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感恩,我们开始了第二门课程的学习——《基础神学》。当我们学了这么复杂的《神学导论》,再来学这么简单的《基础神学》,就觉得太简单、太爽了。《基础神学》很简单,就是解释《使徒信经》。这门课思路也非常清晰,所以我们可以享受读神学的过程。我们能够有这么多弟兄姊妹一起来学习这门课程,让我们能见识神学的魅力,是多么美好!这也告诉我们,周末的时候有比去外面游玩更美好的事,甚至有比睡觉更美好的事!保罗讲圣经就讲到深夜,犹推古不热爱神学,就掉下来摔死了。但愿我们不要作“犹推古”,而是要谈起神学就忘记了睡觉。我想,保罗他们在推喇奴学房,学神学也是眉飞色舞,非常令人振奋的。
大家也应该见识到神学的魅力,比如我们学了一门《神学导论》,再学《基础神学》,你就发现,确实!学了神学,再去学别的学科,都觉得黯然失色。因为神学是和永活的神打交道,而且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你就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不管什么教义,当你重新思考的时候,你都会发现你原来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包括《使徒信经》,我们觉得很简单;但是这一遍你看这么多人不断出场来指点我们,我们就发现,我们对《使徒信经》的敬重显然是不够的。我的一位老师讲过说,如果不是奥古斯丁提出原罪论,我们读一百年圣经也读不出来;如果不是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我们读两百年也读不出来;如果不是《使徒信经》提出三一神论的架构和基督论的核心,我敢说,我们今天也未必就能从圣经中读得出来。你看,其实你的血液中已经流淌着《使徒信经》给我们的“血液”——就是三一神的架构。这个架构后来加尔文就用了,还有基督论的核心。加尔文的神学系统整个内容是围绕三一神论来总结的。你想,《使徒信经》对圣经的总结是非常了不起的。
所以我们小组在讨论的时候,就特别提到这个问题。就是“信经和圣经”——我们上一学期的课里面,已经提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确,信经是有可能错的,圣经是绝对无误的,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信经呢?因为我们是藉着信经,回到圣经,而且透过学习大家越来越明白《以弗所书》3:18(“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讲得是多么准确,我们要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常阔高深!你看,我们是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圣经。
如果你不是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很多时候你是明白不了圣经的。就是说“唯独圣经”,很多时候的确是需要有众圣徒一起帮助我们,使我们更好能够明白圣经。因为你打开圣经去读,那你如何保证所读的就是圣经真理呢?如何保证你的解释一定是对的呢?有可能是有你的私意解经啊。所以,为了避免个人的私意解经,我们需要和众圣徒一起回到圣经。
所以信经和圣经一定是不矛盾的,某种程度上是我们可以借由信经回到圣经,也才能够真的明白我们的信仰是有一个传承。信仰的传承,就是《提摩太后书》1:5(“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保罗对提摩太讲,你要知道你的信仰是跟谁学的——“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然后也藉着这么多老师和一个不堪的我,给人看到了一个纯正话语的规模多么伟大。你看,提摩太的信仰是有传承的。你要知道自己的圣经是和谁学的。是有这样的传承,好让我们回到“唯独圣经”。当我们来学信经的时候,我们不是在学信经本身,乃是帮助我回到圣经,然后更明白圣经,从而能够让我们在这过程中来知道我们有一个美好的传承。
很多时候,我就想,这传承可以是一条路。“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鲁迅的名言。“没有路”,本没有传统,不需要传承,你只要去走就行了。真的是这样吗?但这只是一种假设,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你只要顺着线往前走,慢慢就有了路。但这只是假设。因为你在走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拦阻,有很多障碍,甚至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因此,你走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给你建一座桥,你怎么过去?如果没有人驾船,你怎么过去?你以为这理论很好,但你在实际走的时候是得需要路的,而且你看有了路就不一样了——有了路,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你就沿着脚印走,就会事半功倍,给我们省下我们多少披荆斩棘、建桥筑路而耗费的大量机会和精力。为什么这世界上的人花费大量的金钱在寻找导师和在教育方面呢?你以为世人都傻吗?是啊,我只要关上门自己想想就行了,干嘛非得要找导师呢?为什么非得让我的孩子找导师呢?
我看了一个新闻,让我想了好久。北大的两位毕业生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到钟南山隐居。那就真在钟南山隐居了。但是后来他们开始和外界联系了,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孩子要上学了(大笑)。所以你就可以看到,他们还是觉得单单隐居,是没有办法让他的孩子和整个世界文明的传承进行结合的。还是被迫要让孩子去寻求路寻求导师——就不只是自己过个好日子,有一个自我了断就行了的。所以我们也是,我们的信仰传承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捷径、很多路,我们要特别珍惜这些美好的机会,让我们回到圣经,能够去灵活运用、言说圣经。所以,我们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我们的信仰传承。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这不过是条“路”,你的确是有可能藉着另外的路——上帝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回到圣经。因此,你不必炫耀这个层面的东西,乃是去言说圣经内容。因此若是你老是和别人讲我是和谁学的,我的导师怎么样,我的信条怎么样——你天天讲这方面就成了宗派主义了。但是你如果把这隐藏了,就是去讲圣经,但是人家会把你的这种学习方法看成你呈现的“内功”,是不是?作为你助力的因素,作为使你弹跳的因素,是化成你内部的东西,然后让你去言说这方面的内容,把这个言说好。
所以,弟兄姊妹们,在这方面一定要小心,哪怕是你讲《威斯敏斯特信条》,不要给人的感觉是在学信条,而是就是在学圣经。圣经怎么教导主权的?圣经怎么教导预定论的?到底圣经有没有教导?你是如何总结的?你借着这方面的总结,让大家回到圣经。所以我们有了这么好的“师父”,但是我们不是炫耀这方面,而是回到圣经以此来有美好的言说,这也是给我们有很美好的提醒,这样的观念很简单,但是我觉得今天在我们的教会中,还是非常困难的。
前几周我到外地有一个培训,给他们讲“基督教的婚恋观”。有一位年轻人和我有很认真沟通。他说:“老师讲得很好,但是我从小是在教会长大的,我妈妈就给我一个说法,你看看她讲的对不对?”我说:“你妈妈怎么说的?”他说:“我妈妈说你不要听这个这么讲听那个那么讲,如果上帝真把你的对象带到你面前,他会给你一个神秘的声音说就是她,你要娶她。”所以这个年轻人就一直在等这个声音。他见到一个就问问神是不是她?如果是的话,上帝最好就直接告诉他。他就直接什么都定了。你看,在今天这种观念还是很盛行,而且是在大城市。在一个知识分子云集的教会中,仍然会有这种想法——就觉得学这些婚恋观有什么用呢?没用,这不能保证你找到一位合神心意的对象。你要有一个神秘的感动,要有神的引导似乎才是靠谱的。
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对的地方,我们常常错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以为学了婚恋观,就可以找到好对象,是不是?比如夫妻学了沟通技巧,就以为会有好的沟通。那你就错了,真正能让你们有良好沟通的乃是神,真正能让你们得救的是神。你就是学了一切,也要回到神面前祷告,祷告到仿佛你什么都不会做,祷告到连话都不能说,祷告到连祷告你都不会祷告,真的是说,只有神动工这一切才会发生。我们说如果没有神动工,男女也不会生孩子。并不只是有自然规律就可以的了,而是一定要有神的参与和动工。这是没有问题的。你学了这些观念,不代表你就真有好的婚姻,也不代表你真能找到对象——而且找对对象。年轻人的妈妈这么说的话,的确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这里的错误在哪里呢?错误就在于,否定了上帝常常是藉着我们的婚恋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给我们带来防范和引导,里面有符合上帝理念的一些智慧。这些智慧我们称之为“属灵的通则”,能帮助我们避免走向歧路。比如你学了婚恋观,就知道“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因为背后有一个立约的观念。你也知道说,我们与其去寻找,不如去为神的事情挂虑。当我们为着神的事情谋划的时候,你朝向上帝奔跑的时候,你的同行者就会在你身边出现,一起跑向神,就有一位和你一起奔跑的,慢慢你们就会步调一致。这些你学了之后,你就会避免走很多误区,避免进入很多陷阱。的确,孩子从小要管教,但是管教并不能保证你的孩子就能信主。圣经给你一个管教的原则,你就知道有了这原则(通则),就可以“尽人力,听神命”——你尽上人的努力,然后听神的吩咐。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好好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知道,这些也都必须回到上帝面前,如果没有上帝这些也没有用。我们父母一定要教孩子基督教教育,但又要知道基督教教育是有限的,不能代替神。我们仍然要祷告,求神动工。我们要好好释经、好好学,但是我们又要知道再好的学习、再好的预备,仍然不能让人信主,必须得是圣灵动工、神自己动工。所以这两者得有一个结合,但是到今天我们还是很容易走极端。
比如最近我刚刚解读完《箴言》,这两天营会期间和外地来的一位姊妹交流。那位姊妹说:“听你讲《箴言》,就觉得我们原来看《箴言》的目光有点问题。”我就问她:“原来你们怎么看?”她说:“原来我们看就觉得,《箴言》就是在教我们怎么做,然后你这么做了就会有好结果。因此这就是律法主义很深硬地来学《箴言》。但是当你在讲的时候,就努力来说这《箴言》是‘属灵的通则’,不是引我们走向律法主义,而是藉着这条路引我们走向活的神。”《箴言》有其价值所在,但是你又要注意这个价值本身不能代替神,你要把《箴言》放在一个比较平衡的立场来看。
我们中国教会为什么这么喜欢读《箴言》呢?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盼着,你给我一个说法,我去做就行了,而忽略了——这是上帝告诉你——这个世界有一个属灵通则。以此告诉你说,这个通则是由谁定的——上帝,上帝是活的,通则是死的,你要通过死的通则去和活的神相交。
你看,别人稍微给你一把牛刀,就牛刀小试,就觉得,哇,真有威力。那一位上帝岂不是更有威力了么?那位活的上帝岂不是更牛么?“属灵通则”有这么一个引导和作用,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这方面。所以我们是藉着《使徒信经》这门课的学习,能让我们有一个平衡的信仰架构,也能让我们回到那一位活的上帝面前,能够真正更深入让我们的信仰发挥功用。求神带领我们!
因为内容比较简单,我也不过多说。我们的讨论题里面,这些问题非常好,大家可以来讨论。然后,其中有一个问题:我们该怎样正确使用《使徒信经》,同时不破坏唯独圣经的教义?就是因为我们相信《使徒信经》本身就是在准确解释圣经。尽管《使徒信经》和其他信经都不是圣经本身,但是你要相信上帝使用了它,所以你首先不要去怀疑它。你要首先相信说,上帝是可以藉着信经来引导我们来走向更准确地认识神的。这是上帝所使用的一个器皿。我们不是活在真空中。
问:教会怎样通过《使徒信经》帮助我们更好敬拜上帝?
答:我们说使徒信经是三一神的架构,我们规范的敬拜也是在圣灵感动下在基督里向天父敬拜。这本身的架构都会使我们的信仰和敬拜都比较规范。同时,藉着基督做我们唯一的中保,我们可以更好地敬拜上帝。同时,因着我信,我们也会知道说,信仰能有一个活泼的驱动力。
当然,在信经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不少难以理解的部分。比如说基督的受苦、祂降在阴间等等这方面,那以后我们会进一步来讨论、进一步来学习。希望大家不要轻视我们基要的信仰,而是在基要信仰中不断进深。让上帝继续带领我们!
我们三位新同学可能还不太了解学习的总原则。我们会两周尽量聚一次;如果我们不能这样面聚的话,我们也会在片区、小组中来聚。藉着讨论,大家就会更深明白所学的内容,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讨论中,大家可以试着记一记别人讨论中对你很有启发的部分。而且在讨论的时候,也是有服侍,因为我们需要每个组有一位小组长,来带领大家讨论。同时还要有一位记录员,要把所讨论的内容整理成文字,然后发给惠苇弟兄。我们会最终整理成文字给网上神学院。他们要知道我们有实际的讨论。所以记录也是一种服侍。所以我们盼着大家轮流着做记录员,能轮着带带电脑, 不能让一位从上一学期开始一直做你的记录员吧——你一直发言,人家一直记录?我们也尽量帮着组员们有一些服侍,也尽量让更多的人起来做组长,引导大家有这种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别人会给你很多新鲜的光亮。所以,“独学无友”就非常痛苦,“共学有友”是一种幸福!共学就是一起来学习,就非常幸福!我考考你,“朋”和“友”有什么区别?你看你不太了解中国的古文字,两个字是有讲究的。大家一起学习叫什么,你自己交往的叫什么,都是不一样的。孔颖达说:“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所以我们在一起做同门,然后因着神成为同志。不过这个词给同性恋搞得声名狼藉了。在一起是上帝给我们美好的机会,我们要好好珍惜。
还有就是,我们两周之内一个单元要必须完成,不能拖后腿。如果下一周提交作业,人家可能就关闭了。所以你要提前提交。提前提交了之后你要点一下让它最终给你评分,否则就只能看到你的草稿。大家尽量往前,还有阅读的任务也尽量朝前做,后边我们还会有一起考试。希望我们这门课快一点,完了之后我们马上开始下一门课。这样我们可以争取两年把八门课全部学完。当然就看大家的进度了。希望大家彼此代祷,共同努力。也尽量找机会,大家相互讨论交流。
还有你不要忘了发帖子的任务,你要回应别人的帖子,还要发起讨论,还要在公共的领域发起讨论。他最后都要给你计算的。当然,我发现他们的打分还是比较宽松的。但是我都知道你有没有发,因为我常常看。其实你所有的上网记录都有记录,你发了多少帖子,人家点一下全都知道的。你上了多少时间发了多少帖子,所以你要关注一下网上的一些信息内容,自己也尽量深入一些来好好研读。
问:《使徒信经》和其他信经什么关系?
答:其实四大信经,天主教、东正教、新教都是承认的。《使徒信经》肯定是属于最大公约数了。但问题就在这里,问题是你如何理解大公信仰?是不是教皇才是大公性?
所以如果天主教一定认定他们的解释就是《使徒信经》的话,我们肯定不能接纳。但是如果是说《使徒信经》是可以作为一个基础的话,我们是可以认可那些凡是接纳《使徒信经》的都是大公教会。
我们上一门课人家早就这么说了,在《神学导论》不是早就说了么?《使徒信经》就是最大公约数,就是我们的一个信仰基准。所以要是有人到我们教会,我们完全可以从《使徒信经》开始。我们肯定是接受,《使徒信经》就是我们信仰的最大公约数,只要他真心认可《使徒信经》,我们还是相信,他的信仰和我们还是基本一样的。但复杂的情况也在于,异端也会同样说,我接受《使徒信经》,但是他的解释就完全违背了《使徒信经》。就包括你提到的天主教也是,我们说天主教的解释已经不一样了。
问:主日公共敬拜可以唱经文歌吗?加尔文的教会似乎可以啊,是不是?
答:加尔文的教会为什么可以唱十诫?就是除了诗篇,他们也唱十诫。因为唱十诫,是上帝宣布给我们听的。不是我们唱诗篇之外的歌敬拜神用的。十诫是圣经的内容,可以由某人读给大家听,也可以唱出来。等于是说,你唱的时候是圣灵讲给你听,是这个意思这么理解,所以才可以允许。根据《威斯敏斯特信条》,是只可以唱诗篇,也是没有诗篇之外的歌曲用于主日敬拜的。
齐宏伟 | 死狗入王筵
神学班 | 这个课程有回甘(杜亚伦)
神学班 | 访问古道,行在其间(韩旭)
神学班 |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广泉)
神学班 | 授人以渔的神学学习(彭海涛)
神学班 | 神学,关乎生死(惠苇)
神学班 | 神学始于惊叹(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