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融于教会的领袖栽培
日期:2017-11-03 作者:健康领袖 阅读:

融于教会的领袖栽培

 ▌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 微信号:健康领袖   

 ◆  ◆

如果一个健康的教会(如同健康的身体一样)是每个肢体都正常发挥功用的教会,教会中每个人都成长、服侍并建造栽培他人,那么,领袖栽培工作的首要任务就不是开设课程,而是创建和营造文化

“文化”指一个群体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行为。一个健康的教会具备培养领袖的文化。领袖栽培工作首要的任务就在于创建这样的文化,并且持续督导、营造和保护这种文化。

如果我们能在我们的地方教会营造和维护一种“栽培人(育人)”的文化,那么我们就能够有力地应对目前的领袖栽培危机。

我们在使徒行传中看到,各个地方教会或教会群是培养领袖的首要的、最根本的基地。很突出的一点是,各教会没有把他们的新生领袖送到别处去让别人来栽培。正如作父母的人,他们自然就是培养自己儿女的最佳人选;同样,新约圣经中所记载的教会接受了培养建造自己属灵儿女的责任和殊荣。提摩太就是一例,在保罗选中他并带他加入自己的使徒团队之前,他已经先在路司德和以哥念教会的生命群体中得到培养建造(徒16:1-2;提前4:14;提后1:5;3:14-15)。

地方教会是使一个人得到全人塑造的最自然、最有力的土壤。在地方教会中蕴含着异常丰富的改变人生命的资源——灵性的、关系性的、体验性的和教导性的能力机制。一个地方教会普通、日常的生活和事工就具备丰富的内涵——领袖塑造领袖、属灵长辈(父母)、典范榜样、导师、教练、责任、挑战、祷告、敬拜、神的同在、苦难、神真道的教导,等等。在地方教会中这一切都是现成的——至少这些潜力是存在的。

因此,如前文所述,领袖栽培工作的首要任务不在于编写和开设围绕圣经各种主题的知识性课程,而在于创建和维护文化———种普及教会的文化,带动大家有目标地、智慧地使用渗透在教会这个有机生命体中的灵性的、关系性的、体验性的和教导性的机制。在地上还没有教会的时候,耶稣已经这样培养了一批领袖,他所使用的环境(土壤)就是由门徒组成的学习群体。保罗在自己的团队中也是这样作的。使徒行传中的众地方教会也承担起了栽培自己属灵儿女的责任,他们使用了教会中形形色色的人、关系、影响、任务、责任、义务、机会、压力、危机、祝福、苦难、拒绝、成功和失误等因素所构成的体验大荟萃,让这一切互相效力,塑造栽培出一批批未来的领袖。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今天,“教会主办的神学教育”这种说法和作法越来越广为盛行。与把圣经教育放置在远离现实生活、脱离教会的院校中进行的传统作法相比,这已经是一个重大的飞跃;然而,这仍然不是新约圣经所展示给我们的样板。新约圣经中的模式更多是一种“融于教会的领袖栽培”。这两种模式有两大不同点:

首先,真正的领袖栽培不仅仅是每周一个晚上或周六一整天由教会开办一次圣经授课或小组学习。领袖的塑造栽培需要融入教会的生活——成为教会真实的负担,渗透在教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一周七天。

这是途径的不同。如果我们的目的仅仅是把正确的知识信息灌输到新生领袖们的头脑里面去,那么我们就只需要授课、写论文、小组讨论所学的内容(再加上结业时颁发证书,证明学员已掌握了所有信息),就足够了。然而,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全人,就需要一个更复杂的栽培过程——我们需要一个融合了灵性、关系性、体验性以及教导性机制的、改变人生命的什锦大拼盘

一套健康有效的领袖培训不会是一系列排列整齐的课程,而是把许多现实、当前的生活经历熔于一炉,真实地体现出基督徒领袖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把人内心深处的问题挤压出来,又彻底对付,鞭策每个接受训练的新生领袖在生活和侍奉的每一件事上绝对地依靠神。

我们需要一个栽培领袖的文化——众人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渗透在教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一周七天。在一个健康的教会中,父母培育他们的儿女(弗6:4;申6:4-9;11:18-21),老信徒栽培新信徒(太28:19-20);年长的妇女培养年轻姐妹(多2:3-5),成熟的弟兄教导年轻的弟兄(提后2:2),人人建造他人,领袖塑造领袖。因此,仅由教会主办学习是不够的;领袖的塑造栽培必须深深融于教会。

其次,装备头脑的“神学教育”是完全不够的。我们必须塑造一个人的全人,有意识地、全面地关注一个人的属灵生命、人际关系能力(包括婚姻家庭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品格、异象呼召、以及实际侍奉能力的培养。作领袖的这个人必须得到建造。

这是目标的不同。新约圣经所展示给我们的领袖栽培的目标不仅仅是让一个人对圣经知识和观念有理性上的精通和掌握,而是使一个领袖得到全面的塑造。

这个回归圣经的观念模式对我们有极大的好处:

首先,我们的经验表明,当地方教会重新回归到新约圣经这种充满生机的、融于教会的领袖栽培模式时,它不仅大大影响到新生领袖,也影响到教会本身。下面是我们最近从亚洲某教会领袖那里得到的见证:

当我们追随耶稣的领袖栽培原则时,整个教会的生命和活力开始蓬勃焕发。教会所有成员都积极发挥功用、彼此建造、共同成长,结果带来了教会全体的极大成长和复兴。

其次,教会主办的神学教育通常都随着培训期的结束而告终,但是融于教会的领袖栽培却是一生之久的委身,是持续不断的成长、彼此服侍和建造。

第三,教会主办的神学教育通常都是围绕一些设定的课程(“一刀裁的均码制服”),而融于教会的领袖栽培却可以充分而有力地满足不同的新生领袖的个体需要,各种呼召都能在其中找到对接点。

2017/11/03

总  结

我们承认,与传统的领袖栽培途径相比较,教会主办的神学教育已经是一个真实而重大的飞跃;然而,新约圣经中的模式却不是教会主办的神学教育,而是融于教会的领袖栽培。

对知识、学术性课程的执着是一种深深根植于希腊文化的追求;如果我们能放弃这种偏执,转而学习如何在我们的教会中营造和维护一种健康的、充满生机的育人文化,那么,靠着神的恩典,我们就能对当前的领袖栽培危机作出有力的回应。

每天晚八点,不见不散 ▼ 

致力于帮助人们认识并实践

以耶稣栽培门徒为范例的领袖栽培模式。

回复“晚安”给你张晚安心语,祝好梦

快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融于教会的领袖栽培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