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有天放学回家,在旁边对婶婶大喊:『你快说句话啊!』
婶婶说:『不说,我从来不在群里说话。』
懵逼之余,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现在孩子的『战场』,早已从教室和考场这种线下场合,转移到了朋友圈、微信群这些线上平台。
看着妹妹稚嫩的脸,听着来自00后的唇枪舌剑,FOX不禁感叹,新一代,真的不一样。
想当年我们上学,顶到天了也就是短信通知,老师把作业情况和家长会信息群发。作为学委的我,代劳过一段时间的群发短信业务。
然而,现在的家校沟通已完全不同。
微博上又火了一桩奇案,说是因为一位家长在群里质疑老师收礼,不公正地将身材矮小的儿子常年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座位,被班主任踢出了家长群。
纠其细节,家长爆料自己的儿子全班最矮,今年二年级,但从入学起就一直坐最后一排,找老师沟通后无果。接到知情人士透露说要给老师送礼才能坐中间的消息时,愤怒了。
考虑到儿子小学六年是同一个班主任带班,这位家长愤懑之下写了一篇讨伐檄文(未指名道姓)地发到班级群里,结果遭到班主任的语言攻击,随后将家长移出群聊。
此事一出,网上顿时议论纷纷,除了明确站老师和站家长的,还有一波最为中立的评论——『目测,即将出现一大波职业黑』。
且不说真相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家长发文这种含沙射影的行为,必然让群里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文中所言何物,所指何人,老师又岂能看不出?
所以站在老师的立场上看,家长公然在家长群里发文,无论事实真假,必然会引起其他家长的猜疑,破坏班级融洽。
问题已经发生,如同控制污染需优先切断污染源,将家长移出群聊诚然是最快的解决方式。老师明显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将不良影响缩至最小。
但这样做合适吗?
显然不合适,一来欲盖弥彰,二来间接承认。
但站在家长的立场上,即便这么一闹可以解决孩子座位问题,可此次事件之后,家长又将自己的孩子置于何处呢?
老师会善待原本无辜的孩子么?
所以无论站在谁的角度,都是两败俱伤。
假如一开始能采用更文明的方式解决,采取科学的『换座方法』,或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家校关系,不知从何时开始,变得如此紧密。
父辈的时代,去学堂念书,是奢侈品,地主家的孩子才有识字机会。那时的老师几乎承担了全部『教书育人』的工作,古训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可到教育普及的今天,当上学变成义务教育,在人人都可以读书的新时代,家校关系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人们意识到,家长和学校一起承担着对祖国未来花朵的培养和教育责任,家长再也不是过去的甩手掌柜,而是和老师并驾齐驱的鞭策者。
家长们越来越明白,教育要从襁褓抓起,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他们把对孩子最殷切的希望,加诸于和孩子朝夕相处的老师身上。
曾几何时,孩子的童年不再听见欢笑声?
曾几何时,孩子的考量完全取决于成绩?
曾几何时,读书好成为孩子的唯一出路?
曾几何时,上学的本质不再是获取真知?
可能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不得不做此选择。可能正因如此,家长过早把一些本不该这个年龄段孩子承受的压力无声加之孩子身上。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家校关系,变了味。
从过去的尊师重道,变成如今的唯老师马首是瞻,或骂老师丧尽师德。
我年仅初中的妹妹,都知道群里那些家长在奉承老师,而她,希望自己的母亲能够做到这一点。
我怕,比这件事更可悲的是,那些拍马屁家长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备受优待?
家长和老师,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都是为了孩子发展,本该互相帮衬,何时变得如何扭曲?
高中同学现任小学老师。对这份工作,她最大的抱怨不是备课时间太重,不是孩子吵闹不好管,而是家校纠纷。
她说:现在的家长太厉害了,孩子打不得骂不得,一句重话不敢说,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偏她带的低年级学生闹腾,时时搞得她心力交瘁。
我问:那你怎么管班?
她:只能哄,哄完小孩哄大人。每个家长都希望给自家孩子开小灶,但是作为老师,想要面面俱到太难。老师就送礼,可学校管得很严,被举报了我们连资格证都悬。但是家长觉得你不收钱就是不好好教,真心累。
我:你们有微信群吗?
她:别提了!自从有了这个,戏精一样的家长简直层出不穷!每天除了上课备课,还要24小时不间断地拿出精力对付抱怀疑论的家长,太累了!真的,再让我选,坚决不当老师了。
部分家长的恶习不仅增加了老师的负担,也败坏了社会风气。家长被移出群聊这种新闻,就是星星之火,一时激起多少无名浪,又恶化了多少家校矛盾?
如此一来,有多少无端猜测不断涌来,又有多少作风正派的老师被一棒子打死?
以后还有多少家长对老师抱有信任?又有多少老师,能保持初心热爱行业?
真心希望未来世界能还孩子一方安静,一片净土,希望家校互相理解,同舟共济。
希望下次看到的新闻,不再是家校纷争,而是一片欢声笑语。
作者 | Fox Lee。我是李狐狸,一只特立独行的狐狸。
你可能还想读
男人的家世,是他最好的聘礼?
点击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