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去发型店只是单纯洗个头,却被忽悠着买了张会员卡;你说,去美容店只是挤个痘痘,却被一系列的保养、推拿、按摩等顺理成章地花出了流水账;
你说,只是缺一件大衣,最后却把全套春夏折扣款,屁颠屁颠的拖回了家……对,没错,你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但我们大部分人还是会摊上这档“消费引发连锁效应”的事儿,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除去家庭条件的部分,纵观和我同龄的每个年轻人,差不多都是刚步入社会不久,既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也没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人脉资源,名副其实的“无车、无房、无存款”一族,啃着方便面担心下个月的房租费,可还是心系着channel打折后光荣的把它带回家。问父母伸手要钱,却只是为了凑够买一部爱疯的钱。
即使这样“穷”,我发现,还是有很多姑娘本着视死如归的心情,忍不住每个礼拜疯狂购物,乐此不彼地做“月光族”,有甚者更是通过预支下个月的工资,去提前消费购物的乐趣。还有近几年,非常流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旅行的初衷是好的,可有的人以青春为名放弃高薪工作去全国旅游就显得非常不明智。
然后,你会说这是大家的生活理念不同。是的,“生活理念不同”,连“生活”都没有了,哪来的“理念”?
赵本山在《不差钱》里说过一句话:人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什么?不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而是人活着,钱没了。。。每个人都虚荣,但是虚荣是在一定意识基础上,建立起来才会带来的正能量,所以穷的时候,一定要真实的面对自己的需求。
我曾遇到过一个女孩,她的故事让我震惊。她说,以前她的家境特别好,可是那年她父亲的工厂突然倒闭,母亲病入膏肓离世,大学没读完的她,一个人每天做两份工作,白天卖衣服,晚上酒吧卖酒,她说,那段时间,每天看到那么多漂亮的衣服,看多了、看厌了,自己才会有更加理性的消费情绪
因为对于她来说,衣服只是她谋生的手段。而每天晚上卖完酒,她都会喝一瓶酒麻痹自己的意识,她说,这样会更让她享受穷的滋味。后来,她攒够了钱,完成了大学课程,读了MBA,毕业后在一家待遇不错的外企工作,现在是财务总监,日子终于变好了。但是她说,她经常会想念那段穷的时光,因为那是她一生最真实的回忆。
所以,下次当你去发型店,发型师问你要不要办张会员卡,你就说你只要洗个头;美容师问你需不需要保养、推拿、按摩,你就说你只想把痘痘去掉;衣服店的工作人员问你春夏的折扣款要不要一起买,你就说你只需要买一件大衣。。。是的,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拒绝多余的强加需求,控制混乱的购物心理,做一个真实的“穷人”,保持理性、踏实地生活,我相信生活会给你最好的回馈。
最近两年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时代的迅速发展,经常会出现所谓的炫富现象,“炫富姐”“炫富女”“富二代”等网络词汇频繁霸占各大新闻的头条,不是明星,却摆着明星高调的谱儿,不知道他们的爹妈看到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何感想?
还记得已经过去2年时间的“郭美美事件”,这个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的20岁女孩,其认证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其真实身份也众说纷纭,有网友称她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年轻、名车、豪宅……使得网民很难将其与红十字会这样的慈善组织联系在一起,由此引发很多网友对中国红十字会的非议。郭美美在网上与富二代隔空炫富并互掐,还晒出500万赌场筹码,而与SCC超跑会员互动密切的某爆料微博,晒出疑似富二代银行卡内余额37亿。
最后,大家也知道郭美美的结果,是在监狱里度过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与她相似的一些“网络红人”,也常通过一些“大胆露骨”的丑态行为,隔段时间就要出来“吸引眼球”一下。令人疑惑的是,网络上的这种炫丑行为还挺“吃香”。尽管不少人对此类“网络红人”颇觉无聊、深为不齿,但也有一些人对他们的炫丑饶有兴味。一些网站、行业展会则给他们提供舞台平台,聚焦他们的言行,放大他们的丑态。甚至在他们被揭穿后,还有人为她们“叫屈”,轻描淡写为其开脱,令人匪夷所思。
现在的社会现象非常浮躁,富人的炫富现象更是此起彼伏。中国首富之子王思聪,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曾接受采访时说“我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钱没钱,反正都没有我有钱。”这样一句话一经媒体发出,立刻引发全国人民的讨论。
在过去,我们没钱但是内心开阔,人与人之间单纯可信,而今,当我们有钱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愈加遥远,内心也愈加充满了各种病态。而同样是富人,马云的儿子则非常低调、刻苦,品学兼优,是出名的学霸,在他身上,完全没有一点刻意博取眼球的东西。可见,富人和富人之间也不尽相同,起码低调的富人通常赢得社会的赞誉。
最后还是那句话:穷人请穷得真实,富人请富得低调!奇迹的另一个名字叫努力,而不是穷人还是富人之称。