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用这4本书,感受从未遇到过的美
日期:2017-11-27 来源:未读 阅读:

用这4本书,感受从未遇到过的美

像个艺术家生活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年代,“美”变得很廉价,也越来越趋同。

如何找到那些我们未曾见过的美呢?

这4本艺术类书可能是条线索,在艺术的世界,找到错过经典之作,发现生活中忽略的小细节。

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对名画解读的书很感兴趣。

其实,像这类的书市面上很多,要说这本不太一样的地方,是它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在馆长山田五郎和见习研究员古山淳子你来我往的嘚吧嘚中解读名画背后的故事

自带划重点功能,大写加粗,对于艺术圈小白来说,太贴心了。

再说内容,这本书介绍了12画家的“变态”之处,也就是艺术创作上的怪癖,痴迷画肌肉的米开朗基罗,重度拖延症患者达·芬奇,擅长社交所以接单接到手软的拉斐尔,将爱妻cosplay在自己画里的伦勃朗,特别喜欢画丰乳肥臀的鲁本斯......

可能你会觉得这本书没啥技术含量,其实不是,两位作者把很多专业术语融到对话当中,变得通俗易懂,就像讲到蒙娜丽莎的时候,他们会顺便说说明暗法的技巧,还有晕涂法的应用,从小白到入门,这本书完全可以。

作者是名小提琴演奏家,一听到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就会肾上腺素爆棚,荷尔蒙飙升的那种古典音乐狂热爱好者。

他写这本《我该几时鼓掌》是因为看到现在的年轻一代,听古典音乐的越来越少了,担心古典音乐会消失不见。确实,要不是周董《十一月的萧邦》,我可能真不会想去听萧邦。

也是这个原因,这本书写的没那么难懂,不是各种专业炫技,而是从读者角度出发,写一场音乐会从买票、开场到结束鼓掌的过程中,听众该做的事,还有你想了解的演奏家们都在忙活什么?像演奏家演奏的时候是凭记忆还是看谱子?那些乐曲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听音乐的时候闭上眼睛效果更好吗?什么时候鼓掌对演奏家有影响吗?

同样是一本古典乐小白入门必读书,快到年底了,各路音乐会也要来了,感兴趣的盆友可以提前找来看看哈~

很喜欢朱赢椿,特别是他那本《虫子书》,让虫子来创作,完全跳出我们的常识印象,不是写科普也不是写架空世界,而是真的让虫子当主角。

所以一看到朱赢椿老师这本新书,没有多想,很想推荐给大家。

这回,朱老师改写鸟了,“便形鸟”,取“随物赋形,便宜行事”之意。书中这些鸟并不是经籍中记录的,而是生活中的发现,并高于生活的创作。写了4年,改了又改。

| 此鸟为藏面

关于生活,我们过多地注重那些大而激动人心的事,而忘了周围小而精致的惊喜,慢慢就会失去好奇,变成空洞的大人。

朱赢椿写《便形鸟》就是希望唤起我们对生活本身的关注,找回丢掉的好奇心吧。

石内都,日本重量级女摄影师。

她迷恋于黑白色调,依赖35mm照相机,“对那些肉眼无法得见、且未曾见过的世界,怀着强烈的憧憬。”

正是这样的痴迷,在她的影像世界,有女性痛苦成长,世态的斑驳故事,不为人知的战后日本,深刻而独到。

黑白照片的颗粒感,就像是那些解不开的疙瘩,有郁结但又充满了生命力。石内都用她独有的方式,揭开过去的郁结,把真相暴露,震撼每颗细胞。

- 互动 -

你遇到过最美的一个人一件东西?

▼ 挑本书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用这4本书,感受从未遇到过的美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