗局》一文引发热议,文章的主要观点是质疑知识付费的实用性。

  转发和点赞支持这篇文章的人,往往都是那些还没学完就嚷嚷着看不到成长,认为学了没什么用,一股脑将责任推给“忽悠”自己碎片化学习的人,不愿承认问题在自己身上。

  乔布斯说:“你得到的知识根本称不上知识,充其量只是信息。”

  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还需花时间经过思考和应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而不是直接伸手要答案。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了却没有用的问题。

  商务类的书籍也是如此,书中凝聚了作者心血的知识、技能,读完之后,还需付诸行动才能发挥阅读效果。

  但人的惰性容易安于现状,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还需要把想法化解成具体可行的步骤。

  ①设立具体的、可达到的行动目标

  根据SMART原则,设定目标。

Specific,具体的,能想象出来的;

  Measurable,可预见的,用数据等方式预测可达成的程度;

  Achievable,可达到的,有实现的可能性;

  Realistic,实际的,具有一定现实性;

  Time-bound,有期限的,定下具体时限,何时达成目标。

  想象自己达成目标的样子,强化达到目标获得的满足感,以促进下一步的行动。

  ②思考现状和目标的差距

  假设理想的完成度是100%的话,分析现状,自己处于百分之几。

  从而知道“行动目标”与“现状”之间有多大的差距。

  ③将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细化到每一天执行,确定行动的优先顺序

  行动设定跨度不要过大,例如按照10%梯度增长。

  为达到这10%的增长,尽可能找出5个以上的具体方案,并确定一条最想执行的。

  为督促自己执行,将行动告知他人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与读过多少书相比,更重要的是有过多少行动。

  如果没有行动,并给自己带来改变,那么你投入再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只是一种浪费。

  05

  有人说:如果你每天还在看耶鲁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对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那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如果知识不能转化为能力,指导自己行动起来去实现目标,那么获取再多的知识也只是枉然。

  学习知识后,要学以致用,让知识得到实际的运用,形成新的感受和认知,不断深化,才能真正地转化为你的能力。

  没有行动和改变,一切都是零。

  作者:葫芦僧,精读主创,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猜你还想读更多葫芦僧的文章:

  你工作的深度,决定了你的未来

  经济独立,才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

  决定你能走多远的,是你的思考能力

  留言有礼

  今天点赞数第1名的留言,精读君赠送《成长词典》1个月使用权益。

  ↓订阅成长词典,坚持每天读透一个概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