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修道为成仙
有人修道为解闷
记得曾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段子,是出自全真教龙门派三十代玄裔弟子,长安道教协会秘书长梁兴扬的,最经典的就是那句“爱信信,不信滚。”逗的一众网友不亦乐乎。
所谓“入屋叫人,入庙拜神”。善男信女到宫观烧香朝真,一定要谨慎从事,心存诚戒,不可嬉闹玩耍,言行不可有轻祖之意。好像这是一般人对于宗教的看法,佛门重地不可撒野。
元初时期王重阳借佛教戒律完善的那一套道教戒律,到现在都偏向了正一的路子,道士们该吃肉吃肉,适度就好,该结婚结婚,人生圆满就好,比在俗家时还要洒脱。
羞于对宗教知识的无知,对道教的了解也止于对老子《道德经》的浅薄泛读,实在谈不上了解。
但是世人对于道教的理解好像都是止于“劝人入教,永保平安”一类的言论,实在是荒唐了。
曾经大学里听导师有讲道,说道教从不劝人出家,什么叫出家才能修道的,若有心在俗家也未尝不可。很多时候道教都是把人劝回去的,红尘的磨炼才是最佳的途径。
道教更多的是强调自我,包容和多样性。就像道教流派众多,每个流派都自己的祖师,但佛教只有一个释迦牟尼,基督教只有一个上帝。因为人大都是懒惰的,愿意听从于别人,做一个服从者远比当一个领导者要轻松。
但是道教最可悲的是老想着解决现世的东西,既然又能解决的就必然又不能解决的。而道教在面对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将不能说的原因推向前生后世,推向死后的世界,这样的推诿还是未能解决问题。
也许真正的信仰讲的是对自我状态的调整和修炼吧,不因为虔诚而成为神灵,而是在过程中一步步成为自己。
去纯阳观的路是从中山大学走过去的,本想着应该是条清清静静的路吧,一路上却都是布料市场,大概有一公里的路程。一眼望不到头的批发市场,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找错了路。只觉得这个道馆的位置也太诡异,幸而最后是找到了。
外围是石墙围着的,侧边有一道朱红色的大门,和整个道馆的素雅倒是半点不搭。这样设计大概也有其的道理吧,只是俗人一个不解其中的道理。
到了正门旁边一副对联“灵山松径古,道岸石门高。”据说对是当年广州“海山仙馆”主人潘仕成所题。作为广州两大道场之一,道教中人素有“北到三元宫,南去纯阳观”。正门进去这城中的道馆倒是像布了结界一样,一点没有外面的喧嚣吵闹。
想起小时吵闹巴巴地从一个姐姐那里要来《红楼梦》看到道士和尚的出场,一股子江湖骗子的模样,儿时不解其意。只觉得那坡脚道士和癞头和尚神神叨叨疯疯癫癫,大概是个不要紧的人物。
却不知着两个“江湖骗子”竟是书中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两个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仙。“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大概是曹先生从西游记中“茫茫渺渺无人见”一句诗中演化而来的。
红楼梦里的道士一种看破红尘笑世人太痴,字字珠玑说谶语;一种假借宗教名义到处行骗。像水月庵那姑子,脂砚斋的僧尼,个个不静不虚精通世故,借着宗教的名义藏污纳垢,做些伤天害理的事,实在是可恶至极。
大概是宗教成为信仰,是教徒们希望有能够诠释真相和真理的人出现吧。至于皈依我佛还是皈依我道,算了,还是皈依自己吧。
所以“传道不传教,修仙先做人。”
图片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违者举报处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